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实做档案的人本身就很古板,而这个人又特别实在,见皇上鼓励他要说实话,他就回道:“启禀皇上,小人说的都是实话,句句实话,小人也有真凭实据,皇上若不信,可以专门下去调查,只在京城就可以了解到许多真实情况。并且,据我所知,真正有价值的宝物,在前期就都已经挖掘出来了,朝廷也基本收集到了。再往后,即便还能挖掘到一个两个的,也不会有多大值钱了。”
听这言之凿凿的话语,再从这人说话的语气里,徽宗感觉到,这人确实没有说假话。愣了片刻,就说:“何执中啊,我今天在这里就告诉你,你的书截止到后天所收集的宝贝,过了后天一律不再收集。不然,这部专辑就不能按时完成了。只顾等着再收点不值钱的东西,耽误了成书,这是得不偿失的事。光华你听到了吗?告诉蔡攸和朱冲。”
其实杨光华最清楚,早就该停了,本就不该办。皇城司给他打的报告,已经把情况说得清清楚楚了,远比这个档案专家说的严重得多。有些地方官府的官吏们,为了捞取成绩,也为了挖到宝物,向皇上表忠心,自己也能够再升官发财,就跟百姓抢夺古器古鼎什么的,为此打架导致丧命的,至少已有十几起,各地官府全都是葫芦僧判葫芦案,再不就是谁的势力弱就判谁的刑,或者胡弄过去就算完。再不就是官府摊派,让下面完成指标,完不成的,就罚款,交不起罚款者,就以地或者粮食顶,可以说这所谓的进献古器古鼎,在全大宋已经搞得乌烟瘴气。现在才想起要停止,并且不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劳民伤财,而仅仅是因为耽误编辑体现皇上丰功伟绩的专著才停止,这究竟是荒唐、还是笑话?看来只有让历史说话了。这样的事情原本就不能搞,也不该搞,而由皇上亲自发动,亲自推动,并且耗费巨大的钱财和资源去发奖去投入去鼓动,或许也会进入史册吧?到底是给徽宗记上一功,还是徽宗会戴上一顶胡作非为的帽子,那就要看历史作结论了。杨光华这么想着,就答应到:“臣记住了,臣马上就安排。臣让他们马上发个紧急通知,停止挖掘搜寻和进献。”
何执中编这套书,为了查阅资料方便,他就把编辑室放在了架阁库,架阁库专门给他腾出了两大间房子。这房子的面积够大,也够开阔,此刻徽宗就在他们编书的长桌里面坐着。杨光华回话之后,一时间没人再说话,室内一片静寂。半晌,徽宗突然站了起来,在原地转动。众人见皇上仰头望着天转圈,不知何意,便都规规矩矩低着头,有的竟大气都不敢出,静候皇上的安排。
徽宗转了几圈,这才看着何执中,指着他手上的书稿,说:“何爱卿啊,朕看这部书编的还是蛮不错蛮不错的,图文并茂嘛,文字的介绍,既形象又具体,在内容上还都能够做一些历史的探索。用词用句都很美,绘图也很好,描绘的应该说很逼真。你们做得很不错,朕要奖赏你们。光华你记着,每一个人都要给他们奖赏,奖什么怎么奖,朕现在不说,等你们的书最后完成并出版了,朕再宣布。我先承诺,你们做了这么大的一项工程,给你们的奖赏一定很可观。”
众人全都抬起头来,一起向皇上做高揖,就如提前排练过一样,一起大声说道,“谢皇上!谢皇上!皇恩浩荡!皇上万寿无疆!”
徽宗用两手往下一压,做一个“停”的姿势,说道:“好啦好啦。何执中啊,我可要问你了,这本书最后编完了,得有个书名啊。这样的书,大宋朝已有两本了,仁宗朝有《先秦古器记》、神宗朝又编了一本《考古图》,本朝所编这一部,肯定要比前两本都要丰富、文化内涵、历史价值都要高得多吧?这书名不得比那两本都要强得多?至今你们还没起个书名呢,这可是朝廷的重大文化工程,涉及国脉也涉及文脉,所以呀,这书名可不能等闲视之,更不能大而化之。你们有没有研究过,书名叫什么?”
