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写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智伯这回把脚踢向的是一块铁板赵襄子赵无恤。
智伯连续向韩魏索要土地都成功后,又紧接着向赵襄子索要土地,赵襄子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拒绝。智伯从出道至今第一次被人无情拒绝,顿感非常愤怒。
其他两国都很识时务给我献上土地,你赵无恤竟敢拒绝我的勒索甚至连个理由都不找。我必须给予你毁灭性打击,要不然其他世家大族跟着你反水那还了得。出兵时必须带上韩家、魏家一块去讨伐赵家,让韩魏真切感受一下我智伯的雷霆之威、军势之烈、攻伐之猛,让他们从内心里慑服于我顺从于我。
兵法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韩魏赵都很清楚智伯的军事实力、性格特征及为人处世风格。反观智伯自感文武双全举世无敌,被韩魏故作卑微顺从之态迷惑,尤其对最大敌人赵无恤缺乏了解洞察,或者说智伯自视甚高不屑于去了解任何人。如果他认真考察一下赵无恤曾做过的一系列事就不会这样轻敌了。
赵无恤是赵简子赵鞅的婢女所生,虽说也是赵简子的亲儿子,但母亲卑微的出身决定了赵无恤在正常条件上永远也不可能继承赵家爵位,不要说爵位,他的地位可能连家臣都不如,祭祀都入不了堂,讨论家事都入不了席,吃饭都上不了桌。
但有些人注定就不同凡响,来到世上就是要干一番事业。赵无恤的发迹来源于他爹赵襄子的一个梦,别人给他解梦说他的一个儿子将吞并代国。隔天赵襄子就找来相术师姑布子卿让他看看自己的哪个儿子最适合承袭家主之位,光大赵族。
姑布子卿遍观诸子后闭目养神没有任何言语。赵襄子看到子卿如此态度很惊忙地对他说:“一个人才都没有吗?难道我们赵家要灭亡了吗!”姑布子卿说:“你得儿子都在这了吗?”赵襄子说:“都在这了。”
姑布子卿说:“刚才过来时我在院内看到一个英武不凡的少年正在帮婢女砍柴,他是赵家的人吗?”赵简子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个侍婢所生的儿子无恤。他让下人把赵无恤喊过来,姑布子卿这时眉开眼笑站起身来说:“这才是具有大将之风的人才啊,将来必定大富大贵!”赵简子略带轻蔑地说:“他的母亲只是一个卑贱的婢女,怎么能当尊贵的家主呢?”姑布子卿说:“此子有龙凤之姿,天命所赐,即使出身卑贱将来也一定会大富大贵。现在他手中的砍柴斧会成为日后赵家的开疆剑。”
从此以后赵简子从无视开始重视赵无恤,家庭会议也让他参加入席了。在讨论重大事务上,赵无恤总能一针见血、直中问题要害,展现出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见识远超其他兄弟。简子为稳妥起见还得继续考察。一天他把所有儿子都聚在一起说道:“我有一件宝贝藏在常山顶上,你们谁找到我有重大奖励”。他的儿子们都瞪大眼睛、撸起袖子在山顶翻石搜草进行寻找。一小块地十几个大男人找了半天什么都没找到。只有赵无恤在山顶认真地望着山下的城邑陷入沉思。
儿子们傍晚纷纷从山上下来,报告说啥也没找到。只有赵无恤报告说:“我找到了”。其他儿子盯着赵无恤心想:你小子逞啥能,最近父王对你青睐有加,我们去之前早都商量好了,盯紧你的一举一动。你今天除了在山上盯着山下看啥也没干,都知道你空着手回来的,你还能出啥风头。
这时赵简子说:“你说说找到啥了”。诸子看着赵无恤两手空空,都立等着看他笑话。赵无恤从容说道:“常山居高临下,从军事上来说对代国形成泰山压顶之势,有利攻伐,可以考虑吞并代国”。诸子听后都嗤之以鼻,代国民风彪悍、兵马强壮,正是因为代国军事实力强,父亲才把女儿嫁过去与其联姻,你还想吞并代国,这不是无事生非,哗众取宠吗!赵简子微笑地点了点头,但是立即批评了赵无恤。
赵简子的第一场考试淘汰了绝大部分儿子,现在还得进行第二场考试。第一场考试是验证谁有雄心壮志、进取之心,只有赵无恤深得我心考试通过。但是直接立他为继承人其他儿子肯定不服,尤其是现在的继承人伯鲁。他母家势力强大,不能贸然废黜,以防家门争斗。
赵简子为此举行了第二场继承人考试,这次只有现任继承人伯鲁跟新星赵无恤两人进入决赛圈。一天赵简子把两卷相同的竹简分别给两人,嘱咐说:“这是我们赵家历代先祖治国治军治家的精华语录,你们要认真学习领悟”。
三年之后的某一天,赵简子把两个人找来问他们竹简上的先祖家训学的怎么样了,有什么体会,对家族未来发展有什么规划?让你们先把家训背背,然后再讨论读后感!
