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虾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古代的建筑虽然不像得现代。
现代建筑可以用钢筋水泥把楼层建造得很高,里面还有电梯,空调,食堂,以及各种常见的设备,可谓是极度方便。
可古代无论是多有钱的地方,哪怕是皇宫,除了某小部分特殊建筑外,其余的基本都是一层的,根本不会有人把楼房做成几层高。
可即便如此,李思华也是可以把现代工业园区的概念,经过改造,搬到古代这里来。
她的算盘从不只局限在乌龙镇又或者是博罗县,往后只要时机成熟了,她就要开拓博罗县外的市场,所以把工厂的地先盘下二十亩大,这也是为了以后打算。
一亩等于六百六十六平米,那么二十亩就是一万三千三百平米大。
工厂的构造图就是在四面做二米二高的围墙把工厂围住。
正门做一个六米宽、二米高的双排大门,如此就可以方便牛车、马车进出拉货。
再走进去就是一条,与大门宽度一样同为六米宽的大道,一直从大门延伸到最尾端。
大道的左右两边,钧设计为一个个‘口’字形的、面积为五百平的,其格局为一个院子三面建有房屋,将庭院合围在中间的,四合院模样的结构。
四合院
一直把整个二十亩大的工厂给填满为止。
当然了,等真正建造起来,不可能会做成跟现代一样精美大气的四合院,她只是借助了四合院的结构罢了;
而且为了更加突出工厂的理念,每个四合院都不可能再会建造大门,而是选择直接留白,直接连墙壁都不做。
里面的三排房屋,为了更好地充分利用空间,三排房屋之间会连拼在一起,连拼也不会再留墙壁,三排房屋在内里便可以通行无阻。
四合院里的庭院是为了可以把需要晒到太阳的东西,拿到庭院里晾晒,像辣条这样的食物就需要放在太阳底下去晒干水分。
最后每一个四合院里都会建造一个茅房,方便员工如厕;而且还会尽量挖一口水井,具体的还要看挖井师傅能不能找到水源为准。
每一个四合院都会竖立一个编号,并安排一个‘院长’,日后好方便管理。
李思华精准地算过了。
除去墙壁占地以及各种损耗,左边、右两边各自可以建造这样的四合院合各十个。
换言之,工厂里一共能有四合院的共计二十个。
李思华不过才高中毕业,人生阅历也不够,所以关于工厂的设计构造,她目前为止,能够的就只有这些了。
村尾,位于西边。
那里地处偏僻,是一块好几十亩地大的荒地。
村里人认为采光时间短,西晒强烈夏季热,不利于居住环境;
其中也有迷信的成分在,‘西’谐音‘死’,加上‘坐南朝北’的传统观念,自然就不会喜欢西边喽;
还有最后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西边靠近一处鱼塘。
每到深夜,从鱼塘里就会传出一些类似于小孩哭喊的声音,有时候很短,有时候又会持续一整个夜晚。
以他们的认知,总觉得这是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所发出的声音。
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魑魅魍魉,都是因为人的思维被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被限制住了,可又急于一个很合理的解释,所以就顺应了自己对于黑暗和未来的恐惧,就编了些鬼怪故事出来罢了。
李思华觉得是娃娃鱼。
只有娃娃鱼才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综上所述,所以村民们宁愿在南边和东边扎堆来建房子,也不愿意到西边来。
嘻嘻……这下可便宜了李思华。
典型的地广人稀,地价还只有区区的七百文钱一亩。
“李婶子,你要的地,合共是三十五亩,一亩是七百文钱,我给你抹去了零头,总数就算二十四两银子。”里正已经把地契给写好了,他自己也已经签好字、画好押了。
李思华拿起地契仔细看了看后,才在其上面签字画押。
出了里正家里后,黄有金挽着李思华的手臂,语气颇有崇拜的成分在:“娘,你好生厉害,家里就是因为有娘在,现在的生活是变得越来越好了,拥有的田地也越来越多。”
“还能一天三顿呢!每顿都是吃粟米干饭,还有肉、汤、蛋!”黄有金才说完,黄有宝立即就接上了他的话茬。
“哈哈……”李思华摸了摸老三的小脑袋瓜子。
“你去跟孙旺福说一句吧,就说李婶子以一担三文半钱,每天都收他一担松针和干柴。”李思华不想黄有宝继续上山干柴了,如今她每天都有六两多的银子收入,是时候让家里人过得舒服些。
特别是黄有宝,他年纪小,正是适合读书。
之前之所以只让黄有財一人去读,那也是受了手头上银子的限制。
为了顾及黄有宝的年纪,也可以让村里的更多孩童一起接受教育,在娄山村里开一家属于娄山村人的私塾,岂不是更好?
李思华已经把这个想法,记在心里头了。
“好咧。”黄有宝蹦蹦跳跳地就往孙家方向而去。
李思华和黄有金一路慢悠悠地走着,放眼看去,就看到好多的牛车在娄山村里进进出出的。
一旁的人看穿着也是不同凡响,看似是官府的人。
“娘,他们是来收田税的。”
哦!
这段时间因为碌碡的出现,村民们在舂米这一步骤上节省了许多时间,所以效率是大大地提升不少。
这几天,也有不少的村民,到李思华家里问是否需要新米,他们都知道李思华比镇上米铺开的价高些,就想着要新米卖给她,然后拿着银子到镇上米铺买七文钱一斤的粟米吃。
穷人家,就是如此的。
只有有些底子在的家庭,才会把新米留给自家人吃。
可李思华上次的粟米都还没有吃完,自己也收成了有一百三十斤新米,这未来至少三个月都无需买米了,更何况米收太多会蛀虫的,所以她就婉拒了。
家里要是自己有水牛就自己把新米运到乌龙镇上的米铺
“这是?”一为首的收税头头,眼尖地看到了放在大愧树下的一块用石头做成的东西,是个新鲜玩意,他的好奇心被大大地勾起了。
“回大人,这叫碌碡。”里正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