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94章 过江之鲫【1 / 2】

我爱阿加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刺啦!栾朗把鲫鱼,下到宜家不粘锅里。今晚上,他要做一道酥鲫鱼。把拍上薄面的鲫鱼,煎成两面金黄以后,他把葱姜蒜铺在松下电压力锅锅底,放上煎好的鲫鱼,倒入用喜马拉雅粉色食盐、镇江香醋、日本酱油、印度卡拉粉和胡椒粉混合成的料汁,加水没过鲫鱼,盖上锅盖,调到“鱼类”模式,点击“开”,ok。

上官玉睿探头:“栾朗,今晚只有酥鲫鱼吗?我有点害怕吃鲫鱼哎。鲫鱼的毛刺最可怕啦!我小时候,吃鱼的时候,就被鱼刺卡到过。保姆给我喂醋,让我干噎馒头,可我还是觉得,那根鱼刺卡在我嗓子里。我就使劲哭哇哭。后来,我哥终于放学回来了,赶紧抱我去医院,医生给我拍了照片,发现,确实有一根小毛刺,卡在我嗓子里了,医生用压舌板压住我的舌头,再拿一个长长的镊子,帮我把毛刺取出来了。那个过程,可太难受啦!打那以后,我哥就不让厨房给我做鱼啦!还把那个喂我吃鱼,让鱼刺卡到我的保姆,辞退啦。要不,你给我煮一碗方便面吧,我不想吃鲫鱼,我怕再被扎到。”

“这就下面给你吃!”栾朗呼噜了一下上官玉睿的头。

吃过晚饭,两人坐在客厅沙发上,打开电视。

s市正在召开第三十二届企业洽谈会。s市独特的地理风貌不仅吸引了国内外的参展商驻足于此,也一直都是作家十分钟爱的描写对象。

迟子建的《烟火漫卷》曾这样介绍s市:春天来得晚,可它入夏的脚步却快。市花丁香才谢,人们就得穿短袖衫了。这里的夏天典型的标志,你不用去看植物园的牡丹和太阳岛的荷花是否开了,也不用辨听城市上空多了几种鸟鸣,你从饭馆酒肆门前摆出的移动餐桌,支起的太阳伞,以及入夜开始弥漫的烧烤气味,就知道夏天到了。

这时节的斯大林公园,除了是时装长廊,还是音乐长廊,从早到晚轰鸣着乐声,吹口琴、笛子和萨克斯的,拉二胡和手风琴的,弹电子琴和吉他的,悉数登场。”

关沫南的《北国情》这样写道:“眼看春汛破冰季节将临,大小流冰如漂筏浮海,万马腾江,鸣吟而去,又是另番景象。那以后水上俱乐部游人愈多,太阳岛远远披上新绿,从柳丝浓荫中望去,穿江船艇行运如梭,蓝天碧波飞鸟来去。”

阿成这样描述这座城市:

“一座城市依赖冰雪来书写它的历史,延伸它的发展,创造无限的生机,繁衍自己的子孙,开拓美好的家园,这对于生活在其它城市的人们是无法想象的。雪在这里被称之为 ‘天降的曼娜 ’,意思就是神赐给人间的食粮。也有人说,雪是天降的书信,渗透着一种美好的情绪,把幸福播洒给雪下生活的人们。这样的美好祝福和精神资源,在这座城市开始之前并没有被充分地意识到。当人们与雪同行,与冰长驻的时候才会发现,彼此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依赖性、共融性。”

从这些描写可见,这是一座多么惹人喜爱的城市。

第32届展会内容,涉及各国特色产品。如俄罗斯糖果、韩国化妆品、日本厨具、泰国食品、澳大利亚乳品、马来西亚燕窝、越南水果、巴基斯坦地毯、法国红酒、捷克水晶、波兰琥珀等。

电视里,一个模样儒雅的学者正在介绍:

“大家都喜欢喝鲫鱼汤,喜欢吃酥鲫鱼。可是,鲫鱼虽然营养丰富,无奈毛刺太多。一不小心,毛刺就容易卡到喉咙。鲫鱼的毛刺,可是小孩子,和老人们的食物刺客。我们实验室,研究出了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技术。我们找到了鲫鱼的一个基因,这个基因,控制着鲫鱼的毛刺生长。我们删除了鲫鱼的这个基因,得到了没有毛刺的鲫鱼。大家看,这些,就是我们删除了基因以后的鲫鱼。一共57条,全在这里了。”

展台上面,摆放着七八个敞口的圆柱形大水瓶,清澈的水中,上下浮动着水草,水草之间,游动着一些银色的、红色的无肌间刺鲫鱼,十分好看。

这位学者大手一挥:

“今后,我们将进行规模化的生产。今后,大家在吃鲫鱼的时候,想红烧就红烧,想清蒸就清蒸,大人小孩,男女老少,全部实现鲫鱼自由。一些餐饮企业,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开发出更多的菜品。渔业实现规模化养殖后,还可以通过冷链,把这种没有毛刺的鲫鱼,销售到各地。以后呢,我们还想编辑其他的有毛刺的鱼类基因,继续删除这种毛刺基因,让大家实现更多种类的吃鱼自由。”

栾朗拿起电话,轻声吩咐了一些什么。然后,搂住上官玉睿,在他脸上亲了一口:

“睿睿,我把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技术的专利,买下来了。以后你可以实现吃鲫鱼自由,不用再怕毛刺扎嗓子啦。我刚才告诉周秘书,明天把那种没有毛刺的鲫鱼,给你送来一些,我再给你做顿酥鲫鱼。”

可是第二天,上官玉睿并没有吃到没有毛刺的鲫鱼。那些无肌间刺鲫鱼,一夜之间,全不见了。

案发地点,就是栾朗昨晚在电视上看到的展厅。

那些装着无肌间刺鲫鱼的漂亮鱼缸,此刻,空空如也。

难道,是自己家的竞争对手干的?按照迷信的说法,鱼招财,如果鱼没有了,是破财的预兆。

或者,是为了偷走这些无间刺鲫鱼,回去繁殖,实现量产赚钱?但是,无肌间刺鲫鱼的繁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要不然,为什么人家搞了十年,才得到了这么几十条,还没有实现量产呢?

