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丁巳年(永康七年)九月,惠帝和贾后任命尚书左仆射王戎为司徒,阮瞻为太子舍人,王戎的弟弟王衍为尚书令;乐广为河南尹,胡母辅之为乐安太守,谢鲲为长史,毕卓为工部侍郎。这几个人都以清谈才能受人注目,所以贾后选择了他们。
据史书记载,王戎,名宇浚冲,琅琊人。他的父亲王浑原是西凉州的刺史。王戎年幼聪颖,才情出众,眼光明亮而不眩。裴楷见到他赞叹道:“戎的眼睛明亮得像山洞里的电光。”他六七岁时,曾经与其他孩子在路旁玩耍,看到李树结了很多实果,其他孩子都争先摘取,而王戎却不去摘。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树在路旁而结了很多李果,必定是苦李。”其他孩子拿了果子尝后果然苦,大家都对他感到惊讶。阮籍和浑家交往,常常不久就离去,但对王戎停留时间较长,然后告诉王浑说:“你浚冲待人奖赏非常清明,不如与阿戎交谈。”后来浑去世,西凉州的官员给了王戎大量的赠礼,价值达数百万。王戎辞绝而不接受,因此在当时声名显赫起来。王戎就任三公后,与时俱进,无所奏效。他委任下级官员,轻易外出游玩,性格贪吝,广泛收购田园水碓,遍及天下,积累宝财和金钱,数目不可胜数。他每天自己计算财务,日夜念叨着不够的金额,卑贱吝啬,不自我养护,因此天下的人都称他为“膏盲之疾”。王戎家中有好的李果,常常出售,担心别人得到种子,他总是钻进果核,因此完全没有名声,凡是赞扬提拔他的人都是虚名之事。
另外,阮咸的儿子阮瞻,字千里,性格清虚寡欲,自得其乐,学习不过分钻研,但默默地理解其要义。他善于弹琴,当人们听说他弹琴很好,就纷纷前来聆听,无论贵贱长幼都是他的听众。他与司徒王戎家有交情,因此前来拜访王戎。王戎让他坐下,待茶罢,随后问瞻道:“圣人重视名教,老庄理论自然,他们的观点有何异同?”瞻回答道:“可能没有完全相同的观点。”阮咸对他的回答非常惊奇,嗟叹良久,立即任命他为掾吏,当时人称他为“三语掾”。后来成为太子舍人。他不相信阴阳之说,坚持无鬼的论点,没有人能够辩驳他,他自认为这种理论足以辩正幽明之事。突然有一天,有一位客人前来拜访,互通姓名后,问候结束后,随便谈论了一些名理之事,客人非常有才辩,与他谈论了很长时间。后来又谈起鬼神之事,反复进行激烈的辩论。客人最终屈服,突然变了形态,恶狠狠地说道:“鬼神之事,古今圣贤都有传统,你为什么独自言无?你不信,我就是个鬼。”说完,客人变得异常奇异,转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瞻默然无语,表情非常恶劣。后来大约过了一年,他去世了,年仅三十岁。
据说,惠帝和贾后听说王衍和乐广两人都擅长清谈,心思放在外面,名望在当时很重。于是征召王衍为尚书令,任命乐广为河南尹。两人整日谈论,对义理的理解愈加精深,言辞如泉水泻出,口若悬河,因此朝野上下的人都很敬仰他们,很多人效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