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八百五十七章 防保守,更要防过于激进【1 / 3】

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张居正看来,田赋下降,商税、商税比例增加,是大好事,但大明皇帝的金花银,这么多年没动过,不利于江山社稷。

大明百官,年年定俸,每年俸禄都会涨,但是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这俸禄,从万历三年涨了20万银后,就再没涨过了。

如果万历维新的好处,陛下都拿不到,那如何让陛下一如既往的支持万历维新呢

所以,张居正要给皇帝涨俸禄,而且是直接翻倍,从120万银涨到240万银,这是典型的封建官僚的思路,政以贿成。

“内帑还是有银子的,朕有海外种植园收益、关税半数收益等,内帑一年的银子,虽然不如国帑,但也有一千三百万银之多。”朱翊钧对于涨俸禄这件事,没有立刻赞同。

张居正立刻说道:“内帑的银子,陛下要拿去分红,还要用于收储黄金,宫里一年到头剩不了多少银子,这是事实。”

“上一次宫里攒了三千万银,全都给了陇关驰道,这驰道恐怕很难盈利,属于白银对内地的分配。”

“自那之后,宫里的银子,就一直有些捉襟见肘。”

“臣来通和宫前,已经和大司徒商量过,大司徒非常认可,如果岁入未来仍然增长的话,五年内,将金花银涨到800万银,最终涨到1200万银为宜。”

“陛下,1200万银,正好是大明每年戎事支出的费用。”

这银子的用途,张居正就差直接明说了,在某些时候,比如需要陛下直接掌控军队的时候使用,更加简单直白的说,就是平叛。

手里没把米,叫鸡鸡都不来,皇帝要调兵遣将,手里没银子,会有巨大的隐患,从朝政稳定的角度看,这笔钱给了陛下不亏,陛下就是大明国朝稳定的最后定海神针。

反正陛下尚节俭,银子给陛下,陛下也只会用于国事。

按照封建礼法,臣子都是天子的家奴,整个天下都是皇帝,国帑也是皇帝的钱袋子,但事实往往不是如此,嘉靖皇帝要钱,只有二十万两白银,隆庆皇帝要钱,要三十万两只给十万两。

“陛下,臣担心挟天子以令诸侯旧事。”张居正四下看了看,中书舍人不在,只有冯保和张宏以及缇骑,张居正的说话立刻就大胆了起来。

“南宋年间,自孝宗之后,南宋皇帝什么都做不了,南宋一年算三千万缗,可是钱呢好像都有地方去,皇帝动弹不得。”

张居正直截了当,让皇帝注意下南北两宋,南北两宋的商贸高度发达,商税比例极高,朝廷岁入也很高,但是朝廷依旧非常非常的穷,因为所有的开支都是定好的,哪里都动不了,一动就有人急眼。

无论想要做什么,都做不成。

南宋末年,皇帝想挣扎下都挣扎不了,没钱。

这和大明的境遇完全不同,大明其实一直都很穷,田赋在孝宗朝之后,基本没了,朝廷穷的叮当响,连宗俸都得欠。

在张居正看来,皇帝就是大明国朝最后的确定性。

因为家天下的属性,无论如何皇帝是无法坐视大明国朝灭亡的,所以分配一块给皇帝,足够一年军费的开支,是非常合理的。

“行吧。”朱翊钧不再反对,他很清楚张居正的担心,躲在阴影里的魑魅魍魉,依旧十分的强大,他们正在虎视眈眈的看着万历维新的所有成果,等待着机会,把这些成果一口吞下。

万历维新的成果很多,西山煤局的焦炭钢铁厂、永升永定毛呢官厂、兰州毛呢官厂、卧马岗胜州煤炭厂、佛山铁锅厂、五大造船厂、大明官衙兴修的铁冶所等官厂;

分散在各地因为种种原因抄收的官田、营庄设立的营庄;海外庞大的种植园、铜镇等;

大明掌控的针图、星图、航路、兴建的港口、官船官贸的庞大利润等;

大明兴修九龙大学堂、海事学堂、师范学堂、医学堂等等掌控的人才等;

这些生产资料,全都是这些魑魅魍魉的目标。

一如当初成祖文皇帝龙驭上宾后,地主官僚阶级对永乐年间所有遗产的瓜分盛宴。

“今年为何多了三百万银”朱翊钧有些好奇,户部海专精们对大明的增长是有预期的,这又多出来三百万银的收入,让人有些疑惑。

张居正坐直了身子,面色凝重的说道:“今年两广糖业产量,是这次超预期增长的主要原因,去年方糖、白糖等一共卖出一百四十万石,获利超过了200万银,简直是骇人听闻。”

“其次是阿片和烟草,惠民药局要用阿片类的药物镇痛、做外科手术,烟草增长也远超预期;其次是今年旧港总督府的金鸡纳霜的产量,再创新高,这三样多出了六十万银,今年烟草抽分利得为一百八十万银。”

“最后部分就是关税抽分,随着航路的完全成熟,今年五大市舶司、四大总督府的关税抽分押解入京,规模为一千二百万银,国帑内帑各得六百万银。”

大明万历十六年的账本,户部再次审计后,会送到御前,张居正入宫,就是提前说明下情况,关税、烟草和糖。

最让户部意外的就是白糖生意的暴利。

两广种植甘蔗的规模再次扩大,两广种植甘蔗三百万亩,再加上南洋的糖类原料流入,今年方糖、白糖产量突破了一百五十万石,都知道卖糖赚钱,但连户部都没想到,卖糖居然如此的暴利!

卖笑的卖不过卖药的,卖药的卖不过贩毒的,贩毒的卖不过卖糖的,卖糖的规模更大,这一石糖的利润就超过了一银五钱,利润厚的惊人。

比较有趣的是,新任广东巡抚刘继文,搞了个比较有趣的指标,安南的局势好不好,看每年从镇南关入两广砍甘蔗的力役去衡量。

安南入明的力役越多,安南的情况越差。

砍甘蔗是个又苦又累的活儿,但凡是干这个,都是为了活下去。

安南的人会如同雁行人一样,在甘蔗收获的季节入明砍甘蔗,这两年随着安南国局势败坏,四大家族内讧,导致进入广西境内的安南人数量激增,从三万人增长到了七万人的规模。

这也是甘蔗田不断扩大的原因。

刘继文增加了舶来粮的进口价,鼓励更多的海商前往安南岘港购买粮食,这进一步催化了安南国内矛盾,缺粮、洪涝、四大家族内斗等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安南国乱成了一锅粥,入明力役大增,是多方矛盾的结果。

这些力役不仅仅是甘蔗田,还有很多参与到了修建道路、桥梁、堤坝、沟渠,但他们在‘雁返’的时候,会被衙门催逼回到安南国,由这些力役的大把头和打手们负责,进出镇南关都会核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