伯鲁坑坑巴巴断断续续地背出几句,然后就窘迫地把头沉下去了。他在父亲安排当月确实认真学习了,但过后就把竹简放在书房没有再看过,书中内容早就忘了。心理还嘀咕:父亲也是,都三年了才想起来检查布置的课业,谁还能原文背诵。
“先祖训言:赵秦同祖、为帝戊御;先祖造父、献驹缪王、日驰千里、助平徐偃、王感其功、赐城于赵……”伯鲁震惊地看着小老弟熟练地背诵,还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赵襄子喜形于色无恤竟然背的一字不错。伯鲁对无恤说道:“三年了你怎么背的这么熟,你记忆力真好”。无恤从袖子中拿出已经包浆的竹简说道:“祖训博大精深、意蕴弥远,我每五天换一卷一直带在身边,每天都会诵读思考,不敢有一天中断”。
此情此景两相对照,胜负已分,无恤完胜。伯鲁从父亲看无恤慈爱肯定的眼神与喜笑颜开的表情中已经感觉到自己即将被废。他无话可说,因为父亲给过他机会,他没抓住。要是他的答卷跟无恤一样即使比他低点,他也不至于被废黜,机会青睐于有准备、有恒心的人。
简子决定废黜伯鲁正式立无恤为继承人。兄弟们私下议论纷纷说道:“真是没有天理了,一个婢女的孩子现在竟然要成为我们的主人了,父亲到底怎么想的,不公平。我们都去找大哥,让他在父亲面前哭诉说不定父亲念及大哥当了数十年太子的份上回心转意。”
众兄弟们找到正在独自喝酒的伯鲁,小部分人劝慰他注意身体不要过分伤心,大部分兄弟都愤愤不平怂恿伯鲁去找父亲赵简子做最后的争取。
伯鲁看到众兄弟如此态度再加上喝了点酒,鼓起勇气夜晚来到赵简子书房,他知道父亲每天夜晚这个时候都会在此读书。刚到门口伯鲁就开始抽泣起来,徘徊在门口不知该迈哪只脚。
赵简子看书正在入神,听到有人抽泣他抬起头看到伯鲁在门口小声抽泣。此时看到父亲注意到自己,他哭泣的更大声了。赵简子本来对废黜已做了数十年太子的伯鲁心存怜悯,此时看到哭哭啼啼的儿子顿时眉头紧锁,也更加坚定自己实行废立的决定完全正确。
伯鲁跪倒在赵简子面前,低下头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哭泣。
赵简子动了恻隐之心起身扶起伯鲁,然后对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不是因为无恤比你有才能让他取代你的继承之位,而是目前的形势所迫我只有选择他,也只有他才能保家户业,不至于百年基业为人所夺。”
伯鲁对赵简子的一番话显然更迷惑了,他不明白瞪大眼睛看着严肃的父亲。
赵简子继续说道:“看你这样子显然不甘心,今天就把内情给你说明吧!现在晋国我们与智氏、韩、魏四家共同掌权,彼此牵制势力还算平衡。而智宣子执意立野心勃勃的智瑶而放弃稳重质朴智宵,可见智氏准备打破这种平衡,独掌晋国大权。你做了数十年太子,虽无功但也无错。是个守成之主,如果你的对手是智宵我不会废黜你,到你未来的对手是智勇双全且雄才大略的智瑶,你不是他的对手,只有无恤才能抗衡智瑶,只有他才能护佑赵家臣民,只有他才能让我们赵家在这乱世存续下去。”
