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山的蚍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大人有什么话,还请直讲。”
“樊城的发展有目共睹。”
“就算没有官银被抢一事。”
“我也会抽时间去跟你学习一下经验。”
“不怕你见笑,我们段家在南郡虽世代经商。”
“我对经商之事却一窍不通。”
“本想做了官员以后,只要真心善待百姓即可。”
“现在看起来是我的想法太过于书生义气。”
“东平郡的百姓虽说都可以勉强度日,不至于陷入饿殍遍野的惨境。”
“可还是有很多人只能勉强维持活计。”
“就拿城西那片区域来说。”
“那里的住户临近平江,每次江水泛滥都会淹死一些人。”
“搞得城西百姓家业被冲毁。”
“我本想将他们迁徙出来,奈何府中能调配的银两实在有限。”
“无法将他们妥善安置。”
陈平笙无奈一笑。
他在考察城西那片区域时,就发现了墙上残留的水印。
古代和现代人的居住环境大为不同。
现代社会水利修建的较为完善。
两岸都会筑起堤坝,只要不经历连续的暴雨。
城中居民很少会承受承受洪水侵袭之苦。
古代则不同,依靠地方想治理水患。
有多少银子都不能填埋。
这就需要朝廷调拨银两治理水患。
现实问题是朝廷也没那么多闲钱支援地方。
做皇帝和户部的官员都是苦差。
睁开眼就要大笔的银子往外调拨。
但真正进入国库的银子,可能早就入不敷出。
“段郡守能有这种忧患,是城西百姓之福。”
“我并非要恭维你。”
“平江两岸的百姓数不胜数。”
“估计能考虑到水患迁徙问题的官员寥寥无几。”
“城西属于低洼地,确实不适合居住人。”
“你想让那里的百姓迁移到安全的地方。”
“就不该纵容士族做大。”
“比如咱们身处的这片区域。我不知道段大人如何想。“
“可能在朝廷眼里,这是官员的政绩。”
“你想过没有,当士族占据了最好的资源,他们会越来越富有。”
“甚至会变本加厉压榨普通百姓,这便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段和谦脑子嗡的一震。
他自己就出身于士族,段家在南郡名誉极好。
每年各地有了灾情,他们家族都会带头捐钱捐物。
所以,他做东平郡守以来,一直延续家族的路在做事。
大力维持好跟士族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