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向皇上敬献祥瑞,犹如一场运动,从宣和元年秋冬起,一直持续到宣和二年的盛春时节,一则因为收到的五花八门的祥瑞已经确实不少,数量、品种不亚于征集万宝时的规模。二则因为徽宗遭遇了假冒蟾蜍、天神降临两桩轰动朝野的欺君大案,令徽宗十分不爽甚至恼火,因而对祥瑞之事,兴趣渐渐的淡了下去。
没人来献祥瑞了,徽宗理当有时间和精力处理朝政的事了,可他在征集祥瑞期间,精力和兴趣全在收集祥瑞、观赏祥瑞、品评祥瑞上,少有时间和精力过问朝政的事,依然是由杨光华和蔡京全权处理。
本来,徽宗听了皇后和梁师成的建议,把理政方式做了些调整,当时也想着自己要问政理政,不能把大权都交到杨光华和蔡京的手上,不然真的会出现梁师成说的那种情况,等积重难返了,大麻烦就会不可避免。可他反复的考虑,反复的掂量,觉得杨光华这样的人,无论如何他是不会危害自己的,如果他有这样的心思或者这样的目的,那这二十年的时间,他不早就做了吗?
蔡京呢,虽然他能贪,可是他从来没有过要争夺自己的皇权的苗头,也没有要颠覆大宋江山的征兆,或者要推翻自己统治的迹象。就算他能贪,可无论他贪再多,只要我皇上一句话,把他的家一抄,最终不还是我皇上的,还是国家的?他就是撑死,能吃多少用多少?
徽宗又想,这朝政的事,你要干,要真心料理,就是不吃不睡连轴转,年年月月天天摽着干,也忙不尽干不完。自己眼瞅着身边的杨光华不就是这样的?若真的那样,自己这个皇上当着还有什么意思?人活着到底为什么呀?当年的王诜,后来的蔡攸,都说的很通透啊。尽管自己是皇上,尽管那么多人喊自己万岁,祝自己万寿无疆,可自己也清楚,谁能真的活万岁?从秦始皇到自己,包括大唐的李世民那么圣明的皇上,都去找长生不老药,可有谁真的找到过、谁又能长生不老呢?人呐,不管你是帝王还是平民,也不管你多么富有,地位多么崇高,活到一定年岁都是要死的。太祖那么伟大,神宗那么圣明,不是一个只活了四十九岁,一个活了才不到三十七岁吗?再说,即便能长生不老,若天天忙忙碌碌拼死拼活,却不能享受幸福、没有丝毫乐趣,又有什么意思?回望自己二十年的皇上生涯,活得算是通透了点,也算是有滋有味。在这种通透活着、有滋有味的皇上岁月里,江山不是铁打般结实,皇位不是一样稳固?
想来想去,徽宗还是觉得应该在能玩能乐能享受的时候,该玩乐就玩乐,能享受则尽可能享受。不然,过了这个村,还有这个店吗?等到自己像哲宗后来那样,躺在那个小床上,动都不能动,吃喝都全靠别人伺候的时候,哪怕就是才二十四五岁,就去了那边,到那时,后悔都没有机会。
如此想来,他便决定,坚持自己选定的路,继续自己二十年来走过的路。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怎么做,不必说在嘴上,只需要按自己想的,慢慢做就是了,他已经不是刚刚执政时期的青年皇帝了,也不是那个稚嫩的,遇到什么事就惶惶不安、手足无措,心乱如麻的幼稚皇帝了,他现在不但成熟老练了,而且已经成为了一个老成练达、心思缜密、目光深邃、手腕老辣、遇事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坚决的帝王。尽管自己常常表现出文艺范儿青年的热血激情、那种常常爱激动、喜怒哀乐表露无遗的大玩童心态,但他自己并没有觉得这是什么问题,有什么不妥。自然,他的这些行为和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除了杨光华最清楚,其他人是看不到、也不了解的。蔡京作为宰相,也只了解他的一些特点,比如喜欢玩乐、喜欢浮华、喜欢热闹、喜欢被吹捧、被歌颂、被夸赞、被奉承等,而至于内在的东西,蔡京了解的并不多。
自从王采被处极刑之后,徽宗不再打听和过问祥瑞的事,甚至有关于祥瑞的奏报,或者蔡京等人来汇报此类事的时候,徽宗眼皮都不抬,只是说,“朕知道了,你们看着办吧。”
由此杨光华知道,徽宗对祥瑞的热情已经消退。但杨光华也知道,过一段时间,徽宗必定要在日常性文学艺术活动及玩乐的基础上,做一件大事,掀起一个大的波澜,以期得到心理和感官的刺激和满足。所以杨光华就静静的观察着,细心地研究着。