赵简子把伯鲁被废的深层原因真诚直白地告诉了他。伯鲁一开始还因为父亲就是因为无恤才能比他突出才实行废立。原来在父亲眼中只有无恤才能继续延续赵家血脉,要是我继承,赵家只有走向覆灭,我是如此不堪。伯鲁眼神呆滞缓缓走出书房。大家都想了解真相,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抗住真相带来的冲击,有些真相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做支撑才能承受,而强大的心理素质拥有的人并不多甚至很少。
自此伯鲁纵情声色、郁郁寡欢不久就病逝了。兄弟们在大哥逝世后纷纷向赵无恤靠拢。
赵无恤作为继承人时就与智伯一起供过事,当时智伯攻伐郑国,赵简子患病让赵无恤代替自己从征。打胜后智伯开庆功宴,智伯喝着喝着突然把酒泼向赵无恤。赵家群臣都很愤怒,纷纷要求与智伯拼命。赵无恤遭受莫名侮辱与面对愤怒的属下,第一个冷静下来,抚慰众臣道:“父亲之所以立我为继承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遇事能忍别人不能忍”。
赵无恤对智伯的行为也很愤怒,但想想可能他喝醉了,我也是晚辈不值得因此兵戈相见,倒显得我小气了。智伯回到晋国立刻给赵简子说不愿意与一个婢女的孩子平起平坐,有失贵族的身份传统,让其废掉赵无恤。简子听他十分强烈的反对就更不会把他的话当回事了,敌人忌惮的人那就是我方要支持的。赵无恤知道后非常仇恨智伯,上次还能说是酒后失德尚情有可原,这次直接跟父亲说废掉我,这就针对性极强了。可能他当时在酒宴上根本没喝醉就是想羞辱我。我现在还得忍,智伯莫欺少年穷。
赵简子逝世后赵无恤承袭爵位为赵襄子。刚继位他就干了一件大事,吞并代国。
代国国君的王后是赵简子的女儿、赵襄子的姐姐代珠。赵简子逝世后,代王率领主要文武大臣来吊丧。赵襄子提前在丧礼宴席上埋伏好兵士,等代国君臣酒酣毫无防备之际一举把他们全部杀光。紧接着赵襄子出兵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已失去全部领导层的代国。
代珠听说自己的夫君在父亲的葬礼上被自己的弟弟杀害,然后出兵灭了代国,悲愤交加。用她出嫁时他父亲赵简子送她的嫁妆玉钗自尽而亡。
她自尽前眼前不断闪现自己的生平。她清楚的记得当初听到自己要嫁到代国时,她非常不情愿。她认为的代国是边鄙蛮荒之地,其国君臣民多是只善骑射不通诗文的粗野之人。出嫁前三天她的父亲赵简子一改往日严肃的模样和善地对她说:“再过三天就要出嫁了,你要高高兴兴的,不许再哭泣了。”
代珠边哭边说说:“我不要去代国,他们都是野蛮人。”
赵简子此时严肃的说道:“赵家的男人都要为上战场攻城掠地上阵杀敌,女人都要生儿育女与人联姻。你得姐姐们不都嫁进给晋、魏、韩家了吗?有的还远嫁楚国、齐国。现在晋国各卿大夫彼此敌视,尤其智氏对赵家虎视眈眈、北部接壤的代国又不断侵扰……。唉!跟你说这些干嘛?”
