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释】
1萧萧:冷落萧索的样子。琐窗:雕有连环花纹的窗户。
2团茶:宋代进贡宫廷的茶饼,上印龙凤图纹。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 过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3瑞脑: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
4仲宣怀远:汉末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建 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曾避难荆州,依刘表,曾因登江陵城楼,怀归故里,做《登 楼赋》,以抒发久滞客地的思乡情绪。
5随分:随意,随便。
【释义】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赏析】
这一首是李清照南渡初年的作品。客里逢秋,她借景抒怀,以表达思乡之苦。
开 篇“寒日萧萧上琐窗”秋天清晨惨淡的日光射入室内,色调一片凄清。“寒日”拟人化,正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移情于景,景语即是情语。“梧桐应恨夜来霜”设想窗外的梧桐为一夜秋霜所侵,应有凋零之恨吧!窗内人与窗外梧桐此时有切肤同感。“秋色老梧桐”(李白诗句),“梧桐应恨夜来霜”,正是清照写照,她同样有经霜之恨、凋零之悲。情景交融,比兴并立。
接下一联更是作者精心炼就的:“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 。”女词人以“酒阑”“梦断”含蓄地指示思乡的主题。她有另词句:“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都为其掩盖不住的思乡之情。因此,这一联所谓“更喜”苦茶,“偏宜”熏香也者,不过是聊寻慰藉罢了。两句跌宕生姿,蕴藉有致,在词中第一次体现作者的豁达心胸,洒脱情性。
下片秋尽、日长,又一次以情移景,与上片首二句呼应。秋尽,为什么偏日长呢?这是词人的 主观错觉。看似无理,实则有情,思乡之人怎能不有度日如年之感呢?清照提出王粲登楼情远的故事,但她并非用典,她的思归王粲当年的思归有深浅之别。她的思乡是和伤时连在一起的。故乡沦于敌手,眼看恢复无日,有家难归,所以悲痛难解。不料词尾忽然宕开,推出新意:“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看似超脱,淡漠,实是悲深思苦,这是词中第二次体现作者的豁达与洒脱了。
这首词与《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所表达的感情相近,这大概可以代表清照在南渡之初,明诚 尚在时的心意,她的洒落,达观,屡在词中出现,无怪清沈曾植这样赞美她:“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
此词起笔写深秋凄凉的景色,移情于物,含悲秋伤时之意;接着写酒后喜茶,梦醒闻香,委婉含蓄,道出孤寂无聊的心境;而后引王粲怀远典故,借古寄怀,发思乡之幽情;结尾写借酒消愁,自我劝慰,凄婉情深。全词塑造了一个由多重性格所组成的抒情形象,抒发了作者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之情,立意奇巧,跌宕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