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老头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往的恩怨实在没必要继续牵扯下去,毕竟靖难遗孤里面人才还挺多的,都属于大明子民,只要不再对抗朝廷,放回来也无所谓。
“你武王殿下,你说真的?”孙若微惊喜的抬起头。
能让那些饱受苦难的同伴回归家乡,这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随即立刻反应道:“不对,你怎么会知道徐滨和聂兴的?”
“有些事情,不该问的就别问。”
“算了,你地位太低,跟你谈不起作用,我还是找孙愚吧!”摇了摇头,朱瞻塘感概道:
“其实我一直没搞懂,朱家自己人争皇位,你们这群外人瞎凑什么热闹?”
“皇帝依旧姓朱,大明依旧存在,你们却还在想方设法妄图帮助朱允炆复位,真有如此的忠心吗?”
“因为因为江山原本就该是建文帝的呀!”孙若微壮着胆子辩解。
一旁的朱瞻基听得气愤,插言道:“放屁!建文他自己没能耐坐稳江山,怪得了谁?”
“确实朱允炆算正统,但那又怎样?”朱瞻塘露出微笑,伸手拿起桌上的酒壶。
“扪心自问,对大明百姓来说,永乐与建文,到底哪个皇帝更好?”
这是一道无需思考便可得出答案的问题。
建文仅仅在位四年,四年里都在打靖难战争,南北各地的百姓不用多想,肯定过得苦不堪言。
永乐朝已经十多年了,虽然发生过两次北伐,和一次交趾平叛。
但相较覆盖全国的靖难之役,北征草原以及南征安南,都只能算作小规模罢了,而且战争还是在别国地盘进行的,对大明百姓造不成什么损失。
天下休养生息,国家稳定发展,人人都念叨永乐皇帝的好。
所以两朝压根儿就不具备可比性!
孙若微垂头丧气,还没意识到这问题有偷换概念的嫌疑,只觉得现实情况就是如此,建文年间饿殍满地,永乐年间的百姓却安居乐业。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但她乃是靖难遗孤的身份呐,怎能去发表不利于建文帝的言论?
见状朱瞻基扬起大拇指,然后幸灾乐祸的嘲笑:“嘿嘿嘿,某些人无话可说了吧?”
“跟你这卑鄙的家伙无关。”孙若微立马怼道。
“你真是有毛病!”
“要你管!”
“”
朱瞻塘乐呵呵看着他们两人拌嘴,倒了一杯酒,慢慢细品。
这操作把朱瞻基整懵了。
“不是,小塘,你疯了吗,那可是毒酒呀!”
“武王殿下,你”孙若微也感到惊骇莫名。
完了,彻底完了!
千万要保佑武王没事,否则全体靖难遗孤都得跟着陪葬。
见她摆出祈祷状,朱瞻塘感觉好笑,提醒道:“我喝无所谓,你们别乱喝。”
接着又打趣道:“真有意思,你俩在楼上斗嘴,别人却在楼下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