我不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麓川之战上,王骥反对杨士奇主和策略。
麓川之战虽然最终取胜,却因损耗国力而被文官集团多次弹劾,靠着权宦王振力保才摆脱不利地位。
土木堡之变后,他又与于谦不和,再加上是上任皇帝的心腹,受到朝廷各方势力打压。
最终导致王骥曾被下放到南京养老了一段时间。
可以说他与两朝的文官集团的矛盾都很冲突,尽管在军事上成就斐然,却被人以各种罪名构陷。
还有,他在治国立场上倾向于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对于各地叛乱支持皇帝采用军事镇压,这与文官集团的立场是背道而驰的。
文官集团代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他们对于各地的乱局倾向于招抚方针。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爱好和平,是因为军事镇压投入的花费更大。
士大夫阶层不愿意在军事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尤其是对于西北和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地区,完全不是他们利益关注点,自然不愿意投入。
他们宁愿这些地区长期陷入内乱,百姓民不聊生。
王骥在这方面并不赞同文官集团的方法,所以双方利益上存在矛盾冲突点。
其实朱祁钰是有意留着王骥,来抗衡文官集团的,况且这老厮年岁已高,至多还有三五年可活,现在杀了也无济于事,不如发挥发挥余热。
这王骥也是个可怜人。
功勋卓著,在朱祁钰看来,王骥的战功完全不输英国公张辅,甚至还优胜两分。
但是由于上述等政治立场原因,使得王骥虽然立下大功,却在党争上一直被各种歧视和打压。
哥哥朱祁镇执政时还能庇护他,可土木堡之变后昨日帝王上位,文官集团一手遮天。
王骥就坐了冷板凳。
好在于谦知道王骥军事能力卓越,内部动荡不息的时候,明朝需要这位名将稳固军事基础,并没有采取政治迫害的手段。
如果是明朝中、晚期的那些内阁首辅,肯定会不顾国家安危,为了文官利益打击政敌。
真若如此,王骥这老货根本撑不到“夺门之变”。
思虑籍此,朱祁钰侧过脑袋,深深凝视了一番于谦。
于谦正在为两位栋梁痛心疾首的间隙,注意到圣上目光微转,他误以为朱祁钰这是在征询自己的意见。
“陛下,老臣以为,王骥、杨善二人虽然犯下重罪,但念在两人……”
“够了,朕比你更了解这两人”朱祁钰冷漠打断道。
于谦愣然,片刻,他颇为无奈的摇摇头。
现在的陛下较之以往,果决许多。
难道是因为这太上皇复辟一事,彻底改变了他?
没有去理会于谦心中作何感想,朱祁钰低垂着眸光,摄视两人。
“杨善,你这小嘴似乎挺能说的”
面对天子那半嘲讽似的话语,杨善不敢接话,只能捂着后背默默无言。
他深知如今的陛下,必定因为夺门之变对自己厌恶至极,此时最好的应对方法便是闭嘴。
沉默并没有维持太久,一旁的王骥望向天子的眼孔中满是羞愧。
因为早年被朱祁镇提拔重用,他对太上皇一直心存感念,这才是他主动参加石亨计划的根本原因。
但是,他的行为无异于背叛了当今圣上。
诚然,他是忠于大明皇室的,但亦是忠于太上皇的
在得知朱祁钰病重难医的情况下,他选择拥护太上皇复位,哪怕是辜负了朱祁钰这位当朝天子。
面对王骥脸上那精光四溢的眼眸,七十九岁高龄,丝毫不弱于常人,朱祁钰颇为感叹。
除了年纪颇大,这王骥真的符合自己心目中,对于优秀统领的所有要求。
但是他造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