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16章 乡村现状【1 / 1】

我就是个摸鱼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些房屋看起来许久没有人居住的样子啊?”

一辆越野车停在机耕道边上,三个人站在车边,望着前方一大片房屋指指点点。正是下乡调研的谢成云一行。

这次轻车简从,谢成云、古明锐、秘书王强,就是司机庄岩了。

“嗯,看起来这个院子已经荒废了。”古市长予以确认,“市长,要通知村支书过来吗?”

“古市长,我有个提议哈,既然我们是轻车简从下来调研,不欲惊动地方,我们就不要称呼职务了,你叫我成云、小谢都成,我叫你锐哥吧,怎么样?”谢成云突然转移了话题。

“呵呵,市长您的意思我明白,就是为了低调嘛。好,那我就叫你成云吧,我比您痴长几岁,您叫我名字或者锐哥都可以。”古市长呵呵一笑,表示赞同。

“王强、庄岩,你们记得哈,一律这样称呼。”谢成云又对王强和庄岩说道。

“好的,市长。额,云哥!”两人随即反应过来,立即改口。

“走,我们过去看看。庄岩,你就留在车上。”

说着,谢成云带头向前方的院子走过去。

今天的天气不错,虽然没有大太阳,但微微有个太阳热气,视野也比较开阔。

那个院子就在前方两三百米的一个湾湾里,和他老家的那种老院子很相似,毕竟以前都是一个省,很多建筑和风俗都类似,车辆是不能直达院子外面的,有小径连通机耕道。

据说这种院子大多都是解放前地主老财修建的,一个院子就是一个地主。整个院子围成一圈,中间有几步梯子连通外面的道路,类似北方的四合院。

一条石板路直通院子。

西南地区的农村老院子

四周有零星的几座房屋,但都关门闭户,没有人烟。此时已经临近中午,难道家家户户都没在家,或者外出打工?

这里距离青竹市市区并不远,大概只有10多公里。谢成云计划由近及远,一路看过去,再返回来,这样就差不多一个闭环。

“这个院子都已经荒废了。”三人通过台阶走进院子,石板坝子上已经有不少的青苔,环视一圈,十多个房屋房门紧闭,看起来没有人居住。

“可能都搬到周围的新建房屋了。”古市长猜测。

这些房屋看起来大多腐朽,有几个地方的墙壁已经呈现崩塌的迹象。

“都是危房啊。”谢成云转了一圈,“走,到附近再看看。”

王强拿起相机四处拍照。

大家从院子出来,又绕到院子的后面,确实有几座房屋,砖房、土坯房都有。

08年的农村,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挣了钱之后,就会返回老家翻新房屋,大多以两层砖房为主。

但还有少部分的土坯房,可能是家里只有老人,子女都在外地或城市里,还是保留了老房子。不过再过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出台,这种土坯房越来越少。

“都是空心村啦。”谢成云说道。

“是啊,大部分都空置着。”古市长附和。

有一家房屋的门大开着,边上一间小屋有烟冒出,这家有人。

三人信步走去。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可能听到脚步声和说话声走了出来。

“大爷,吃饭了没有?”谢成云走近问道。

“你们是?”老人迟疑了一瞬,“哪有这么早吃饭的嘛,老婆子还在做呢。”

“大爷,我们从这里路过,看到附近都没什么人,一时好奇过来看看。”古明锐察觉到老人有点警惕的样子,微笑着解释。

“他们基本上到外地打工去了,村里基本上都些老家伙和小娃子了。看样子你们不是我们这里的人,你们口渴不,我给你们倒杯水。”老大爷很热情,听到熟悉的乡音,面色柔和了下来,不过还是听出了些许差异。

“不了,不了,我们就是顺便看看,不用麻烦,大爷。”谢成云摆摆手,随后就继续沿着小道走去。

老人看到三人都离去了,也转身进去了。

“这里和我们老家很相似,村里除了老人和留守儿童,都没啥人了。”谢成云对身后的古市长说道。

这种小径比较狭窄,只能一个人通过。

“我们老家也差不多。”王强也说道。

大家都是农村人,感受雷同。

随后又在这个院子附近转了一圈,大同小异。

现在农村劳动力太少了,留下一些孤寡老人和儿童,很多田地都荒芜了。

大家兴致不高,返回车里,又在这个村里转了一圈。

下午,大家又跑了两个村子,情形都差不多。

傍晚,大家在场镇上一家小餐馆吃了饭,就留宿场镇上的一家小招待所。

“今天我们走了好几个村子,大家有何感受。我们就是随便聊聊,畅所欲言、言者无罪哈。”大家都来到谢成云的房间,对今天的调研进行小结,这是出发前他要求的。

“市长,这次我们调研有主题吗?”王强问道。

无论到哪里调研,通常会有个明确的目标,比如之前谢成云在渝州市委督查室的时候,到各区县调研,往往都会有明确的目的。

“没有。这次下来调研,我没有设置明确的目的。”谢成云扫了大家一眼,“要说目标,很简单,我初来乍到,除了听说过‘江南春’之外,对我们青竹市的情况一无所知。因此,我们这次下来,就是了解下全市的现状,尤其是乡村。”

“翻年之后就开春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根本。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对乡村的现状有个大致了解,我们制定政策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

“如果我们的干部,天天坐在办公室里,除了调研企业,就是听听下面的汇报,对实际情况一无所知,就会问道于盲,制定方针政策就会拍脑袋决定,完全不符合事实。”

“这种政策,不但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无益,又浪费了大家的精力,更浪费了国家的财力物力。”

包括古市长在内,大家都若有所思。

其实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往往“懂”和“做”完全是两码事。

这是谢成云履新之后,第一次在同事、下属面前畅谈自己的执政理念。

“以民为本”,这是他长久以来秉持的信念。

“当然,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近三十年来,我们国家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是对的。因此,大量的农民工到城里打工,这个政策也是正确的。”

“但是,凡事都要看两面。农民工涌到城里,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起了巨大的作用,也挣到不少血汗钱,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我们看到的一座座砖瓦房就是例证。”

“不过,随着农民工京城,他们都是当打之年,留在村里的就只剩下老弱妇幼,一个家庭有个红白喜事,竟然要劳动一两个生产队的村民才能搞起来,要是有个病痛之类的,更是没有亲人送医、照顾。大量田地荒芜无人耕种。”

“如此种种,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又带来了负面影响。这种现状,我们如何解决?这就非常考验我们这些执政者的能力和水平。”

“大家先想想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