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509章 真正的原因【2 / 2】

涛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没想到这些人如此仗义慷慨,朱瞻基也很是感动,“那就谢过各位了!”

“回头,我会亲自向天子请一道圣旨,赐封你们为皇商。”

“还请各位尽心尽力地继续养马,只要是你们养的,朝廷一定会收下!”

“不过也要按照码的好坏来区分价格。”

“那是自然,多谢殿下!”

在他们的目送之下,朱瞻基就骑了一匹白马离开。

至于剩下的,就等着他们一并送去。

回宫的路上,他们也听到了一些风声,朝廷突然开始大肆征粮增,同时开始招兵买马。

到处贴的都是告示,也都引得老百姓们纷纷驻足围观。

就这一波操作,谁不知道是要打仗的节奏,只是谁又愿意打仗,打仗就意味着死亡,家破人亡!

“好不容易才消停下来,怎么又要打呀?打来打去真是没完没了了。”

“听说咱们的天子骁勇善战,早年都是亲自率兵出征,却没有考虑咱老百姓的感受啊。”

……

都有志之士倒也不少,只是更多的却被家人阻拦,凡是年满十三就可参军,可有些人却将自家的孩子,藏起来锁起来。

所以,朱棣的行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一天下来招兵买马,也不过上千人,而年龄也在二三十左右。

他们年轻气壮,风华正茂,是上战场的一把好手。

只是让朱棣高兴不起来的是,十五岁以下的人寥寥无几,也就说明老百姓们很排斥打仗。

天下人心不齐,又怎么能够凑到理想的人数?

这里不过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朱瞻基成功的购买了麻皮,而且都是十分精壮的好马。

看着那匹白马,朱棣心中百感交集,“虽有良驹,却无勇猛之人与之对应,实在是可惜呀。”

英雄配宝马,宝马虽有而,英雄却不常有。

从朱高炽嘴里朱瞻基也,得知他为何发愁。

路上,他也听到一些风声,不少老百姓都排斥打仗,也不愿让自家的孩子去参军。

“皇爷爷,您可知道他们为何不愿参军?”

朱棣不假思索:“自然是人心不齐,贪生怕死,没有共同的保卫家国精神。”

说起这些话,他甚至有些郁闷,“我大明朝的子民当万众一心,我大明朝的男儿更当保家卫国,勇往直前!”

“可如今他们的做法,实在是让朕大失所望。”

请这和朱棣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朱瞻基摇了摇头:“皇爷爷,其实这并不能怪他们,生死之惧人皆有之,也算长情。”

“或许您说的有一部分道理,可孙儿认为,也并非所有人都是那帮无志之徒。”

“一个人心里也是要装着大国家,但也要装着养育他的小家。”

“如今朝廷给予的参军补助,您不觉得有些少了吗?”

一个人参军给十两,或许他们一辈子都回不来了,让他们的家人该怎么办?

那些男儿可以承担回不来的风险,却不能接受养育自己的家人余生受苦,无人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