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四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从那天把安陵世子吊城头后,李白就把福伯让蓝可心带走了,他毕竟是个普通人。李白和王雪儿自然不怕被人报复,万一他们不再牵连到福伯就不好了。可惜现在院子内墙搞塌了,连个安排人去修理的人都没有。
李白一通解释王雪儿才消气,知道安陵王世子做了冤大头买了单,就寻思什么时候能再坑一次,几千两的美食,自己没吃几口简直太可惜了。以后没有冤大头也不敢随便去啊。
看着满院的凌乱,李白陷入了沉思。自己能破开无忧的防御却奈何不了他,而且是他只防御不攻击的情况下,如果实战自己依旧不是佛门金刚的对手,想来金丹期自然也是如此。
不过打不过要逃跑估计也不是什么难事,此行进入帝都,那里的水估计比安陵郡更深。堂堂大秦帝都自然也不会像表面那么弱,这安陵王儿子被吊打也不出手报复,确实是个隐忍力极高的人。
“无忧呢?……”
“他跑去厨房了吧”
王雪儿指了指厨房的方向
“糟糕……那些酒”
厨房的房顶之上,无忧拿起月光酒悠然自得的喝了起来,哪里还有僧人模样。
百香楼送来的十坛月光酒,被无忧挥霍了几坛。李白跑到厨房里把剩余的酒都装进了虚空葫芦里,说实话这月光酒确实是难得的美酒。常有商人为搏美人一笑,豪掷千金。
而月光酒则是酒中美人,千金难买。
“无忧,你这次来安陵郡做什么”
李白坐在无忧的旁边说道,这古代高人确实有趣,都习惯在房顶聊天,真不知道是谁养成的不良习惯。
“我啊,只是路过安陵郡而已,此行要去的是秦帝都。没钱吃饭蹭了你一顿,昨晚本来想来再蹭一顿,结果看到你在练功,帮你打跑了黑衣人,现在都没吃过饭呢,我可怜的肚子啊”
“……你喝了我几坛酒?还有厨房能吃的,你也搜刮了不少了吧”
“嘿嘿……这些都是饿的没办法,佛祖不吃点东西也没力气念经不是吗?”
李白表示无语,这个和尚倒是真实。能认识这样一位少年佛门金刚高手却也有趣。
“你天天吃肉不影响修炼佛门功法吗?”
“这有什么影响的,修行在心,佛门一开始的佛陀也是红尘三千客,出家之人,必须有家才能出家,不然那些佛门弟子怎么来”
“有道理,你理解得如此通透,怪不得修行一点也没有落下。你们佛门何谓修心,何谓修佛。”
无忧想了想,
“那些虚伪的佛门弟子理解自然跟我不一样,我所理解的修心,修佛是一样的道理。我没修炼过道家功法,但是我认为其实也一样……”
接下来无忧说了一些关于佛门修行的感悟,两人聊到了天亮,从无忧的嘴里,李白了解到了很多佛门修炼的秘辛,这让他的筑基中期的修为有了些许松动。按照无忧的说法,佛门修心在于修心和感悟
修心,灵台方寸之地。心为佛门修行之根本,悟道和悟佛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有心境得到提升,修炼才会事倍功半。
佛,感悟之相。并无实质,感悟理解通透了,瞬间成佛。感悟错了便有可能成魔,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就是这道理。
修佛其实就是斩去心魔,成就涅槃。无忧修炼到佛门金刚境界,遇到了瓶颈,一直无法突破。所以无色禅师才会让他下山寻找他自己的答案,斩去心魔
心境之地,是内心深处演化万物的所在,那里无形也有形。衍于心窍,凝于气血,融于神魂,为一身精气神之所在。
滋养人体三魂七魄的地方,按照佛门的说法。三魂七魄里却有五毒之念,代表着五人体执念。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见性了。
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从而度过我们的一生。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愿被它束缚,成为它的奴隶,甚致心安理得地让它牵着鼻子走。我们除了晚上睡觉,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忙工作,忙于发财、享乐,同时又追求种种名誉、地位,有的还不择手段,不讲道德。到了某一段年龄有对色欲(淫欲)有种种的贪求,为了追求感观享乐,可以不讲家庭责任和社会道德。如果再广泛一点讲,修行过程中执著、沉迷于某一状态或境界也为贪。
嗔:就是生气的意思,生气有很多种类,比如人家骂我们,不能忍受,起嗔心,继而将矛盾升级。虽然有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内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种嗔。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我们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痴:痴也称之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比如人是怎样来的?死后怎样去?我们统统不理会,不以为然,甚致嘲弄他人对此有兴趣等都是痴。对于真理、自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无知,都是痴的表现。还有一种愚痴就是对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们讲对的,我们以为是错;人家跟我们讲错的,我们却以为讲对。总之,自以为是,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都为痴。
慢: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举,看不起别人,称为慢。比如儿子做了官发了财后,做母亲的就觉得了不起,到处向人炫耀、卖弄。或是有人养了一只漂亮的狗,觉得了不起,带着那只漂亮的狗招摇过市;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财产等,都称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地位、才华洋溢,高人一等,结果看轻别人也是慢。虚荣心强,爱攀比,当自己比别人差又不认输,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这也是慢。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为自己已有证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别人等都是慢。
疑: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否定一切,自以为是、想当然地下结论,迷信自己的一切都为疑。对于佛法因果道理与见地有怀疑或迷惑也为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