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大秦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十章文治武功,名垂青史
刘启在想什么,刘荣不知道。
但刘荣对这份奏疏可以说是信心十足。
毕竟这些都是经过历史考验的。
刘启身为一代明君自然能看出此奏疏的高明之处。
从这开始,刘荣要颠覆刘启对自己的印象。
之前的刘荣性格懦弱,智商平平。
身为太子三年毫无建树。
连基本的学业都学得一团糟。
比之七岁的弟弟刘彘都不如。
实在不是最合适的接班人选。
加之有栗姬这样一位巨坑。
最后只能被刘启无情的抛弃。
所以刘荣必须让刘启看到自己的变化。
让他看到自己超凡的能力、潜力、魄力。
让刘启觉得他刘荣是最好的接班人!
这样才能保住太子之位!
才能有活路!
栗姬没看刘荣写的奏疏。
可能即使看了也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来。
但是从刘启开始看这份奏疏起。
她就一直在紧张的看着天子刘启。
刘启神情从开始的震惊到中间的严肃认真乃至最后的激动兴奋。
栗姬都看在了眼里。
倒不是栗姬的观察力有多强。
而是刘启看得十分入神,并没有刻意控制自己。
加之表情变化明显。
所以即使不善观察,不善揣摩人心的栗姬。
也看出了天子刘启对儿子刘荣的这份奏疏是非常满意的。
想不到刘荣写的第一份奏疏就能有这般效果。
栗姬悬着的心也随之放了下来。
此时刘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有了决断。
太子乃国之储君。
是他未来的继承者。
兹事体大。
所以刘启决定暂不给刘荣加冠,继续考察。
毕竟皇太子在行冠礼之后。
标志着太子开始有资格参与政事,有了决策权。
而且还有了建宫的权力。
建宫权类似开府权。
意思就是太子搬到属于自己的宫殿。
并且设立官署,配备官吏等等。
权利与冠礼前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当于半只脚踏上了龙椅的宝座。
反之如果太子还没有行冠礼。
那他就没有建宫的权力,也不能亲政,除非天子特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