栾朗忽然想到了什么,立刻拿起电话。果然,他得到了一个坏消息:

同时被破坏的,还有无肌间刺鲫鱼的实验室,电脑里的实验数据都被删除了,实验的过程性材料,也都被销毁了。

是谁?毁了科学家十年的心血呢?作案动机又是什么呢?

这时,栾朗的电话响了,是上官玉琅:

“栾朗,你给睿睿买的无肌间刺的鲫鱼,被人偷走了?是你家哪个竞争对手干的?敢动我弟弟盘子里的鲫鱼,就是和我们整个上官家为敌!栾朗,我准备发动一场商战,代号叫‘谁动了我弟的没有毛刺的鲫鱼’。”

他这位弟控大舅哥,智商堪忧啊。栾朗连忙结束通话:

“事件发生在洽谈会的会场,市委领导特别重视,我们市局刑警队已经在现场了。那什么,哥,我先不跟你说了啊。”

萧一和果拾绿,已经调出了案发时的监控。

事发时间是今天早上七点三十分。洽谈会的营业时间是早上九点,到晚上二十二点。工作人员和参会展商,需要布展和补货,所以,会场实际开门时间是早上六点半。会展中心有132个门,每个门设有一个监控。人员一律刷卡进门,门口没有值守人员。事件发生在16号展厅,一个戴着棒球帽和口罩的犯罪嫌疑人刷卡进门后,直奔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技术的展台,刷刷刷,把鱼倒进了一个可折叠的钓鱼桶,然后拎出了展馆。招停了一辆出租车,往江边开去。

萧一连忙联系交通局,请他们帮助查一查这辆车牌号的车,最后去了哪里。

没想到,这辆车最后竟然去了江边。 大家从江边售货小亭子的监控看到 ,哗啦,那个人,把科学家十年的研究成果,倒进了江中!无肌间刺鲫鱼,全部成为了过江之鲫。

这个人是冲着无肌间刺鲫鱼技术去的。可是,为什么要把这些没有毛刺的鲫鱼,放生呢?

“头儿,这个人是刷卡进门的,不是大会的工作人员,就是参会展商。”

可是,本次大会有一万两千多名参展商,五千六百名服务人员,三千多位志愿者,要找到一个有门卡的犯罪嫌疑人,谈何容易。

说话间,只见那个人又招停了一辆出租车。

萧一又联系了交通局,把车号和街道报给他们。不一会儿,交通局传来了消息,那辆车停在了海洋研究所,那个人下车后,也走进了海洋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那不就是研制出无肌间刺鲫鱼技术的那个单位吗?” 果拾绿发言。

栾朗叹气,说得太对了。他刚跟对方通过电话,被告知,无肌间刺鲫鱼的实验资料,都被毁了。

万里天带着刑警队众人走进了海洋研究所,来到门上挂着“无肌间刺鲫鱼”实验室的门前,推门进去。

只见里面一站一坐,两个人正在争吵。见他们来了,也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栾朗认出来,那个年长的,就是昨晚在电视上,看到过的那位学者。而那个年轻的,看身材,就是那个把无肌间刺鲫鱼放生的人。

那个年轻人指指椅子,请他们坐下,有礼貌地说:

“警察同志,待会儿我就跟你们走,我得先跟我爸吵清楚。我今天必须代表全世界的鲫鱼吵赢他,要不然,全世界的鲫鱼就完蛋了。劳驾您们等我一会儿。”

然后,他立刻切换成吵架的声音:

“爸爸,无肌间刺鲫鱼是我的研究成果。我是论文的第一作者。我有权终止这项实验。我不同意您量产这种无肌间刺鲫鱼。鲫鱼多刺是由基因决定的,事实上鲫鱼若没有这么多刺根本无法生存,对鱼类而言,刺,实际上就是骨头。您比我还清楚,内部刺是肌间骨的通俗说法,主要作用是确保鱼各部位肌肉不发生变形,而外部刺的主要作用则是平衡身体和支撑游动。无肌间刺的鲫鱼,那多么痛苦,因为他们失去了自己的骨骼!骨骼!就好像人类一出生,就瘫痪了一样!瘫痪!”

青年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很快,他又一抹眼泪,朝他爸开炮:

“爸爸,你知道鲫在地球上生活了多少年吗?鲫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前300年庄周的《庄子》《外物篇》‘顾视车辙中有鲫焉’。宋陆佃《埤雅》称,‘鲫鱼旅行,以相即也,故谓之钟。以相附也,故谓之鲋’。”

“鲫是1758年,由欧洲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根据采自欧洲的标本,以金鲤的学名首次被记载。”

“鲫在1000多年前在中国被驯化,在16世纪引进日本。17世纪,从日本进口到欧洲。从那时起,它被引入整个欧洲和世界大部分地区。”

“爸爸,您还记得小时候给我讲的那个故事了吗?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

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

‘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这几十根毛刺,是大自然的馈赠,是造物的神奇,我们人类,没有权利,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就改变鲫鱼的自然形态。这可能会对整个食物链造成伤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