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57章 结束【1 / 3】

轻云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道维的支持下, 荣安公主成为大景朝第一任皇家女子书院的山长,女子书院的创建天然比男子那边多出无数困难。

尤其是外头人听说了女子书院的教学内容后,更是议论声四起。

有的女子家人不敢明目张胆得罪摄政王, 便借口家中女子身体有样, 将人关在家中修养,趁此机会, 没成亲的快速成亲, 已成婚的让生孩子,有孩子让带孙子,零零总总, 问题层出不穷。

家人的不支持,外界的不理解, 谩骂,争吵,讽刺之声扑面而来。

有人上书朝廷,认为此举颠覆伦常,倾倒阴阳,长此以往, 朝纲不稳, 痛斥摄政王被奸人蒙蔽双眼,做出糊涂事。

道维对此置之不理, 有人蹦跶的太高, 一巴掌拍下去,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倒是叫不少人暗中嘀咕, 摄政王近些年来越发独断专行了。

女子书院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磕磕绊绊的开办起来。摒除了外部影响不提,学校内部也麻烦不断,关于自身, 关于集体,乃至于关于她们身后的家族,凡是有人处,皆牵扯各种利益。

但总的来说,荣安公主的身份地位摆在那儿,能力也不缺,有道维明目张胆的支持,小半年过去,书院总算走上了正轨。

待时日长久,众人发现拗不过这股东风,女子书院成了大势所趋后,自然开始正视她的存在。

官家女眷多番向荣安公主递话,打听书院事宜,几次暗示想送自家孩子进去读书,荣安公主心头主意正,面上不露声色,待又过了半年,才进宫跟道维回禀

“时机差不多了,此时书院开放,接收非宗室女子,目标暂定为京城官员家眷,当然外地官员女眷想来的也欢迎。至于向普通百姓开放,怕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荣安公主不是无的放矢,女子书院这条路和男子综合大学相差无几,有男子大学在前头做参照,她能少走许多弯路。

前头七皇叔步子迈的太急,招收了一部分平民学子进校,尽管对学子的身份背景做了严密调查,没想到还是闹出许多事来,最后还是摄政王出面,暂定为第一批学生参加完实习归来后,再招收新学生。

道维很满意眼前的成果,将一封来自云城的折子递到荣安公主手里,笑道

“姑姑,您瞧瞧,这是王大人昨日送来的折子,书院第一批送去的学生在那边已有月余,王大人对她们很是满意。”

哪里是满意,字里行间大夸特夸,就差没明说,让摄政王再给她送过去一批了,有多少她要多少

荣安公主看完折子也很高兴,但她皱着眉跟道维诉苦“王爷,王大人这可真是为难老身呢,那些孩子是书院第一次向外界输送人才,一个个都是经过夫子们严格把关后挑选出来最优秀的学生,就怕叫外界看了书院的笑话。

她还想要更多那样的孩子,老身上哪里给她找去”

舒朗哈哈大笑,亲手给荣安公主斟一杯茶递到手边,爽朗道

“姑姑,您那书院里藏龙卧虎,不过是个人擅长的领域不同而已,去云城的学生确实优秀,但没去的也不代表她们才能平平啊,您可糊弄不住我”

荣安公主听的高兴,面上便带出几分,书院这批孩子她花费了大心思在她们身上,三百多学生,她对她们的情况了若指掌,虽不能说当成亲生孩子对待,但亲传弟子也不过如此了。

摸摸这一年明显花白的鬓角,荣安公主不仅没有丝毫忧伤,反倒是满满的满足。

这一年,是她人生中最踏实,最辉煌的一年。

道维见状笑而不语,王诗语和书院的事他不插手,叫他们下头人自己闹去。

王诗语那头别说是书院的优秀学生,便是不怎么优秀的她都抓耳挠腮的想要。

因为她在有很多钱后,今年初效仿京城女子书院,于云城周边一口气开办了十二所女子学堂,专门招收八到十二岁的女子,教授她们各种谋生手段。

王诗语在南边儿民间女子中的号召力不是京城中人能想象的,她的学堂还没开张,报名的人便将她家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百姓们可不晓得什么阴阳失调的大道理,只觉得王大人一心为她们好,听王大人的有钱赚,有饭吃。

她的女子学堂从夫子到学生全是女性,生源不缺,但夫子来多少都不够,急的王诗语近日连着给京城发了六道折子跟摄政王要人。当然王大人可不是叫那些书院的优等生去当开蒙夫子暴殄天物的,她是叫那些学生当山长,培养一批又一批夫子。

对这些事情道维掌握大方向就行。

前日五侄子上书,言说边境近半年和外族发生频繁摩擦,叫人烦不胜烦,他想带人真刀真枪的和对方干一架,彻底把人干服了才好。

道维提笔给对方写回信。

他十弟半年前带人以商队的名义,秘密潜入外族腹地做生意,算算日子也该回来了,想来依十弟的能力,此次回来,不仅赚足了银钱,关于外族的势力分布,地形地貌,应该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叫十弟回国后不急着往京城赶,先帮五侄子打胜这一战,到时候一道儿回来还能赶上吃年夜饭。

封好给五侄子的信,叫人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送出去。

转头又是三侄子的奏折,随奏折一道儿来的还有一封用红色火漆密封好的水师船舶建造图纸。

三侄子在奏折中说,他的水军已训练完毕,只差最后的水上实战演习,再有一月,船便可制造完工,届时请摄政王允许他第一个带人上船。

显见是说到了高兴处,三侄子不免多说了几句,给道维描绘了他的美好愿景

第一次出海,便不往远了跑,先去前两年总是骚扰大景沿海边境渔民的岛国转一圈儿,跟对方收点利息。听说岛国北部还有很多无人岛,既然没主人,那他先带人占下来,看看以后是能种地还是发放犯人啥的,好歹还有点用

道维看的啧啧称奇,他三侄子可真是个人才,瞧瞧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前朝廷流放犯人,往北最多到荒无人烟的宁古塔,往南也不过三千里到遍布瘴气的岭南,结果他大侄子一开口,直接给人发往海外。这对朝廷那群老古板来说,还不如直接叫他们死了干脆。

带兵打仗的事儿三侄子是专业的,但关于开发荒岛,收取岛国人利息之事,一听他就是个外行,这点交给六弟最让人放心。

六弟打从半年前去南边儿亲眼瞧了一回水师战船的制造,回来将自个儿埋进书房半个月,后兴冲冲进宫跟道维商议他的海贸计划,三侄子奏折里说的那些,全都是六弟早就想过的事情。

不过六弟可没只会带兵打仗的三侄子那般仁慈,人一开口便要将岛国变成年年给大景朝上供的附属国,还要叫岛国皇帝亲自来京城祝贺摄政王三十岁诞辰

既然时机已经成熟,也是时候叫六弟启辰前往南边儿跟三侄子汇合,这些事他们还是提前磨合一下,到时候才能互相配合默契。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道维从不要求手底下人永远都回馈他正面的,胜利的消息,他允许他们失败,接受他们并非无所不能的事实。在合理范围内的失败,他很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