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吃蕃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从过年之后,府官一直为楚王的新政出谋划策,同时解决各种琐碎的麻烦。大家都感觉有些累了。
今天楚王宴请众位官员,又不讲究什么礼节,宴会完后,所有官员都非常尽兴,感觉之前的烦恼一下去了大半。
风玄胤看到时间差不多了,各桌宴会也都进入了尾声,就开口说话。
“今日各位喝得有些多,回去时可要小心一点,本王先行一步了。”
风玄胤说完拱拱手,众位官员也都回礼。
随后去与掌柜吩咐几句话,大约就是王府明天派人过来结账。
掌柜恭声应诺。楚王来这里吃过饭,自己认识他,因而对此毫不担心。
风玄胤随后下楼,楼下的官员也都起身施礼相送。
风玄胤摆摆手,出门攀马而去。
几天之后,第一批书院的教师与学生新鲜出炉。
这些先生不光由文学阁士彭君徽举荐,还有另外几部的阁士一起帮忙出力。
都是阁院中人,又是同州人士,草创之初应当互相帮忙。这事他们早就约好了。
将来别的阁部有事,只要能帮的,自己绝不会推辞。
至于书院的学生,共有三百多名。
每人每年收取学费三两银子,不包括住宿吃饭。
三两银子对于官员之家,就是平时的零花钱,他们一听说学费这么低,还有些嫌弃。要知道他们请先生,一年包吃包住也会给二十多两。
后来楚王殿下解释说,书院不光招收士族子弟,平民也可以交钱报名。
众人这才没有说话。
只是心中思量,将来书院的竞争好像会大一些。尽管如此,这群士族还是不怎么担心。
三两银子是民间普通人家半年的用度,这么一个新兴事物,他们怎么会贸然投资。
就算真的有目光长远的,他们的条件那么差,拿什么培养后辈读书。估计闲暇之时还要后辈回家做农活。
这么搞得话,还不如趁早回去放牛得了。
泽山书院
这是杨淑给书院定下的名字。
书院旁边的山有百丈之高,原来叫牛山,是附近村民随口传下来的。
然而一地的书院肯定不能叫牛山,杨淑思来想去,觉得殿下惠泽士民,务求一变旧俗,所以给这座山取名为泽山。
书院就叫泽山书院。
这件事特别醒目,周围的人听后都互相传说,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座山以前叫牛山。
书院开学之后,风玄胤来这里访察。
他观看了书院教学,无非就是五经训诂之学。
这种事先生们做了无数遍了,熟得不能再熟,现在就是学生多点而已。
学生里面有觉得容易的,因为他们以前就学了很多,长辈说了,就怕楚王以后取消举荐制,现在先来书院占个名额。
书院初创之时,试选说不定比举荐还容易。
当然也有学生觉得先生讲得特别难懂,他们就是州中的富室子弟。
地主与富商听说楚王以后会在书院试选取士,顿时眼前一亮,这不是敞开了做官的门路吗?这种天赐良机怎么能不尝试。
他们想法是很美好,可是苦了自家的后辈。
这些孩子平时不是偷瓜就是打鸟,准备长大后就继承老爹的家业,哪想到自己还会被送去什么书院,跟坐牢一样。
一天的学习下来,富室子弟感觉自己从天堂掉到了地狱。
风玄胤观察之后,来到阁士院。这里是书院部的大本营。
随后与冯孝常、彭君徽两人说话。
“现在招收了多少平民学生?”
风玄胤问道。
平民学生的数量能够表明书院当前的知名度,如果人数太少,风玄胤会考虑发放助学金。
“回禀殿下,与官员没有关系的学生,不到一百名。”
冯孝常回答。
平时都是他负责监管学院人事,自然清楚学生的底细。
就这个数目还是保守的,毕竟只是招收学生,他没必要详细调查,说不定里面还有官员的远亲。
“人数有点少。今年已经开学,就不必再变动。
明年招生之前,一定要先派人在州府传讯,只要农户家学生年末考成绩在前二十,直接奖励五两助学金,就是一年的学杂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