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44章 内外人眼中的西凉(上)【1 / 1】

无视星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郭存边走,边拿着荷包在手中把玩,虽然此时端午已过,他却不计较许多,将荷包在鼻尖嗅了嗅,便挂在腰间。

经过辕门时,远远看见顾芷挽着袖子站在河边,一旁的荷包温顺的站在一边,任由她搓洗,时不时舔舐顾芷脸颊,逗得女子爽朗大笑。

夕阳中,一人一马,一长溪,分外静谧祥和。

郭存不由看的痴了,若是能天天看到这副美景,不去永安也无妨。

或者去了永安,交代了安西事务,再回来?郭存心里想着,面露浅笑。

“看什么看小色鬼,再看挖了你眼睛!”顾芷见郭存盯着自己,捏着拳头大声喊叫。

换做以前,郭存肯定转头就走,可今天不知为何,无论顾芷如何喊叫,他就是盯着不放,还慢慢向河边走去。

待得近前,也不说话,找了块石头席地而坐。结果刚坐下,顾芷又开始数落。

“脏死了,蹲着!”

郭存讪讪一笑,乖乖的听话照做,还真就蹲在河边,小巧荷包随意飘摇,双手撑着下巴。一双眼睛始终在顾芷身上,不曾挪动分毫。

顾芷被她看的浑身不自在,却见送他的荷包摇摇晃晃,顿时心中一暖,滋味莫名,索性也不看他,也不再言语,低头忙着手上的活计,只是脸上一抹飞霞,竟是比夕阳还要好看许多。

郭存自然看不到顾芷脸上的飞霞,蹲在河边若有所思。

她竟然能猜到自己的心思。

白马确实是郭存降服的,但他并没有据为己有的意思。出身军伍的他,说不爱马,那肯定是骗人的,可若说对好马有什么执念,却也没有。

得知张怀深是张议侄子后,郭存就有了赠马的想法。倒不是仰慕他的英雄事迹,又身份尊贵,便有攀附的想法,而是张怀深确实需要。

昨日一役,粗略估计,军马损失绝对上百,相较于总数近万,一百匹的数量确实不多,但那也只是相对而言,绝对数字已经很大了。

大庆本就缺马,这些年战事频仍,各产马国又对大庆禁运,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军马又要比普通马贵上不少,一下损失上百匹,就是近千两银子。

况且这些可是军马,价钱到是其次,军马必然登记造册,一下损失上百之数,上面自然要追责。一个渎职罪肯定是免不了的,即便张怀深是张议的侄子。

郭存一方面希望张怀深受到责罚,毕竟军规军纪,岂能徇私,若是张议徇私,他反倒看轻这位西凉王。

可他又不希望张怀深被责罚,白马凶悍,一般人根本对付不了,况且张怀深也为此受了伤,且为人豪爽,短暂相处,郭存便很喜欢他,自然不希望他被责罚。

而想要不被责罚,对上面又有个交代,将功补过是最好的办法。

一百匹军马自然珍贵,可相对于一匹大漠马王,那就有些微不足道了,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何况马王哪是一将,说是一帅都不过分。

其实昨天他就有了赠马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机会开口,而当他跟随张怀深来到马场,见到岑经纬,看到张怀深的处境后,他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他不明白张怀深作为张议的侄子,又是随他起兵的骨干将领,且身手不凡,言谈举止也不像容易闯祸犯错的人。

这样一位青年才俊,又是西凉王亲侄子,怎么着也应该是个实权校尉,可偏偏当了一个小小马监,待在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且看岑经纬对张怀深的态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岑经纬才是张议的亲侄子。

郭存想不通,其中原委估计只有张怀深及其手下知道,不过人家不说,他也不好开口询问。

但作为朋友,哪能任由张怀深被打压,而视若无睹。

岑经纬离开时的架势,摆明了不会善罢甘休,一下损失上百匹军马,这种事肯定瞒不住,一旦上面追究,岑经纬再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张怀深这个马监估计也当不下去了。

可若是拿白马将功补过呢?郭存觉得应该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念及至此,郭存看着顾芷,笑意盈盈。他看的出来,顾芷很喜欢这匹白马,而能轻易看出他心思的顾芷,又何尝猜不出他想说什么。

“免谈!”顾芷不等郭存开口,便把他的话堵了回去。

“郭公子!”

“郭公子,少将军有请!”张怀深护卫在辕门大喊。

“来了!”转头应了一声,郭存再次看向顾芷。

他还想说什么,顾芷却牵马离开,根本不给他机会。不知为何,面对这个大通公主,言语刁钻的郭存偏偏嘴笨舌拙,没有一点与玄空针锋相对的锐利,支支吾吾说道。

“这马明明是我的…”

“现在是我的…”顾芷头也不回。

在世人眼中,在朝廷眼中,在西凉百姓眼中,如今的西凉军政必定是铁板一块。

可张怀深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当年张议带着三千人马起兵敦煌,一路势如破竹,连下四州,将大蕃赶回雪域,外人看来,这是张议所领的张家军,也就是后来的西凉军所向无敌。可其中艰难曲折与为此做出的让步取舍却无人知晓。

组建一支装备精良的十万大军哪有那么容易。

说是敦煌张氏,其实有些夸大,在西凉以王、岑、马、陈四姓为首的门阀势力眼中,张家不过是有些钱的暴发户,实在不值一提。

事实上,张家的实力与财力,武装起一支三千人的兵马就是极限。但随着战事扩大,四方义军不断来投,人数是上去了,但武器装备、战马给养却跟不上。

之前托庇于大蕃的那些氏族,眼看义军势盛,大蕃又不堪一击,虽然之前大蕃对世家大族的态度还算暧昧,但毕竟非我族类,大蕃的统治哪有大庆来的柔和,大族们便顺势而为,纷纷下场,加入到义军之中,出钱出人。

义军实力短期内得到巨大提升,为彻底赶走大蕃人的奠定了雄厚资本。

战事结束后,张议论功行赏,跟随自己起家的那些心腹将领自不必说,大多凭军功成为一军之将,不济一些的,也能混个校尉当当。

比如张怀深,作为年轻一代将领中的佼佼者,便官至五品游骑将军,统帅左路一万轻骑,而岑经纬的叔叔岑威远则是凉州将军,统领一州兵马,其他家族中人门客,只要参战有功的,也各有军职。

而文政这一块,张议的心腹大部分都是武将,他们上马能战,可下马施政,却有些强人所难,况且让武将治理地方,也太过儿戏。

所以西凉内政长官这块,主要还是由各门阀众人把持。比如凉州大族岑氏,岑经纬父亲岑明远便得了个一州文官之首的经略使之职,统管凉州政务。甘、陵、兰三州也大致如此。

而张议则自领西凉都护,掌管一切军政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