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当神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陆景云话音落下,整个饭桌上就安静了,王仲卿一下子攥紧了手,就连一直脑袋靠在一起嘀嘀咕咕的王秋夫妻俩也着急的看了过来。
王春啪的一声放下筷子,着急的问:“兰儿,景云说的可是真的?韵荷出事儿了?”
徐月兰有些疑惑的问陆景云:“景云是怎么知道的?”
陆景云只说了感觉两个字。
徐月兰点点头,最后又说:“你们别担心,事情已经解决了。就是……爹,要不咱们把妹妹接回来吧,我们王家家大业大,又不是养不起妹妹和景云……”
王仲卿揉了揉鼻梁山根处的位置,沉声开口:“你先说说,发生什么事了?”
徐月兰有些疑虑的看了一眼陆景云,王仲卿正准备开口让陆景云暂避,陆景云就提前开口了:“舅娘,您说吧,景云现在也长大了!”
王仲卿沉默了一下,开口说了一声说吧。
徐月兰这才开口讲述。
原来,徐月兰在京城的好友邀请徐月兰去玩儿,那是徐月兰认识了几十年的闺中蜜友,徐月兰就去了,看完了好友又回娘家待了两天,徐月兰就想着去见见妹妹。
于是徐月兰向永定侯府递了帖子,姑嫂二人见了一面。
结果当天下午就碰上一奇葩事儿。
徐月兰和王韵荷本来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徐月兰正在给王韵荷讲陆景云在家里的事情,王韵荷也笑着听着,突然王华走了进来,脸色难看的打断了二人的交流。
原来是陆文渊带着冯柔儿又上门了。
冯柔儿这次也不要当妾了,就和陆文渊跪在永定侯夫妇面前恳求,要陆文渊回永定侯府,她跟在陆文渊身边当个奴婢就行。
永定侯夫妇没答应,说的很清楚,要么陆文渊和冯柔儿分了,陆家分家有一对夫妻感情恩爱至今没有孩子的,丈夫不愿纳妾,想要养一个孩子,那对夫妻常年定居川陕一地,基本上陆云娇送过去也没什么和陆文渊等人见面的机会了。
把陆云娇送过去,然后给冯柔儿一笔钱,还她白身,放她离开,陆文渊到时候依然是永定侯府的大爷。
陆文渊犹豫了。
他想要回到王韵荷身边,想要重新当他的陆家大爷,可是又着实舍不得温柔的冯柔儿。
永定侯夫妇怎样也不松口,陆文渊和冯柔儿只好离开。
徐月兰本来以为这事儿就这样结束了,结果第二天徐月兰陪着王韵荷去新开的几家胭脂铺买胭脂时,陆文渊不知从哪冒出来,抢着给王韵荷付了账,又说什么到底夫妻一场,想要王韵荷看在他的面子上让冯柔儿进陆家当个奴婢,陆云娇也不必称小姐,不会犯到王韵荷面前来。
当时徐月兰差一点上去撕烂陆文渊的嘴。
看在你的面子上?你有个什么面子?
王韵荷和徐月兰回了永定侯府,徐月兰问王韵荷打算怎样处理,王韵荷拍了拍自家嫂子的手背,说了一声我自有决断。
王韵荷在王家一向是个很有主张的姑娘,徐月兰也没有多想,哪知徐月兰快上船的时候竟然听说永定侯府大奶奶菩萨心肠,认了那个外室当通房!
气的徐月兰就恨自己没有把出嫁时爹给的匕首随身带在身上,若是带着,只怕当场就要杀回永定侯府去。
徐月兰只以为王韵荷心软,在路上气了一路。
王秋听了以后气得脸红脖子粗,直接拍桌而起:“爹,我去一趟京城!我非要把陆文渊那个……那个……”
王秋此刻恨极了陆文渊,然而他的教养不允许他骂出太脏的话,他那个了半天,最终也没那个出什么,只能咬牙切齿的说:“我要把陆文渊揍一顿!不然都对不起我妹妹,对不起我外甥!”
王仲卿脸色却是诡异了一些。
别人不知道,他能不知道自己女儿是什么样的吗?
他女儿若真的是那种为了爱情委曲求全,被男人哄两句就耳根子软的人,他当年能放心他女儿和他外孙留在京城?
只怕是让两个儿子抬也要把女儿和外孙抬回去。
只怕女儿心里自有思量。
王仲卿按住了两个愤愤不平的儿子和想要提刀杀回去的大儿媳,先是问面色同样奇怪的陆景云:“景云,此事你怎么看?”
陆景云张了张嘴,把那句我娘才不是那么善良的人给压了回去,而后开口说:“娘这样做自有她的道理。”
上辈子在那样的劣势里王韵荷都能和冯柔儿斗上几年,这辈子优势在她娘手里,又没有上辈子那样的身体困扰,没道理她娘会输。
不过陆景云还是打算写封信回去问一问。
好巧不巧,这边王仲卿也打算写封信回去问一问。
祖孙二人一拍即合,一起写信去了。
从刚才开始一言不发的二舅娘黄心妍则是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从自己的梳妆匣里摸出了几颗黑黑的药丸。
黄心妍把其中两颗在手里碾了碾,然后取来一个小小的首饰匣,打开以后里面有一颗牛眼大的珍珠。
黄心妍把珍珠捧在手里,不知怎样用了个巧劲儿,一颗珍珠竟然分成了两半,里面竟然有一点是空心的。
黄心妍把两颗药丸放在了里面,取出一张信纸,先用毛笔沾了一种特殊的液体用桃花小楷写了几行字,然后又换成了墨水把那几行字覆盖住,写上了简单的问候,说这是她娘家送她的生辰礼物,她转送给王韵荷。
做完这一切后,黄心妍把东西和信交给了王秋,托王秋送到京城王韵荷的手上。
王秋只以为自家妻子和妹妹关系好,姑嫂之间说些小话,不疑有他,就取走了信。
王家人的信差不多送到了王韵荷手上的时候,也到了王欢和陆景云府试的时间。
府试不同于县试,他们要统一到江浙府的贡院去考试,考试为期九天共三套卷子,帖经、杂文为一套卷子,策论、政见时务为一套卷子,诗词又是单独一套卷子。
大楚国看重文人诗词策论,所以每场考试都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