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小天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柳公明上次为修建书院的事情和张知易互通了书信。
他没料到张知易早就预想到柳公明在扬州会遇到困难,信件刚发出去十日便有了回信。
张知易在信中说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要想扬州的商户为出钱修建私塾,那必须要提出他们能够获利的条件。”
柳公明大受启发,但是他对经商也是丝毫不了解,他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事情对商人才是有利的。
不了解那就着手调查,柳公明这个县令平时不在县衙门里呆着,却时常穿梭在闹市当中。
他穿着便服在各大商铺之间来来往往,仔细地观察着这些商铺的运作。
按理来说,商铺最重要的就是客人,可柳公明想要在偏僻的乡镇修书院,这就些地方不能给商户带来任何一个客人。
一连好几天,柳公明一直在观察,一直在思考,可是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可以说服商户出钱修建书院的理由。
柳公民回到县衙,失望地坐在椅子上。
老师爷便凑过来询问道。
“大人还在为筹资修建书院一事忧愁吗?”
“正是如此,这件事情真是让我茶饭不思,可是任凭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到一个好的条件让商户自愿出钱。”
老师爷捋了捋胡须说道。
“这天底下还有官府办不成的事情。”
柳公明听懂了,老师爷在暗示他官府可以用暴力的手段强制那些商户出钱。
“不可,百姓休养生息,官府万万不可打扰百姓的生计,此举虽然是十分有效,可丢失民意那便是重大的祸端。”
“大人过几年便会调走,何必如此在乎这江都县的民意?你到别的地方任职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柳公明望着堂前那副牌匾怔怔出神。
“也许是怕自己良心上过不去吧。”
“那既然大人连官府的能力都不愿意使用,那个修书院的钱怕是很难凑出来啊。”
老师爷这一番话点醒了柳公明,他一个激灵一个念头突然在他脑海里涌现出来。
“商户不愿意出钱,官府财政也吃紧,刚才师爷说到官府的能力,官府除了可以使用武力之外,还有一个能力那就是征收赋税。”
“赋税?”
柳公明激动地站起身,向师爷说出自己的想法。
“凡出资修建书院者,减免赋税,三年内只需要交三成即可。”
老师爷认真地思考了柳公明说出来的想法。
“确实可以被那些商户所接受,可官府能不能接受是另一回事了这就相当于把未来三年内的税提前给收了。”
“三年后官府只需要按照规定只收三成便可。”
师爷在心中盘算了一下其中的付出和收益。
“大人在这件事付出的辛劳,属下们有目共睹,既然大人觉得此事有利于百姓有利于大唐,那便去做吧。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第二天,柳公明邀请了江都县内比较有名望的商户和地主。
这一次与上次不同,柳公明明显有了更多的信心,面对这些商户和地主,他也不像上次那样忐忑了。
“诸位,我这次请大家来呢,是想共同商讨我县教育大计。”
在座的商户和地主看到柳公明这次又找自己要钱来了,正在私底下议论纷纷。
“这新来的县太爷怎么一天两天的想榨干我们的钱呢?”
“上次不是说了吗,咱没钱。”
“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建这么多书院干嘛?”
底下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可柳公明这一次并没有受太多的影响。
柳公明声音坚定地说道:“大家稍安勿躁,这件事情呢对你们也是有利的。”
结果整个议事厅依旧是闹哄哄的,大家根本没有理睬柳公明说的话。
这时江都县衙的捕头,却看不下去了,他怒吼一声。
“肃静!都好好听县大人说话。”
这一声亮如洪钟,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
这其中还有一个比较嚣张的商人欲言又止,却被捕头一个怒目瞪了回去。
“诸位且听我一言,虽然我这次还是想让大家出资帮助本县修建书院。”
一听到柳公明这么说,现场的商人地主都耷拉着头,目光都是看向地板。
柳公明左右看了看,好像没人对他说的话感兴趣,但是他没有气馁,要继续把自己心中的规划说完。
“这次让诸位出资修建书院,也不会亏待了诸位,本县会上书朝廷但凡出自修建书院者,减免三年赋税,只需每年提交三成。”
在场的商人地主,听到这个提议倒是来了一点兴趣。
可是柳公明一来江都县便给大家留下了一种唯唯诺诺的形象,他在这些地主商户中的威信并没有多少。
“你说减免就减免了,谁信呢?”
“若是诸位同意我今日便上书朝廷。想必批复也只是半个月之内的事情。”
这些江都县的有钱人面面相觑,他们已经开始认真思考柳公明抛出的条件,说明柳公明已经说动了这些有钱人的心。
柳公明见自己的提议初有成效,于是便加大力度继续劝说这些商人地主。
“书院落成之后,诸位的子女要想进入书院读书大可安排,书院也会有名望较高的教书先生指导,也无需花大价钱去请先生到府里教导子女了。”
在场的诸位都抬起了头。心里正在盘算着其中的得失。
“这一来二去,既帮诸位省了赋税又帮诸位的子女解决了求学的问题,也算是节约了一大笔请教书先生的费用。而诸位在我江都县又收获了极高的名望,百姓们都会感恩诸位的善举。”
商户地主们开始交头接耳,他们已经在心里渐渐地被柳公明说动。
“而我们江都县衙门,也会将诸位的善举刻在碑铭上,以供读书人们景仰感激,若是从我江都县出了大官他们也会感激出资修建书院的诸位。”
柳公明一连抛出了好几个十分诱人的条件,这项买卖算是让柳公明做成了,这些商户地主或多或少的为柳公明修建书院提供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