何执中回道:“回皇上话,我们都研究过几次了,但是都觉得,书名呢,还是由皇上定为好。皇上钦定的,当然就是最好的,最权威的。”
徽宗听了这话,就想:什么都让皇上定,还要你们干什么?当然,这话是不能说出来。他们拿着皇上可是当神看的,皇上不管说什么,他们都会拿着当圣旨,所以他们这么说呢,倒也不错。但是若让杨光华来办这事,可就不会是这样。杨光华都是先思考好了,把思考成熟的事情提前给皇上说好,然后或者现场给皇上递纸条,再不就是他现场把自己的话变成皇上的话,来说给众人听。可你何执中,至今还没有告诉过我,你们到底想用个什么书名?朕给你点出来,你却把皮球又踢到了我这边。可见何执中办事儿,跟杨光华相比,那还是差的远。
何执中被皇上问的一愣一愣的,有点迷糊。他们确实研究过讨论过,可又都觉得这一个不行,那一个也不好,何执中又担心,如果弄一个不好的书名,直接扔给皇上,皇上要是一不高兴,那他这个皇上任命的总编辑,老脸往哪放?一时间,房间里又陷入了沉默。
徽宗也仰头望着房顶,下巴一动一动的,大概也是在思考题目吧。其他人依旧低着头,也都在等着皇上的金口玉言。可是皇上等他们,他们等皇上,彼此等了约有半刻钟,依然是沉默。徽宗见何执中等人俱皆沉默,便把目光投向了杨光华,说:“光华,你是太师啊,也是这四大工程的总指挥,算是大帅了吧?你有什么想法?”
杨光华其实心里已经有数了,只是觉得此项目是何执中的形像工程,是何执中任参知政事后主持的第一件大事,理当由他来解决这一难题,也好让他向皇上邀个功请个赏的。现在看来,皇上已经点自己的将了,自己也不得不说了:“既然皇上问到臣,臣就把不成熟的想法,不揣冒昧,说给大家听,算是抛砖引玉吧。臣以为,咱们已经确定明年要开启宣和年号,明年是宣和元年,宣和就是要宣示祥和太平之年,那么既然是宣和元年,我们要发布这部书,自然应该跟宣和年号要有关系,所以臣以为这部专著,应该就叫《宣和博古图》。博,多的意思嘛。就是宣和年间编的一部介绍诸多古代国宝的图书,因为此书里边以图为主,并且,有图才形像,有图,才能像皇上说的图文并茂,因此臣以为可以叫《宣和博古图》。
杨光华的话音还没落,徽宗就拍起巴掌来了。他这一拍掌,其他人也跟着一起拍掌,满屋掌声,一片欢呼雀跃。
按照计划,第二天徽宗又带着杨光华等一班人到大庆殿对面,太一宫南面这片新修的广场上来验收宝鼎。这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广场,而是一个巨大的、圆盘型的高台。从地面到台上,共有九级台阶,象征的是九五之尊,也象征着至高至上,而把这九个宝鼎和盛放九个宝鼎的殿阁都建在上面,远远看去蔚为壮观。那个时代,可惜没有现在的直升飞机呀,若有,从天上俯瞰,那该有多么的雄伟多么的壮观。
徽宗在童贯和方庆的引导下,拾级而上,到了这个硕大的高台之上,看到了九个殿阁,却没有看到宝鼎。正在狐疑,只听方庆说:“皇上,九个宝鼎,都已经移进了九个殿阁里面,虽然殿阁里边还有点尾巴工程没有全搞完,但是已经不影响,就请皇上视察并验收吧。”
徽宗听闻此言,很是高兴,一脸灿烂的笑容,说:“那就请你这铸鼎总管,当一回导游吧?”
方庆也不再客气,向徽宗作个揖,便开始介绍:“先从最中间的帝鼎开始吧。这铸鼎原本就是一个国家兴盛时代,彰显国家实力和皇上尊威的大事盛事。铸鼎是从夏禹时期开始的。相传,大禹铸九鼎是为了象征拥有天下、拥有天下九州。本朝之所以要铸这九个宝鼎,就是要彰显本朝的实力,同时也预祝大宋江山像这宝鼎一样,万年永固。”
“位于中央的这一座,叫帝鼎;北方那一座那叫宝鼎,东北的叫牟鼎,东方的是苍鼎,东南的是罔鼎,南方的是彤鼎,西南的是阜鼎,西方则是晶鼎,西北则是魁鼎。这九座盛放大鼎的殿阁,都以宝鼎的名字命名,中间的一个,就叫帝鼎阁,九座合起来可称做九成宫,也象征九九归一,九重之天,国家万事都成,事事兴旺。”
徽宗带着众人,一边听方庆介绍,一边仔细地看着,察看每个殿阁墙面的装饰、墙上的图画、文字介绍、墙体颜色,尤其对每个宝鼎看得非常仔细,还不时的插话,跟方庆互动,有时也跟杨光华交流一下。可以看得出,徽宗异常的兴奋,也非常满意。
看了整整一个上午。最后,徽宗特别叮嘱方庆,“尽快把这九个殿阁的尾巴工程搞完。切记,既要速度,更要质量。”
连续两天,徽宗可谓马不停蹄,人不歇脚,还要不停的说话,徽宗却依然精神抖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