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日子的又一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但是这种精确度,让不少顶尖的智者都很疑惑,为什么不一直持续不断的建造下去,彻底扩大钢铁的产量。
不仅长安当中的众人有这种想法,就连许攸本人,对此也是颇为不解。
如果只是单纯与对方懒惰,不愿意制作来进行判断,许攸才不会相信这种理由。
能够稳定有效制造八方以上的土法钢炉,放在任何一方势力当中,势力之主做不到礼贤下士,那绝对是一个蠢货。
同样也因为拥有这种能力,本身所处的位置更能够代表国家,没道理会停止继续建造才对?
于情于理,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而言,这都不正常。
然而对于这种情况,卢军其实比其他人更了解其中原因。
土法炼钢这种东西,会伴随着体积越大,炼制出来的效果就越强,产出也就越来越高。
最开始同样抱着这个想法的他,直接在青州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土法炼钢炉,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很多炼钢炉彻底闲置了。
因为采矿的人员和运输的能力,完全满足不了炼钢炉的生产和制造,强行配备与之相对的人力,不仅提高不了多少产出,反而会浪费大量的人力。
毕竟为了让炼钢人员尽快的熟悉和掌握,大多数的炼钢人员,其实都属于脱产人员。
如果在某个地区,类似于这种脱产人员的大规模增加,只会给那个地区带来庞大的后勤和粮食压力。
这也是了解到这一种情况过后的卢军,在经过仔细的计算和分类讨论之后,确认了青州地区的最终上限,以及能够制造的钢铁总量。
当然,也是因为在青州地区,得益于东莱地区的庞大消耗,渔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一些地区,拥有大量的非劳动力人口。
一方面消费了东莱地区的渔业资源,减少了粮食的压力,另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非直接生产人员,在持续不断加大着粮食的压力。
可以说在这种针锋相对的矛盾下,建造越来越多的炼钢炉,不仅不会有任何改善,反而会进一步扩大彼此之间的矛盾。
所以根据现实当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然后在现实层面进行修改,最终将青州地区的炼钢炉数量,进行了一个统一的规划和布置。
相比于青州炼钢炉厂的有效平替,位于并州的钢铁厂,不管是人员数量还是钢炉数量,都远远超越青州地区。
至于其中的原因,除了并州本身贫瘠缺少粮食以外,也包括了掠夺大量的游牧民族劳动力,以这种高强度的劳动作为报酬,换取其他地方的粮食物资和资源,从而过上更加满意的生活。
同样也正是因为对于劳动力的压榨,再加上并州铁矿开采的难度较低,使得并州的炼矿场所,早就已经成为了国内第一,甚至是整个世界第一。
几十万的劳力在其中进行工作,接受着并州人员的监督,其所能够炼制的钢铁和创造出来的收益,都刷新了汉帝国大臣的三观。
毕竟在这个时代,钢铁的产量有多少?存量有多少?很多时候都能够当做国家的应急资金使用,能够让国家去应对随时有可能发生出的战争。
其实对于汉帝国来说,自身历史悠久而弱小,随时都会有一些人跑来打他,为了应对这种威胁,所以才会需要这么多东西。
只要把别人彻底处理掉,就不会有类似的威胁了。
同样这也是并州矿场数量多到一定程度以后,卢军再也没叫人进行建造的原因之一。
如果可以生产的劳动力,没有办法比得上炼钢炉的极限,那么越来越多的炼钢炉,只会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
可以说这种在国内都已经属于浪费资源,不怎么想要建造,只是让大家尽可能研究的东西,在这遥远的国外,还有着极高的重要程度。
别的不说,只要一天能搞定十吨的钢铁,袁家的土地开发和兵种装备强化,都能够同步提上日程,而不用艰难的二选一。
他们所在的地方土地很肥沃,但是开采的难度也大,面对的风险也高。
正是有了这些方面的了解,袁家上下的人,才知道这种炼钢炉,到底有多么重要!
至于对钢铁的消耗,没有一家嫌多的。
就算是此时汉帝国内那数量膨胀的钢铁产量,甚至都有些供应不上越来越膨胀的需求了。
除了军队的常规装备,以及堪称各种奇观的大型钢铁战舰以外,真正钢铁消耗大户,则是来源于民生。
汉帝国四五千万人口,虽然不至于人手一把,但是两个人一把镰刀锄头,还是要有的。
就算两三公斤锻造一个锄头,或者一公斤锻造一把镰刀,那所需要的钢铁数量,都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更不用说这些农具还是消耗品,即使有云气温养,也会出现损坏。
可以说真正限制这个时候汉帝国钢铁产量的,不外乎就是矿石的开采手段和运输手段。
至于炼钢炉的技术问题,那是最小的问题,甚至都不能叫问题,哪怕天下独一无二,这都不能叫问题。
当袁家彻底决定好位置之后,卢军先开始指挥着袁家的技术人员,开始为袁家制造一个合格的炼钢炉,作为对方稳定下来的补偿。
总不至于真以为一亿钱能够搞定一个炼钢炉吧?
但凡他要是真贪这点钱,哪怕开一堂课,收费一千万一个人,敢报名的世家都能够从长安城南排到城北。
不过很可惜,就算他懂这些技术,也明白这些东西的原理,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教会对方。
虽然说一个高中生的知识储备就能够搞定这一切,但是,对于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而言,一辈子恐怕都了解不到这么多的知识。
可以说一边理论教导,一边实践操作,才是这个时代人们学会制造的最好方法。
然而就算如此,想要成功的制造一个,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都是一个折磨人心的过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