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神秘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以赞赞这座城市为例,它虽仅有几十万人口,然而,却有数万名工匠在那里辛勤工作。这些工匠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使得赞赞成为了已知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城市之一,甚至堪称是最具生产力的城市。
与之相比,雅努斯勋爵领地内的这座城镇,简直是天壤之别,实实在在地就是一个简陋的“陋室”。
这里铁匠和木匠的数量之所以是“两个”,而非“一个”,并非是因为此地繁荣,而是得益于侯爵家族在周边地区拥有庞大的武器制造中心,其影响力甚至延伸到了这里。
也只有那些更为偏远的小村庄,在各方面条件上或许比这里更差。因为它们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生活所需都极度匮乏,当地的居民常常需要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才能获取到他们生活所需的工具和服务。
但即便如此,想要实现这看似简单的需求,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因为连接城镇与村庄的所谓“道路”,根本无法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道路。在一年之中,竟有一半的时间无法正常通行——无论是在冬季,厚厚的积雪覆盖其上,使得道路难觅踪迹;还是在雨季,倾盆而下的雨水与融化的雪水混合在一起,将原本泥泞的道路变成了一片粘糊糊的泥泞混合物,行人与车辆皆难以通行。
事实上,正因为如此,在每年的秋收时节,对于农民们来说,就如同一场紧张激烈的竞赛。他们不仅要争分夺秒地收割庄稼,还要在冬雪降临之前,以最快的速度将收获的庄稼运往这里的市场。
倘若他们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不仅意味着他们无法通过售卖庄稼换取过冬所必需的关键物资,更意味着他们今年的税款将会被记录为未缴纳。
秋季,向来也是税吏上门收税的时节。因为在这个季节,农民们的年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于秋收,手中所拥有的现金也是一年中最多的时候。
而那些漏缴税款的人,他们的下场简直不堪设想。遭受殴打与缴纳罚款,都只能算是相对较轻的惩罚。更为严重的是,他们的土地会被无情没收,家人可能会被卖为奴隶,甚至有时还会面临死刑的残酷判决。
所有这些阻碍因素,使得雅努斯勋爵的封地成为了最贫穷的封地之一。不仅在侯爵家臣所拥有的众多封地中是如此,或许在整个岛屿的范围内,它的贫穷程度都堪称名列前茅。
但话说回来,亚历山大在经过一番认真深入的思考之后,发现这一切似乎又都在情理之中。
由于雅努斯勋爵成为领主的时间并不长,获得这片封地的时间同样短暂。因此,他所得到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其他贵族挑选之后剩下的、不受欢迎的部分。这些土地,几乎无法产生任何具有实际价值的生产性产出。
毕竟,如果那是一块肥沃富饶、极具开发潜力的好土地,早在他之前,就早已被那些眼光敏锐的贵族们捷足先登,占据殆尽了。
而且,雅努斯勋爵并不像亚历山大那样,是一个来自另一个世界、充满奇思妙想的幻想家。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往往遵循着传统与惯例。所以,在面对诸多问题时,他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大多也是前人所尝试过的,鲜少有创新之举。
例如,这位老人从未想过要对道路进行改善。因为在他看来,无论天气是冰雹肆虐、大雨倾盆,还是雪花纷飞,他依然能够顺利地收到税款。
受苦的是那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通百姓,而他作为领主的利益底线,却并未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又怎会愿意花费巨额的资金,去做一件他认为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实际好处的事情呢?
更不用说,他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承担这些极其昂贵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除此之外,在《锡巴西斯》这本著作中,有一句说法实在是大错特错,那便是:“有钱才会修路。”
由此可见,尽管秉持着重商主义的西巴西斯认识到了道路对于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但商人们那种根深蒂固的“利润至上”的本性,使得他们在面对投资这些公共事业时,表现得极为谨慎与保守。
他们无法预见这些投资在未来可能带来的收入增长,因为他们缺乏对未来收益的准确预测能力。因此,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建议要谨慎行事,只有当定居点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能够产生明显的利润时,才会考虑进行投资。
然而,对于雅努斯勋爵来说,这种观点无疑是将他的领地发展引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因为倘若没有良好的道路作为支撑,他统治下的那些小村庄,将永远没有繁荣发展的机会。
亚历山大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为了回报雅努斯勋爵对他的帮助,他试图向这位勋爵展示其中蕴含的逻辑。
年轻的帕夏言辞恳切地说道:“大人,您应当将目光放长远,投资于人民。若是等到村庄自然发展起来之后再进行投资,就如同等到树木已经结出果实,才想起去浇水一样,实在是本末倒置。您在这件事情上,确实是搞错了方向。”
然而,雅努斯勋爵似乎对亚历山大的这番言论并不感兴趣。
他只是佯装听见了亚历山大的话,微微点了点头,然后随口敷衍道:“少主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等我日后有了足够的资金,再考虑此事吧。”
从他的肢体语言以及那漫不经心的回答中,亚历山大清晰地看出了他想要传达的真实信息——“我可不会听一个毛头小子对我指手画脚,告诉我该如何管理我的土地。你有你做事的方式,我也有我自己的一套方法。”
为了巧妙地让雅努斯勋爵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亚历山大试图用更加有力的言辞来迫使他正视现状,说道:“这些村庄几百年来都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如果您继续抱着等待赚钱之后再行动的想法,那么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它们依旧不会有任何发展的可能。”
雅努斯勋爵只是言不由衷地回应道:“那我就只能指望您帮我修建这些道路了,大人。日后我定会偿还您的这份恩情。”
显然,尽管雅努斯勋爵对亚历山大的治国理政能力印象深刻,但他却并没有打算效仿亚历山大的做法。相反,他对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似乎感到非常满意,并不愿意做出任何改变。
这次交流,再次让亚历山大深刻地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像他这样雄心勃勃、积极主动寻求变革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大多数贵族,他们更愿意维持现状,安于现状。
毕竟,当他们已经拥有了自己所渴望的一切,甚至拥有的比期望的还要多的时候,又有谁愿意去冒着风险,去做那些可能会破坏现有美好局面的事情呢?
对于他们的这种心态,我们似乎也无可指责。因为这确实是人性的一种体现——大多数人在面对改变时,都会本能地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他们往往更喜欢熟悉的、已知的事物,而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恐惧与担忧,即便那未知的事物,很有可能预示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次与雅努斯勋爵的对话,让亚历山大再次想起了这一普遍存在的人性特点,也让他在心中暗暗做出了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