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6章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1 / 1】

喃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2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3溪亭:临水的亭台。

4日暮:黄昏时候。

5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6兴尽:尽了兴致。

7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8回舟:乘船而回。

9误入:不小心进入。

10藕花:荷花。

11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12惊:惊动。

13起:飞起来。

14一滩:一群。

15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释义】

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鸥鹭。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便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沉醉的瞬间神情,其醉也,既在酒,亦在山水之间。其情真,其兴逸,而且带点真趣和野味,仿佛让人看到主人公回舟误入荷花丛中的瞬间动作,还仿佛听到她在慌乱的瞬间脱口喊出的急切之声。

全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语言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