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吃蕃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从楚王宣布开新府,就由将军宋茂监造府院。
因为王府属臣个个忙于庶务,风玄胤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能让宋茂临时承担这个差事。
再者新衙门最多容纳一百人,不像其他的大工程,需要建造太多的配套设施。
建造府院的预算是五千两,现在快要完工了,才花了一半多一些。
应楚王的要求,宋茂把新府建造得比较朴素,完全不讲究府衙的派头。
前些天风玄胤去看了,觉得宋茂做得非常好。
“新府快要建成,到时候由郑长史暂领府丞一职,先任职四年。
之后每四年选举一次,录事以上都可以参选,根据各人的票数分配职位。
本王会审察选举过程,确保选举公平,也可以给各位投票。
只有府丞一职,最多只能连任一次,此后只能退居幕后。”
风玄胤宣布了新府的规矩。
想要不花钱,就是去做已经花过钱的事。
恰好他也想沉下心来完成现有的规划,不然项目一堆却都没有看到成果,也只是给人们平添了一些笑料。
下面的府臣听后静默了半天,都在消化楚王的言语。包括长史郑喜在内的许多官员都被楚王说懵了。
选举之制他们听都没有听过,回忆自己知道的历史,从来没有这样的事。
如果硬要说出与选举制相似的,那只有上古皇帝禅让之事了。
历来当官的途径,无非是通过名望、人脉获得他人的举荐。至于能不能做得长久,还是看个人的能力与手段。
殿下说的选举制,分明是把私荐变成公荐。
对有能力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举措。他们只要用心办事就能获得别人的认可,说不定就凭选票当上大官了。
堂下大部分人都是前刺史的班底,多少有些本事。他们觉得自己能适应这个制度,甚至有些期待。
有的人甚至想道,新府能不能办成都是问题,不如让老府衙改用新规好了。
只有极少人认为此事对自己有害,楚王这么办,他就不能靠关系升官了。
“臣听殿下所言,分明是圣王教化之道。如果能够实施,的确是荆州士民之福。
只是这么做的话,或许对殿下有所不利。”
郑喜上前奏道。
虽然殿下不是很信任他们这群州官,但举手投足之间都有贤主之象,他自认为不可以不为殿下尽心尽力。
是以认真思量一段时间,站出来给楚王进言。
“长史此话怎讲,选举制怎么会对本王有害?”
风玄胤有点不明白。
他作为一地封王,决定他们的前程,不管实行什么制度,受影响的只有当官的人。
郑喜打了一躬。
“回禀殿下。选举制虽然好,却也杜绝不了官官相护,殿下不免更加操劳,不然选举如同虚设。
另外如果被京中的人听说此事,觉得殿下在撼动祖制,说不定会参殿下一本。”
建书院与商街都无关政体,只有这个选举制,与大夏朝廷格格不入,说不定就碍了别人的眼。
风玄胤听后点头。
他今天来说此事,本来就是为了听取众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想法。
“那长史可有解决办法?请长史知无不言,本王一定不会怪罪。”
风玄胤客气地说。
郑喜听后沉默了片刻。
以前他肯定不会跟殿下谈论有关朝廷的事,不管一个封王再怎么开明,他始终能决定臣子的命运。
如果自己贸然进言,触碰了殿下的底线,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在听说荆州成为楚王封地的时候,他就做好应对的准备了。
可是楚王来封地之后,太会俘获臣子的心意。现在王府属臣个个都愿意为楚王尽力,他自然也不例外。
再加上刚刚楚王对万世才的宽容态度,刺激了一众的本州官员。他们也想获得楚王的宽待。
郑喜心想,反正根据楚王以前的作风,说的话肯定算数的。不如他来做这个小白鼠,给后头的州官打个样。
“回禀殿下,选举制一旦开启,下官可以升任长官,有失尊卑之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