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二十五章 位置【1 / 2】

昕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谈到李广这个人,我又想多说一些。

前面说过,李广这个人很受众多文人的喜爱,唐代的诗人王昌龄为李广写过这样一句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还有唐代诗人王勃也在他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中写到:“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使李广的声望在文人圈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但这些文人很多并不是行军作战的将领,他们不知道,也不想去理会,一个真正优秀的将帅,又怎么会未能封侯呢。

他们不过是想要通过宣扬李广历经三朝未能封侯的怀才不遇,来拔高自己的形象地位。

至此,李广在历史上名气大增。】

【他比不上卫霍,终身未能封侯,他本身的优点也并不少,不然也不会被人所传颂。但就像之前所说,未能封侯,他自己就要承担一半的责任。

历史更是给出了公正的答案,不是难封,而是无功可封。】

【就像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所说一样,他性格心胸狭窄,度量小,也是他未能成功的原因。】

【他做事往往不计后果,易怒冲动,简而言之就是不懂得忍,没有度量。

就像在一次和卫青等人的联手战斗中,因为他认为卫青有私心,认为卫青想让他的旧将公孙敖立功,于是不与卫青商量好行军路线,直接负气率军离开,导致迷路。最后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说到李广难封,相信很多人都认为汉武帝对于李广并不看重吧。

但事实相反,他们李家祖孙三代都是很得汉武帝重用的,便是年老之时,在李广多次战败之后,李广请求带兵出战,汉武帝同样是答应了他,并且任命他为前将军。

可在卫青率领军队遇见匈奴单于的主力军队,并与之厮杀之中,单于见状不利,连忙率领骑兵突围,最终逃跑。

而李广,赵食其却因迷路,而没有及时率领军队赶到战场,导致单于逃跑,成为汉武帝一生的遗憾。这才有了李广后来自杀。

而且因为考虑到李广年龄大了,汉武帝还暗自吩咐卫青不要让李广当前锋主力,这才有了卫青干脆让自己的旧部公孙敖成为主力的想法,不可否认卫青是有私心的,但他主要还是依照了汉武帝的命令。

况且卫青想要用自己人,这也算是人之常情,官场之常态,没什么好计较的,如果连这点都忍不了,没有大局观,又何谈成为掌管大局的主将!】

【不说与同时代的卫青霍去病相比,便是和公孙敖等人相比也没有多么出彩。

卫青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

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封狼居胥。

哪一个不是战功赫赫,哪一个不是为汉武帝立下盖世功勋。

要知道,大汉的规定是想要封侯就要拿出军功来,没有军功,什么都不是。

因此,优秀的将领,就拿战绩拿军功说话!

不要说李广难封了,是他根本就没有能够封的能力。】

【李广是一位武力超群,擅长骑射的将领,作战勇猛,但在领军方面却存在极大的问题,意思就是他的指挥能力不是很好。

他的主要能力更多的不仅是在自身武力上,领军作战不行,但在防守方面倒是不错。

在李广担任陇西、北地、代郡等地太守时,大汉的边境基本安宁,阻止了匈奴的进攻,却有防守之功,做一位防守的将领都比他领兵作战强。

比如李广所领导的军队虽然称得上精兵,他本身更是友爱士卒,可以和他们同生共死,但军队的纪律散漫。

造成胜少败多的结果也算是意料之中了。

不过对于李广此人,虽算不上多么喜爱,比不上卫霍二人,但其人武力高强,忠心有余,虽可为将,却不可为帅。

倒也算得上是一位军中将领的模范了。

虽悲情,却不一定十分值得同情。】

大汉

“陛下,臣有罪!”

李广此时跪地磕头,一脸悲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