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支短火铳的铳管已经整体被替换掉了,变得更短了,不到一尺。
有明一朝,这一尺差不多在三十二公分,当然,这公分是朱载壡按着后世的单位标准来看的。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这一长度其实是远低于军中常备的鸟铳长度的。
鸟铳的铳管一般都在五尺上下。
铳管周身围绕着金丝缠绕形成的夔龙,铳管的中部刻有六字双行泥金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其后半部分则是安着一小块夔龙龙首形的望山。
朱载壡拿起这短火铳,熟练的为其装上火药,而后再扭动簧轮内的发条,这一套动作下来,很是熟练。
毕竟在这军营中待的几个月不是白待的。
只不过,他并没有放铅子,而是直接拿着上好火药的短火铳直接走出棚子,斜对着天空,抬手就是一枪。
砰——
瞬间,一声巨响在朱载壡的耳边炸响,受到这后坐力,自己的手差点都握不住火铳,整支火铳差点怼到自己的脸上。
伴随而来的是那淡蓝色的烟雾以及刺鼻的硝烟味,一并向朱载壡袭来。
这是一声信号,大阅正式开始的信号。
所有人都明白这一点,一个个都屏息凝神看着那条空荡荡的横街。
下一刻,号炮响起,一连数声,响在整个天际之间。
那号炮其实就是三眼铳,威力不大,但是这响声很大,作为号炮最合适不过,毕竟就听个响声。
号炮的声音还未消散,便听到那脚步声隐隐约约从远处的长安右门传来。
第一个方阵,由三百亲从侍卫组成的的方阵,登场了。
这些士卒们都是从神枢营的两个步军营,整整六千人当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而那六千人,本身就是算得上这个时代的精锐,现如今这亲从侍卫更是精锐中的精锐,虽说没有经历过实战,但是从这纪律上便能看出来他们的精锐。
盛夏时间,南京已经很是闷热了,而且因为南方的水汽更多,所以让这份闷热更加难受。
平常人穿件丝绸衣裳都觉得热乎,但是这些人穿着全套的盔甲,顶着日头愣是不发一声。
本来朱载壡想要让这些参与大阅的士卒们唱歌的,之前的军歌已经编出了好几首,但是转念一想,这一边走路一边唱歌,还是有些尴尬,远远不如沉默给人带来震撼之感。
因此也就打消了这一念头。
他们每个人都穿着明甲,又或者说是甲片朝外的布面甲。
这其实是很耗盔甲的,南方这种天气潮湿的状况会让明甲的保养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但是甲片在外,确实好看啊,也确实威风,所以在这次大阅上,需要穿上明甲。
这些明甲都是外兵仗局提前赶制出来的。
用着七层蚕丝和两层压实的棉絮为主体覆盖着一层鱼鳞甲,甲片相互重叠扣压,既刚又柔。
本来应该都是棉絮的,但是七八层的棉絮,对于在南方活动的士卒们来说实在是一种受罪。
所以就换上了蚕丝,整整七层蚕丝作为内衬,让肌肤稍微凉快些,同时重量更轻,也有利于拔箭。
在那明甲上,每个亲从侍卫背着两条牛皮带。
那两条皮带在胸前的位置交叉成一个x字。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而在每根皮带上则是有着五个弹药盒,弹药盒的内衬是用锡纸做的,内装的是纸壳的子弹。
每个弹药盒装三十个纸壳弹,这是很夸张的数目了,也就是说每一个士卒身上所携带的弹药量在三百颗!
每个纸壳弹用三钱重的铅子,外加三钱六分的火药。
这是已经固定下来的标准。
不单是鸟铳的口径,都是要三钱重的。
而且三钱铅子需要的火药量也是固定的,是要比铅子重的,至于重多少,那就是按着铅子的重量来进行划分,每一钱要多加上两分。
那些亲从侍卫的双臂处,还配有铁臂手一副。
这所谓的铁臂手,有点类似于后世朱载壡看到的龙虾甲壳一般,都是一层层叠加上去的,用来保护小臂还有手部。
不过这些可不是铁片,而是真正的钢片,那防护力还是挺强的。
这种装备本来是在队长一级才有装备的,毕竟大头兵谁管这么好的装备啊。
不过在朱载壡的神枢营就不一样的了,六千步军无一例外,都配上了铁臂手,这亲从侍卫自然也不例外。
而这些亲从侍卫腰间的鞓带上则是配着一把单手腰刀。
这单手腰刀算得上中国冷兵器的一个小巅峰了,跟唐刀不同,它的柄更短,往往只能单手持握,而且这刀刃也是微微弯曲。
这些亲从侍卫的刀术上必须要过关,因此管懋光亲自写信从浙江邀请了自己的师长刘云峰,也就是后世极为著名的苗刀刀法大师,当然这个时代往往称为倭刀大师。
将其聘请为亲从侍卫的刀法教习。
对于这一点,朱载壡自然是应允的,能够提高战斗力的方式,自然是越多越好。
除了腰刀之外,还有一个椰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