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杨光华按徽宗的要求,让杨戬去叫来了蔡京和张商英。徽宗把他的想法对二人说了一下。
蔡京立即接口说,“皇上,这个问题其实我也考虑过。可是呢,牵涉到枢密院的事儿,我又不是管军队管军事的,我担心会产生矛盾,所以一直没有给皇上禀报过。现在皇上您高屋建瓴,想到我们前面了,我完全赞成。不过呢,我倒不赞成取消兵部和枢密院。为什么呢?兵部和书秘院,各管各的业务,关键是这两个机构,一个是政府系统的,一个是军队系统的,真到发生战事,就不好配合,是不是在这两个机构的上面加设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呢,地位可以高于枢密院,当然更高于兵部了。由这个机构统管这两家,以后遇到前线作战和后方供应的事,军事上和军队后勤的事,就由这个最高的机构统一协调,统一调度指挥,原来所有的问题不就解决了?所有的矛盾不是也就破解了吗?”
徽宗听了蔡京的这番话,觉得这样更好。实际上徽宗考虑这一切的目的,主要还是为高俅开路,他就是要给高俅设一个职位,这个职位有多高呢?他还没考虑好。蔡京迎合徽宗,说出这番话,也是领会了徽宗的意思,只是在人员安排上,跟徽宗所想的有距离。
此时,杨光华接上蔡京的话说,“皇上,宰相刚才说的,这个方案呢,其实跟您的设想是一致的,一脉相承。这也是咱们大宋朝,将要勃兴的前兆啊。君臣大事都能想到一家,还愁做不成大事吗?咱们设的这个机构,是什么级别,叫个什么名称,我们得明确。另外呢,有谁来做这个机构的最高长官,最好是也定下来。宰相和张尚书都在这里。虽然,枢密院的最高长官不是吏部和宰相所能决定的,但二位可以向皇上提供参考意见的。最终这个比枢密院还要高的机构和最高长官,还是得要由皇上决定。”
徽宗就说:“好好。那,你们心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供朕参考呢?这个人选要懂军事,要会管军队,还要懂打仗,并且必须跟皇上保持高度一致,跟皇上的一致程度,要严密到不留一丝一毫的空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并执行皇上的诏命和指示。但既然是军事和军队最高长官,功名文凭并不是最先决条件。说吧,朕先听听你们的”。
蔡京明白,这种事自己作为宰相,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必须先说,自己不先说,就难以安排自己心仪的对象,所以他马上接着徽宗的话说:“启禀皇上,我以为,升格后的这个机构,本来就是枢密院的升级版,那么这个机构的最高长官应该由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担任,然后枢密院这边呢,再把副职提起一个来做枢密院最高长官,并且枢密院的最高长官和兵部的最高长官呢,可以都兼着那个最高军事机构的副职。这样便于协调,也好指挥”。
徽宗看着蔡京,问:“那你的意思是,让谁来做这个最高长官呢?”
其实这时候徽宗和杨光华都已经看出了蔡京的意思,只是不点明罢了。
蔡京毫不迟疑的回答皇上的问话,说:“刘景升啊,他现在就是枢密院的代理枢密使,又是正二品,理所当然由他担任;我还建议,刘景升提起来之后,让高俅担任枢密使。并且由他和兵部尚书兼任新机构的副职。”
蔡京这个想法,可谓一石二鸟,既安排了自己的人,又照顾了皇上对高俅的情谊。却与徽宗的想法有距离。
徽宗就又问:“光华你呢,你的看法?”