代珠从小到大印象中的父亲一直都是雄才大略、一言九鼎。此刻对她说话竟透着请求的语气,此种态度在赵家臣民中前所未有,就算在晋国列国诸侯中也从未听闻一代英雄赵鞅赵简子跟谁无奈请求过。她看着父亲落寞的身影心软了。她清楚以往她的姐姐们出嫁列侯尤其是远嫁齐、秦、楚也有不愿意而哭闹的,他只是让她们的生母去安慰,嫡女或宗女远嫁大诸侯国时才会让赵主母去劝慰。出嫁时赵简子最多在内堂与她们说几句体己的话,就让伯鲁或哥哥们去送亲。
她虽然不知国政,但他知道她的婚姻对赵家对父亲极其重要。她看着父亲的背影,后有背后双手紧紧握着,她不能也不忍心让自己的父亲赵氏臣民的家主名扬诸侯的赵简子真开口求自己。
她停止哭泣说道:“我愿意出嫁代国。”
赵简子没有转身说道:“好!你出嫁的时候我送你出城门。”
出嫁当天赵简子让所有赵氏宗族的男女老少还有重臣都来送行。在家中告别时当着众人的面取下赵家主母头上的玉钗赠给代珠,周围的所有人都惊诧不已,就连代珠也连连推辞不敢接受,赵简子亲自给他代上对她说:“此去前路迢迢,不要忘记赵家。”
代珠此时看着家中老小,不知是感动还是不舍留恋她不住流泪。
“吉时已到,凤飞北国。常恋故国,不敢忘怀。悠悠汾水,如念如思。”礼仪官大声颂咏。
赵简子亲自送代珠出嫁车队出城,并让太子伯鲁与诸位庶子去代国送亲。
代国是商汤封的子姓诸侯国,世居北边,与北边游牧部落的互通交往反而比中原各诸侯国更深,此时代国上到君侯文武大臣,下到平民百姓习俗生活已偏游牧化,特别在军事领域尤其明显。这也可理解代国长期面对北边各游牧民族的侵袭,如果不做改变就会有亡国的危险。从周灭商开始,当时的代国国君术就开始慢慢改革历经数代,此时的代国可说是游牧与中原的结合,各方面更便游牧。中原各诸侯国渐渐的也把代国当做北戎游牧对待了,实际上要论正统,人家代国比很多现存的中原各诸侯国更根正苗红。
代国此时的君主是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名赤累。他在幼年是家中一位被俘的晋国士人奴隶教授过他三个月的周朝典章制度。他的父亲知道后立即诛杀了那个晋国奴隶,并对赤累进行严厉训斥。但中原文化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一天他正在偷偷祭奠他的晋国奴隶老师,他的太傅看到后立即打翻祭台拱手急切地说道:“王子你要是被大王还有其他重臣王子知道后你得位置就岌岌可危了甚至有杀身之祸。”
赤累对太傅打翻祭台的行为很愤怒,但见到他情真意切的进言就消气了。边收拾祭品边对太傅说:“那个奴隶教我礼仪道德、教我治国治军治民、教我典章制度这些不好吗?”
太傅也一块收拾祭品对赤累说道:“好!正是因为太好了我们才不能去学。”
赤累对太傅如此说更是疑惑。
太傅说道:“自殷周易鼎我们就变更风俗、以武立国、遵从强者,现在你学这些礼仪道德将来如何去统治代国军民?他们能改变传统习俗去接受中原文化吗?中原文化有一种魔力,让接触过的人都不知不觉被感染被征服而遵照施行。中原文化好是好但不适合代国,我们要是按照中原文化去生活,怎么北抗戎狄南威诸侯?代国还是代国吗?南方诸侯还会怕我们吗?”
赤累放下了手中的祭品,直到他的父亲去世他继承王位兵临赵氏封地,令所有人都奇怪的是,他一改之前传统,竟派出使者向赵简子提出要娶他的女儿做侧妃。
赵简子此时正与晋国五卿争斗,关键时刻代国查一扛子,竟然还要求娶我的女儿,要是诸侯卿大夫知道我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他冷静下来细思此时不能与代国开战,能忍当能成事。他接见代国使者让回复代王,将择吉日把女儿嫁过去,永结同好!
代国百姓对赵国用卑劣手段吞并代国反抗非常激烈,终因无领导形不成合力而失败。当百姓听闻王后代珠用其父赵简子送的嫁妆祖传玉钗自尽时,无不流泪祭奠,把她自尽之地的高山命名为“摩笄之山。”
这是个悲情女人,她的父亲为拉拢麻痹代国让其与代王结婚。婚后夫妻俩相处和睦,确实达到了赵简子通过和亲与代国交好的政治目的,要不然代王也不会率领全部主要文武官员来吊丧,可见他对老丈人怀着感激崇敬之情。
身为女儿赤珠对得起赵国对得起家族对得起父亲;作为妻子她对得起代国对得起丈夫。这是本书的第一个女性,在出场的众多风云人物中她最有人性光辉。
中国正史中对女性描写可谓极其苛刻,确有很多杰出优秀女性被记录,但多为衬托附庸男性。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赵襄子是个天生的政治动物,上天有时候确实不公平,有些人从出生就具备某些其他人努力一辈子也学不会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