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78章 帝国的粮食战略【1 / 2】

文化小天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贞观之治不是白说的,大唐立国之后状况有了极大好转。

如果粮食都得不到解决,那就是在骂李世民了,农业永远是一个帝国的根基,贞观前期还有一些饥荒出现,可到后期基本上就解决了粮食安全。

这种情况下,确实不需要再为粮食问题大费周章。

粮食再怎么重要,也是有保质期的,你为此开个都护府花销巨大,人员往来运输都要消耗,运粮少了是亏,运粮多了吃不完也一样是亏。

如今长安的粮价已经很低,再低下去农民怎么办?

那会出现一种怪现象,运回的粮食越多,大唐越富裕不起来,还米贱伤农。

王玄策提及这个问题,代表他还是在为大唐考虑。

如果为了私心,那他一口答应就完事,这可是正三品的职位。

若是他说得多了切中要害,李治一想有道理,你还是送俘虏回天竺吧……

所以他能这么说,张知易是很满意的。

“你说得对,但我需要更多的人,从粮食生产中脱离出来。”

“不务农,他们能做什么呢,打仗?”

“问到点子上了,王玄策,你说,怎样才算富起来?”

王玄策还真被这个问题问住了,饿的时候就图一口吃的,温饱解决了,还图什么呢,如果粮食满仓,你还得担心它长虫子。

可粮食多了,米价下跌,还是没几个钱,能算富起来吗?

米价要是不跌,城里的人也没多少剩余,朝廷也腾不出手做别的事。

主政很难,那不是一般百姓能想象,什么东西都是多了不好,少了也不行。

“老师,那你说,大唐如何才算富强?”

李治对这个问题也是非常感兴趣,他作为新君,看过的典籍已经不少了,可到处理事情上依旧一团乱麻,有的事情还非得长孙无忌来处理不可。

说到底还是太年轻,过于理想化。

很多事书上说的都对,但你没见过就是意识不到有多难。

“其实,很多先贤都说过,但他们说得太复杂了。”

“就很简单,遵循人自己的欲望来。”

“上古之民也务农桑,可是种再多的地也发展不到今天的模样。”

“衣食够用就行,再多怎么办?或者说,遇到天灾的年景又该怎么办?”

引导到这里,李治也应该知道怎么做了:“互通有无!”

“说得对,就是互通有无,互通的范围越大,就代表扛灾荒危险能力越强,无论什么灾荒祸事都无法撼动,那才能代表真正的富强。”

“所以,越多的人不需要种粮食,还能活得更好,才叫富强。”

“有一天人们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考虑挨饿的时候,开始无聊地幻想温饱以外的事情,天灾来临也无所谓,才是真正的富强。”

“所以,我们需要大唐百姓不为种地操心一辈子!”

这个道理十分浅显吧,而且不需要读什么典籍,自己就能想到。

多么简单的逻辑,可是怎么做到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