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3章 缟素【1 / 1】

言非此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明白了,刚才是我情绪失控了,对不起,”形势比人强,认清了自己的处境,陈涵华只能低头认错。

“没有什么坎儿是过不去的,有困难随时找我,”听到陈涵华的话,小叔很欣慰,鼓励地拍了拍陈涵华的肩膀。

然后站起来,转身对大家说:“涵华他没事了,把他松开吧……”

众人踌躇着,有些犹豫,毕竟刚才陈涵华的举动有些太出格了。

“总不能一直把人绑着吧,这是犯法的,”表哥出来说了句公道话,“涵华他腿还没好,把轮椅收起来,再折腾也惹不出大麻烦。”

不知道是被犯法这个词吓到了,还是觉得后面的话有道理,众人最终上前解开了绳子。

解绳子的时候,每个人都在跟陈涵华道歉。

“华子,姑丈不是故意的啊,你刚才那样子太吓人了!跟中邪了似的……”

“涵华,我们都是为了阻止你继续自残才这么做的,别怪我们啊……”

“等到三舅的后事处理完,我请你吃大餐,让你好好宰我一顿,出出气……”

……

陈涵华全都一一应了下来,他又怎么会跟这帮亲戚生气呢。

现在的他只觉得心累,自从他赴了“苏萧”的约后,就怪事不断,两次死里逃生,现在又碰上了这么吊诡的局面。作为一个离开轮椅连走动都做不到的病号,没有反抗的力量,就只能乖乖躺平享受喽。

他倒要看看这老天爷还能给他整出什么幺蛾子。

大家虽然给了陈涵华自由,但还是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就没收了他的轮椅。

陈涵华接下来的两天就在房间里的床上度过了,一日三餐则由母亲为他送过来。

其实农村里大家对于葬礼上发生怪事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因为大多数人都听过长辈或者朋友分享过葬礼上的奇闻怪事,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久而久之就见怪不怪了。

陈涵华就曾经听大伯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村里有一对老夫妻,靠种地为生,偶尔丈夫还会到河里撑着筏子捕鱼补贴生活。老俩口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小时候发高烧,把脑子烧坏了,智商有问题,一直靠老俩口照顾生活。小儿子正常长大,读书考大学,在外面工作,也成了家。

日子就这么普通地过着。

直到有一次,丈夫照常去捕鱼,老妻突然想跟着一起去,然后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妻子不慎掉进了水里,丈夫为了救妻子也跳到水里,最后两个人不幸双双溺亡。家里只有大儿子,大儿子脑子有问题,主不了事,村里就把小儿子叫了回来。

小儿子赶回来之后,把所有情况跟大儿子说了。听到父母的死讯,大儿子的眼里突然流出了眼泪,脑子一下子就恢复灵光了,变正常了。

村里人见这情况,就问老人的后事怎么处理,谁来做主。

小儿子见大哥变得正常了,就说:“大哥正常了,我听大哥的。”

这是大伯亲眼看到的事情,做不得假。

所以生离死别这种大事上,发生什么大家都是能接受的。只不过为了防止意外,大家还是不敢完全放陈涵华自由,只想着先把葬礼办了,别耽误了正事。

他不是没有恳求过母亲把轮椅还给他,但这一次一向宠爱他的母亲难得强硬了一回,拒绝了他的要求。

“华子,再忍忍,就那么两天,等葬礼结束了,你就可以出来了……”母亲如是说道。

听到母亲的话,陈涵华没有再坚持,选择了老老实实地待在房间里不给大家添麻烦,以此争取宽大的机会。

葬礼即使有了这么个小插曲,但还是井井有条地继续着,只是这一次,葬礼的主人公从小叔变成了陈涵华的父亲——陈为民。

于是陈涵华就这么错过了与父亲最后告别的机会,父亲的火化仪式。他只能偷偷从其他人的口中听到这次火化的过程,说是排队火化的人太多,殡仪馆24小时倒班运作都忙不过来,差点排不上号,殡仪馆外面停满了车,堵了好几个小时。

陈涵华对他们的描述感到很奇怪,什么时候龙头岛上的去世的人那么多了。他是去过殡仪馆的,那次是他的奶奶去世,那一回殡仪馆里可没那么多人。

一直到第三天凌晨,大家终于把轮椅还给陈涵华,彻底把他放出来了。

这是葬礼最后的仪式,在村里最后挨个给逝者磕头告别,然后吹吹打打上路,一直送到公墓里入土为安。

上路的时候需要直系亲属捧着逝者的骨灰盒,在母亲的坚持下,这个工作交给了陈涵华。

陈涵华坐在轮椅上沉默地看着手里的黑色金漆木制小盒,有些不敬地掂量了一下手里的重量。

很轻。

这就是一个人生命的重量吗?

父亲如果死了,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彻底消失的吗?

仪式按照既定的程序走着,没有人会因为陈涵华的愁绪而停下。

以前上路都需要所有人举着花圈等各个祭品,然后伴随着丧乐一路步行到墓地的。现在有了汽车,大家一般只步行到村外的公路,然后一起上车乘坐各种大巴和小汽车再到公墓上。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来为父亲送行的人格外的少,陈涵华看着忙活的众人心想。

收拾好东西,来到公路,陈涵华捧着骨灰盒被众人连人带轮椅抬到了面包车改造的灵车上,母亲捧着父亲的遗照坐在旁边。

面包车的车窗玻璃前都有一层黑布遮着。

灵车点着火,开始缓缓向目的地行驶。路上,陈涵华没有忍住掀开了一点黑布,朝着窗外张望。

上次跟着柳大夫去做检查,一路上什么都不让看,可让他难受坏了。

沿途,街上的行人格外稀少,许多店铺大门都紧闭着。

“怎么人这么少?发生什么了……”

母亲闻言有些愤愤地回答道:“都是该死的超级流感闹的,死人太多了,人心惶惶的,说是流感已经控制住了,恢复常态化,但大家还是不敢出门,生意也不好做。”

母亲叹息道:“等会儿到公墓上,人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