杨光华看看蔡京,又看看张商英,说:“我正在考虑还不是太成熟,张尚书你先说吧。”
张商英想:我只是个吏部尚书,我在你们三个面前,哪有资格谈什么意见?他只好说:“我们吏部没有资格推荐正四品以上的官员,要设的这个机构,比枢密院都高,显然这个最高长官的推荐,超出了我们吏部能提意见的范畴。再说,军队和军事机构和长官,素来不由我们管,是枢密院单独管理的。因此我没有意见。”
说罢,就眼皮朝下看着自己的双脚。一时间御书房里没有了任何动静。外面的雪渐渐的大了起来,由原来稀稀拉拉的雪花变成了密密麻麻的雪粒子,唰唰拉拉的雪落声音,衬托着室内的气氛,显得更加静谧沉闷。
徽宗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他不想自己亲口说出来,只好再点杨光华,“光华,你想好了吗?想好了就说说你的意见。”
其实,杨光华早看透了徽宗的心思,他开始不说,只是想先听听蔡京和张商英的意见。没想到,蔡京跟皇上的想法距离太大,一心想的是借机提拔自己的人。而张商英又耍滑头,干脆来个秦始皇的碑,一字不赞。皇上直接点他,他知道,救驾的时候到了。就清了清嗓子,说:“皇上,臣想好了。臣想啊,咱们用人呢,要敢于打破一些老框框,要有突破,特别是刚才皇上提出来的,这个最高机构的最高长官,要有三大要素啊,懂军事会打仗善于军事管理,咱们把几个有可能的人摆在这里亮一亮吧,刘景升,人不错,学问也挺高,可他是个纯文人啊,要说他懂点军事常识,可能通过自学研究应该是有可能的;可是要说打仗和管军队恐怕就很难了。如果让这样的人管军队和军事,和平时期倒还好说,可要是到战时呢?我们不可能一直都是和平时期吧?即便我们不想打仗,但人家不一定不想打。所以,还得考虑战时情况。我倒是想啊,这个人选可以在两位枢密副使中考虑,我个人看法是,高俅更适合这个职务。皇上,两位,您看,高俅虽然没有功名没有学历,可他懂军事和军队,亲自在前线打过仗,并且还指挥过,虽然只是低级军官,但不管大小高低都在前线亲自指挥过,就比纸上谈兵要强不知多少倍。特别是,高俅还有军功。”
这句话刚出口,蔡京的一对牛眼,立即转过来盯着杨光华,脸上一片困惑和茫然,还有点气恼。
张商英也是觉得莫名其妙,两眼在皇上、蔡京脸上来回扫射。
只有徽宗,听了杨光华这句话非常高兴,立即站了起来,用他经典的姿势,右手握拳打在左手掌心,“叭”的一声:“好,我看光华这个意见好,我也是这么想的。就这么定了。”
蔡京也立即站起来说:“皇上,臣还有话。”
徽宗摆了摆手:“你不要说了,你那个刘景升,刚才光华就说了嘛,他懂军事吗?懂打仗吗?他打过仗吗?他在军队上待过吗?并且我已经了解了,他做代理枢密使期间毫无作为,连东南沿海发生海盗事件,他都不知道怎么去平定;高俅搞军事训练,他不但不支持,还总是掣肘,在后面说风凉话。这样的人,你能让他掌握全国军队的最高权力吗?你能让他主管国家的军队吗?你是宰相,在这种大事上,一是要跟皇上保持高度一致,第二不能光考虑自己的事。”
蔡京一听这话,本来心里是窝了一肚子火,心里非常难受。可是他毕竟是蔡京啊,能屈能伸,善变油滑、迎合媚上是他最大的特点,因此他咬了咬牙,咽下一口有点辣味的唾沫,脸上挤出一堆笑意,双手抱拳,举过头顶,半跪下去,瓮声瓮气地说道:“皇上教导的是,谢皇上!老臣尊皇上命。”
说罢,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再吭声了。
此时,张商英问道:“皇上,吏部管编制,我想请问,这个比枢密院还要高的机构叫什么名?没有名可不行啊,名不正则言不顺嘛。”
徽宗被张商英问愣了,只好用眼色向杨光华求助。
杨光华回以领会的眼色,说道:“刚才我没说全,也没说完。这个机构嘛,我研究过春秋以来,历朝历代的最高军事管理机构,最好叫殿帅府,因为是统帅全国军队的嘛,殿帅府的最高长官呢,称太尉为好。”
“好!”徽宗已经是情不自禁了,几乎是喊着说出这个好字的。接着又说:“好哇,这事儿啊,就这样定下来了。名正言顺嘛,有了机构名、官名,就可以运作了。蔡京、张商英,你们帮着枢密院操作这事,光华你负责监督落实。”
“遵旨!”三人齐声应道。
送走了蔡京和张商英,徽宗立即在御书房的地上,又小步快走起来,一边走一边哼起了他研究了半个多月的霓裳羽衣曲。显然他非常高兴,非常得意。走了半天,突然停下脚步,跺了下脚,说,“嗨!漏掉事了!”
杨光华忙靠近徽宗,轻声问道:“皇上,你是说?”
徽宗右手轻轻拍打着太阳穴,很是懊恼地说:“刚才他们两个在这里,忘了一个事啊。让高俅负这个责,当这个最高军事长官,给他定个几品啊?”
杨光华就说:“这种事,您定了让下面办就行,不必凡事都跟他们商量。不能再跟章惇时代那样,什么都由宰相说了算。”
通过今天这事,光华看出,徽宗的权威意识明显增强了,同时,任性的特点也越来越突出了。
徽宗听了光华的话,长出了一口气,回到座位上坐下,问:“那你考虑过吗?什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