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南这几日也不曾出门,日夜紧闭门户。院墙她早已雇人修补好了,为了防盗,她还加高了不少。
用过晚饭,她抱起那只唤作小义的狸猫,在炉旁取暖休息。
她手中有一封信,来自白头堡。
“周南,我乃云义。
云义现在白头堡驻守,为来年春战事操练。
这些胡人桀骜不驯,迟早被我大魏平定,不必担忧。
那三百两,可以自行支取,不必留我,我自有军饷。
天寒,勿忘加衣。”
信封摆在一侧桌上,信封上印着造型古朴的“卫”字戳记,信上书写:送于大都城南桑树坊安民巷周南。
大魏建设有非常便利快捷的驿站体系,但这原本只限于军情禀报,政令输送。莫龙纬历任兵部侍郎时,出台政策,使部分驿站向民间开放,收取费用,但会免费为士兵寄送家书,这一项举措在一段时间内使得军队士气高涨,间接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时人对于莫龙纬的评价是善于巧思,颇具仁心。
但对于周南来说,外物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只有眼前的这份书信,还能带来些许亲切。
周南是确定那块莫云义的那块帕子被卖出,没有机会赎回之后,才开始使用那些银子的。
她装满了米缸,存了一些脯腊,修补了房子,装满了柴房。
她的欲望似乎就仅限于此了。
特别是连工作都没有了之后,她在家久坐中思索,身上的红斑是她的枷锁,是她永远没能挣脱束缚,关住她的监牢。
她无法允许她并不完美的部分被人指指点点,被人暗自嘲笑,她做不到能无视言语和异样目光的那种强大。
但她又极其渴望着她的人生可以被改变,可以从寂静的不变的东西,变成某种美好事物。
所以,她再次回忆起莫云义,脑海中鼻青脸肿的模样已然模糊,但愈发清晰的是什么呢。
是他可笑的用一根扁担,驱赶靠近自己房间的恶人的那一幕。
还是他亲自敲开房门,告诉周南他回来了的这一幕。
周南不知道。
周南永远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不是因为她不想去做,她太想改变了。
但小时候的那场“雁归疫”带走了母亲,带走了哥哥,带走了父亲。
她无能为力。
她被叔叔带走,一路向西逃难,来到了大都,叔叔和她说。
“我们好好活着,就能再造一个家。”
叔叔去当兵了,叔叔把军饷寄了回来,再然后,叔叔的骨灰被送了回来,他甚至不是死于战争,莫名其妙的就死了,抚恤就是她现在住的小宅子。
周南是识字的,因为她父亲曾是齐国的举人,她哥哥也在念书,一家都是豁达开明的秉性,自然也支持她读书识字。
识字的作用是她在自己的房间的墙上她写满了自己一家人的名字,这就是证明她的一家人在这世上的痕迹了。
周南不想一个人,因为等到周南也不在了,她的名字,谁来写呢。
所以,周南站了起来,再一次取出笔墨纸砚,现在,她要写回信了。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