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49章 寒门出身的王直【2 / 2】

我不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此激励之法,工部以往可曾有之??”

下人思虑半晌,摇摇头回到:

“以往不曾有之,据说路通司和工部这些改革制度,都是经由陛下亲自审批后才新起的。”

说到这里,下人似乎还想起什么,继续讲解道:

“而且听工部匠人提及。

举行登天仪式后,陛下似乎更加重视他们,工部内部还推出了一种匠艺评级政策。

据说手艺越高、技艺越精湛的匠人一旦通过考核,评为一定级别的匠人后,所享受待遇也会一路水涨船高”

王直遥望着天际,遥望着那隐入西山之下的夕阳,赤红色橘芒却是陡然大盛起来,大有覆盖诸天的意味。

他的心绪随着剧烈波动起来。

“陛下圣德载恩,垂怜万民,实乃我大明之幸啊”

若是时光倒流,光阴返塑,能让自己再年轻十岁。

定当追随陛下改革新政,施恩于天下。

惜哉啊,这一辈子!

将光芒和荣耀都让给他于廷益了。

世人只知他于谦乃救国之功臣,却很少有人知我王直亦是肱骨能臣啊。

————

远在大明东北方向的努儿干都司西南侧的【泰宁卫】,是朵颜三卫之一,是盘踞在大明东北部的蒙古残部。

(因为兀良哈三卫在后面的剧情比较重要,所以作者这里小小叨叨一下三卫前身及大明朝的恩恩怨怨)

自前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被太高祖皇帝麾下猛将蓝玉击败西走之后,使得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界。

走投无路之下,流淌着正统蒙古血脉的三卫,只得被迫投降明朝。

在洪武二十二年之后,这些残余的蒙古部落才被明军正式改为朵颜、泰宁、福宁三卫。

也就是后来的朵颜三卫,又称兀良哈三卫。

但骨子里流淌着蒙古暴戾野蛮习性的三卫,在归降后的第二年便发起叛乱,后被明军镇压。

这支反复无常的蒙古残部(朵颜三卫),也曾与大明有过短暂的蜜月期。

早年的三卫皆隶属宁王朱权统领,直到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不堪大侄儿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自北平起兵靖难,欲取代建文帝朱允炆。

燕王担心宁王扰其后方,遂率先发兵入攻大宁都司,胁迫宁王归顺。

然后又以重金馈赠朵颜三卫,约定出兵助攻南京。

燕王启程前夕,宁王召集三卫首领。三卫皆从,一呼而起,跟随宁王朱权西进关内。

燕王从三卫将士中精选三骁勇为奇兵,随其南征。

四年后,燕王统兵攻入南京称帝,是为太宗皇帝。

永乐元年,燕王称帝后,因兀良哈三卫在靖难之役中“从战有功”

太宗皇帝:

“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赏前劳”

第二年,兀良哈部首领【脱儿火察】等二百九十四人随萧尚都返朝,进献良马。

太宗皇帝因而命脱儿火察为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哈儿兀歹为都指挥同知,职掌朵颜卫。

其余首领各授指挥、千户、百户等官,并赐诰印、冠带、白金、钞币、衣物。

此后,兀良哈三卫向明廷朝贡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