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34章 家规【1 / 1】

飞跃太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和姜崇山分开后,带着周泽,牵着周湛的手去了东三街周府。

进府后,他直接去找周桓。

“大哥,上次闹事的道士查清楚身份了吗?”

周桓放下手中的毛笔,“还没有,怎么了?”

“没事。”周枚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因为苏仁光的丧事,他忙不开,现在他无事了倒是可以查查那道士的身份。

周桓问道:“你还在想满月宴上那道士的事?”

周枚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大哥知道苏勉的,满月宴上的事就是苏勉闹出来的,我担心这个道士也是苏勉安排的,他为人狡诈,我担心他会对周家不利。”

“你不要多想,我继续让人去查。”

时间晃晃荡荡到了六月。

东五街的周府这日格外忙碌,因为是周家的龙凤胎百日宴。

前来周家赴宴的客人,踏进周府就觉得凉爽,抬头一看,周府前院上方被黑布罩着,院子里摆了十几个大缸,里面放满了冰块。

这都是周保静派人安排的,太阳还没升起时,他就起床,忙里忙外打点这一切。

人都到得差不多时,赵妍月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一个奶娘一个丫鬟,两人分别抱着两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

周老夫人从奶娘手中接过周渲,周渲比刚出生时胖了不少,可还是没有周萦溪胖。

“祖母抱抱渲儿。”周老夫人哄着周渲,周渲朝着周老夫人笑笑。

周渲这一笑可把周老夫人乐坏了,“瞧瞧我孙子,多乖。”

几个跟在周老夫人后面的夫人也跟着逗着两个娃娃玩。

“过了百日,就能抱着出去了,这孩子长得可爱,肯定招人喜欢。”

“是呀!公子和小姐都是个好胚子,不知道长大后多招人喜欢。”

“都说周家出美人,这话没错。”

“你们瞧,小公子在笑。”

都是在夸赞周渲和周萦溪多么可爱的。

过了一会,周老夫人让人把周渲和周萦溪放在桌子上,桌子用红布罩着,上面放着水盆。

周枚抱着周渲,一名老者过来拿着剃头刀,把周渲的头发剃了,就剩下头顶一撮。

周渲剃完,周枚又抱着周萦溪,老者又把周萦溪的头发剃得只剩头顶一撮。

两个孩子刚剃完头,突然有下人跑到周保静身边,在周保静耳边嘀嘀咕咕说话。

下人说完,周保静让人离开。

他走到周枚身边说道:“主子,老太爷回来了。”

“父亲回来了,告诉我大哥了没。”

周保静说道:“大老爷就在门口候着。”

“快去看看。”

周老太爷出门游历有两年了,这次突然回来,还赶在了周府的百日宴,对周府来说是件喜事。

周家的大大小小都站在东五街周府门口等着周老太爷的马车。

周枚站在周桓身边,轻声说:“大哥,父亲可给你写信了?”

“没有。”

“他也没给我写信,怎么会突然要回来?”

“可能是听说妍月生了,心里高兴就回来了。”

周老太爷向来都是随心所欲,什么事都不能阻挡他的脚步。

在周枚二十五岁以前,周老太爷还经常在家,等他们兄妹五人成婚后,周老太爷就没怎么在家过,都是在外面游历。

两年前周老夫人病重,周老太爷回来一个月,等周老夫人病好了,周老太爷又出去了,一去就是两年。

在众人地等待着,周府门口终于出现一辆马车,马车外观很是一般,上面挂着一个白玉牌子,白玉和周湛送给李贫生的玉质一样,牌子上面刻着一个周字。

即使在普通的马车,只要有这个牌子在,也会变得不一般。

世人皆知宴国存在三百年,很少有人知道周家存在四百年,四百年时间,周家人脉遍布各国各地。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这个牌子在,只要是周家的人就会听从吩咐,这也是周家放心周老太爷出门游历的原因,

一只苍老的手从马车里伸了出来,掀开帘子,接着从马车里露出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老人长得温文儒雅,脸上皮肤不怎么松弛,瞧着很有精神,笑起来时一双挑花眼眯着,看起来很是慈祥。

老人出马车那一刻,东五街周府门口站着的人跪了下来。

“夫君。”

“父亲。”

“老太爷。”

“周老太爷。”

周老太爷笑着说道:“都起来吧?”

周老夫人迎了上去,眼中皆是笑意,“夫君,你回来怎么不提前通知我们?这般匆忙,家里都没准备。”

“我也是听说四郎他夫人生了龙凤胎这才赶回来。”周老太爷笑着说,“我看看孙子。”

奶娘和丫鬟抱着两个孩子走了过来,周老太爷瞧着两个孩子,笑得合不融嘴,“四郎,你这儿子像你,最好能把你的天资继承了,到时候……”

“父亲,进去吧!等会就开席了。”周桓走过来催促。

人群开始朝府中涌进,然后坐在各自的席位上,周老太爷和周桓,周枚,周植,周桐等周家男人坐在一桌。

“等会。”周老太爷扭头朝下人说道,“你去门口看看有没有一个道士叫连平的,然后把他接进来。”

周桓问道:“父亲,连平是谁?”

“连平道长是我在路上遇见的,我和他相谈甚欢,他说要来京城,我想着顺路就带着他一起。进城后就听说家中办百日宴,我就请他来吃饭。”

一桌子周家男丁听到是连平是个道士都紧张的看着周桓,周家人谁敢把和尚道士请到家里做客,周家女人平日上香都是小心翼翼地。

周老太爷这便明目张胆把道士请到家里,明显是不顾及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