大约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徽宗一上班就在办公大厅自己的龙椅上坐着,有时画画,有时写书法,有时又会拿过小书架上他所喜欢的北魏曹植的《洛神赋》、五代李煜的诗词、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白居易的《长恨歌》,还有本朝柳永、苏轼、周邦彦等名家的词,有时默读,有时小声朗诵;再不就是到休息室里,把摆放在博古架上的固鼎古器皿或者玉石摆件,拿出一件两件把玩一番。总之这半个多月,徽宗就是围着这些东西打转,而对于杨光华提交给他的奏章、奏书,还有蔡京送来的文件材料,却一律不看,而是全让杨光华阅看并处理,并对杨光华说:“你代朕处理吧。朕没有时间搞这些啰嗦事儿,费心劳神的,没意思。”
杨光华只好按照徽宗的要求去办。如此一次两次,半个月下来,杨光华才明白了,徽宗又回到了他的轨道上。杨光华虽然累点,但对此当然乐见其成。倒是蔡京有些不太适应。他不明白,为何又回到了原来文件处理的老路上了?又像从前那样,都交给杨光华了,就连朝廷的重要文书盖朝廷大宝,皇上的诏书和圣旨按皇上手章,甚至皇上签名也又都交给了杨光华。
通过观察和研究徽宗的动态习惯及规律,杨光华预料,最多端午节前后,徽宗又该推出新的、大型的项目了。
杨光华的观察研究非常准。
阳春三月末,天清气朗,云淡风轻。延福宫门外的鲜花,尤其是牡丹芍药和月季木槿都已经盛开。空中还时不时的飘来一两朵雪白的杨花柳絮。徽宗站在大殿门口,目之所及,花红柳绿,白云蓝天,十分的养眼;鼻之所嗅,空气清新,花香四溢,令人迷醉。
徽宗静静的望着远处,不时的用鼻子抽搭抽搭的吸吮着清新且香甜的花香,突然似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杨光华说道,“你看,这延福宫环境真是清晰优雅,这花草树木,生机勃勃,阳光是如此的灿烂,空气是这么的清新,更有这花香,真让人心醉。走吧,到湖边转转?莫负大好春光啊,人生在世不能妄活。”
于是,杨光华和张宁便跟随徽宗出了办公大厅,走过平整如镜的广场,踏上了沿湖小道。走在用鹅卵石铺就的湖边石径上,徽宗和杨光华你一句我一句,背诵着唐宋诗词名家关于春天的诗词名句,像是朗诵比赛,又像诗词接龙。徽宗说,他尤其欣赏李煜和柳永、周邦彦的词。杨光华乍听到徽宗说‘李煜’,头就‘吱’地一声响,接着嗡嗡一阵,使劲摇摇头,才接口说:“臣以为没有谁能超过皇上您作的词,像《探春令帘旌微动》、《声声慢春》,您的词意境深远,内涵丰富,大气磅礴,典型的帝王范,这是一般的诗人,即便是李白杜甫都无法超越和企及的,他们的境界达不到。”
徽宗最欣赏杨光华这一点。虽然有时徽宗也知道杨光华是在拍自己的马屁,是在奉承自己,但杨光华的奉承和别人是不同的;别人都是直接的、露骨的奉承阿谀吹捧迎和,让人听了一时觉得痛快舒服,可是仔细一品,却觉得肉麻得很,特不舒服。杨光华却不是。杨光华都是就具体事点评时,带出赞赏、仰慕、崇敬和推崇的内容,并且全都有血有肉,都说在点子上,尤其是杨光华又懂得多、知识面广,品评什么都是行云流水入情入理妙语如珠如诗如画,比如说对于画作的评论、对书法的评论、对音乐歌舞的点评,甚至对于徽宗黄袍服装以及汇总兴趣的评论上,都叫人听得实实在在,如饮美酒如沐春风。他把那些好听的词儿好听的句子都融汇到了具体的事件当中,这也正是徽宗跟杨光华息息相通心有灵犀的地方,是任何其他人都做不到也无法取代的。
他们在湖边转了两圈以后,就到动物园看了半个时辰的动物。徽宗特别喜欢的动物是孔雀、仙鹤、老虎和雄狮。他喜欢孔雀开屏时的美丽,仙鹤飞翔时的劲拔,喜欢老虎的凶猛,狮子的威武。
看完动物之后,徽宗突发感慨说,“哎呀,延福宫里呀,虽说挺全,可是总觉得呢,在这个大院子里边圈着,心情啊,不够舒畅,眼界也不够开阔,这感觉、这味道啊,总是不够。朕听说,那市井里边的大集很是热闹,端午节的时候赶会更是热闹非凡。”
杨光华说:“可这些皇上他不属于您呀,那都是百姓们的事。”
徽宗又感慨道:“是啊,这也正是朕所感到遗憾的。因当皇上,连个集市都不能看看,不能体验一把,多可惜,多遗憾哪!啊?”
杨光华灵机一动,说:“要不这样,咱们在这延福宫里面,建一个集市,既能体验赶集的滋味,也能保证您的安全。”
徽宗一听,双手一拍巴掌,说:“好,这主意妙!太好了!不过,外面集市上有的,可要都有啊,像饭馆儿、商铺、药铺、装裱店、书画店、戏曲表演、杂耍等等吧,都要有才好。最好端午节之前能搞好,端午节就能在这里赶大集逛庙会呀,既过了赶集上店的瘾,又体验市场,双重体验,双重收获、岂不美哉?”
童贯说这没问题,本官在跟越里面,已经在建设这些东西,很多都已经快建成了应该明年春天端午节吧,要不最迟六六月天贶节,就能头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