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小天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柳公明从上次的乡镇回来之后,心中一直苦闷。
原本他以为有了张知易在长安城做出的创举,整个大唐也会争相效仿,那么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也都能读上书了。
然而走访过偏远的乡镇便可知道普通人家孩子的读书条件根本无法和长安的孩子相比,哪怕他们同为普通老百姓,家中也无贵族势力。
这让柳公明久久不能忘怀。原来张知易说的差距除了阶层之间存在,地区之间也同样存在。
柳公明在长安城跟着张知易替太子办事,耳濡目染间也学习到了他的一些观点。
如今自己已经成为了江都县的父母官,他决心用自己的能力去替江都县的百姓做点事情,那便是从改善乡镇孩子读书的条件开始。
柳公明召集了县衙的官员商议兴办乡村私塾一事。
当柳公明慷慨激昂地说完了他开办私塾的计划时,底下的官员都难以置信,他们觉得他们新来的这位县令有点不切实际,但又不敢直接反驳。
整个县衙的议事厅顿时陷入了沉默,过了一会儿县衙的老师爷才开口说道。
“县令大人的想法是为百姓着想,可是真正办起来的确有诸多困难。”
长安书院那么大规模的书院,张知易轻而易举就办到了,他仅仅是想在江都县的各个乡镇里面开办一个有教书先生有一两间教舍的私塾便可,难道这也很困难吗?
“公民初来乍到,还请师爷直言,有何困难?”
那老师爷捋了捋自己花白的胡须,眯着眼说道。
“首先这银子便是大头,我江都县这一年收成不好收上来的税除了上交朝廷还要兴修水利,灌溉农桑,已经剩不下多少银子了。”
“开几间私塾需要多少银子呢?”
师爷笑道:“现在大人自然觉得用不了多少银子,可这银子毕竟需要有人来出,这笔账也是一笔开支需要向知府申报,再由账房记录,这流程走下来恐怕已经过去了很久。”
柳公明点头师爷说的不无道理,在钱这一方面张知易当时有太子的全力相处,压根不差钱。
师爷又接着说道:“这其二嘛,每个乡镇合适上学的生徒并不是很多,老夫认为他们想读书的,只需自行买书学习,再考县里的贡生,考上之后再到县里开办的贡院学习即可。”
师爷所说的正是传统乡镇书生的学习之路,柳公民对此十分清楚,毕竟他就是走的这条路到现在的地位的。
同样的他也清楚,走这条路是如此的艰辛,自己淋过雨便想为别人撑一把伞。
“可贡院的条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未免太过苛刻,我想的是能让每一个年龄合适的孩童都能适当地接受教育。”
县衙里的众人十分不理解柳公明的这个想法,毕竟并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或许对那些农村子弟来说,可能是做一个种田的农民或者做一名工匠可以更好地养活自己。
饭都吃不饱的家庭,进入私塾读书未免太奢侈了些。
老师爷说的两条意见县衙里的官员也都大体赞同,他们意见一致,都不支持柳公明在各地兴办私塾。
柳公明上任的第一项举措便遭受挫折,柳公明心中不免有些苦涩也不知道如何解决,他只好先搁置自己的计划,解散了会议。
回到住处后,柳公明夜不能寐,他躺在床上思考着解决的方法,他不愿意就此放弃开办私塾的想法。
第二天,柳公明又召集了全县有名望的商贾和地主。
这些有钱人一听到是县令大人的邀请,都非常积极地来到县衙。
县衙招待他们的也只是每人一杯泡好的茶。
柳公明来到二堂拱手说道。
“各位老板为我们江都县的建设,做了十分巨大的贡献,每年交上来的赋税,供养着我们县衙门。”
这些商人都十分客套。
“哪里哪里,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柳公明又接着说道。
“县衙和百姓感激诸位的贡献,但江都县的建设远远不能止步于此。”
富人们都安静地想听柳公明要说些什么。
“江都县许多地方都缺少一个私塾供适龄的孩童上学,然而我们江都县的财政十分吃紧,在此关键时刻还需要各位老板慷慨解囊。”
说完柳公明深深地做了一个揖。
富人们一听要让他们掏钱马上就变脸了,让他们出力可以,要他们的钱那怕是有点难。
“县令大人有所不知,最近生意难做啊。”
“我这还欠着别人一大笔货款呢。”
“我家孩子上着县城里的私塾,这江都县也不缺私塾吧?。”
富人们以各种理由推脱,柳公明顿时慌了,不知该如何继续下去。
“县令大人体恤百姓,我们心领了,还是等江都县财政富裕起来再想这个事情吧,我们也能力有限。就先行告辞了。”
坐满县衙二堂的富人都纷纷离去,只留下柳公明落寞一人。
柳公明想了一夜的方案就这样无疾而终。他心中充满了沮丧,难道自己真的办不好一件事情吗?
他坐在空荡荡的会客厅,一个人待了半个时辰直到太阳下山才缓缓站起身来。
回到住处,柳公明拿起拿出纸笔。
他打算给张知易写信求教如何才能解决当下的难题。
信中他先是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江都县的情况以及他所看到的地方县城与都城长安之间的巨大差距。他道出了心中的困惑,也请求张知易能给他一些建议,帮助他完成让江都县贫穷百姓家的子女上学的心愿。
光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柳公明就翻遍了他所看过的圣贤书,也没能找到如何筹集资金兴办私塾的办法。
信件写完已是深夜,柳公明不禁回想起张知易来找他的那个下雪的夜晚。
正是那个夜晚张知易给了柳公明继续努力求学的希望。
如今柳公明,也希望自己能给像他以前那样困苦的学子一个希望,以此传承。
最后柳公明在信的末尾写上分别良久,望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