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66章 包产到户【1 / 1】

三合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九城悄然的发生着各种改变,市面上的物资越发的丰富起来,昨天开始已经有地方开始零星的出售成熟周期短的新鲜蔬菜了,这让四九城的老百姓欣喜万分,大棚蔬菜没有纳入统购统销,经过多方考虑政府决定指定几个地方供老百姓自由交易蔬菜。

农民们对这一举措拍手叫好,天不亮秦大山就跟同村的壮劳力们推着好几个板车进城了,板车还没停稳就被热情的人们包围了,吃够了定量白菜土豆的人们很快就把新鲜的蔬菜包圆了,看着空荡荡的板车大家面面相觑,干粮都带好了没想到天不亮就卖完了,最后带队的村干部拍板回去再弄几车。

火爆的市场大大的刺激了消费,要不是因为村民们没有那么多票,供销社的库存恐怕都得搬空,消息灵通的老百姓成群结队的跑去红星自由市场,巨大的人流带来的效果是惊人的,不到中午整个市场能卖的都卖完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市场萧条了。

何大清很忧伤,他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就在今天上午他饭馆里备好的猪肉被人强行加价买走了,何大清提出给他做熟还不行,看着少了一半碗盘的饭馆还能咋办,虽然有那么点强买但是人家加价了,得,去重新采购吧。

市场主任立刻向上级汇报了这一情况,考虑到现实问题经上级研究决定,各工厂企业在完成计划内任务的情况下可酌情在自由市场开设不用票据的专营店。

一石头激起千层浪,最先得利的肯定是离得近的,连轧钢厂都专门开了个农具专卖店,市场就这么大,都想要来挣额外收入,离得最近的八里庄就成了香饽饽,一时间张有德“官凭地贵”迎来送往的不是这个局长就是那个厂长,空地就那么多,没几天就全被占了,外地的企业不干了,吵吵嚷嚷的就要去管委会要说法。

最终事情到了红星开发区的最高领导王建国的办公桌上,市场管委会主任的意见是把八里庄的全体百姓迁进四九城去,按户分房子,这要是去年说有人都会答应,现在八里庄可是个香饽饽,不说别的,庄里的老百姓光是靠着做小生意就发了家,怎么可能答应搬走。

王建国脑子里充斥着拆迁,暴发户,钉子户等等词汇,他没想到市场惯性这么强大,这就开始房地产了,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作为第一例商业拆迁的案例上层特别重视,先生也打来了电话听取处理意见。

最后根据王建国拟定,上级批准出台了红星自由市场扩建指导意见,焦头烂额的市场主任可算是得到信了,赶紧联系张有德召集村民开起了会。

“根据指导意见管委会将集资在附近建立拆迁小区,每家每户将根据房屋面积以及人口数得到相应的楼房面积,新的市场建成以后将分配给八里庄二十间商铺,最后每一家都会得到五百元拆迁补助。”

这个年代值得称道的就是思想觉悟高,条件已经很优厚了,作为代表的张有德开口多要了十间商铺就同意了,市场主任又马不停蹄的召集所有有意向在市场做生意的个人和企业开会,“废话就不多说了,市场改革是大势所趋,新市场建成以后将新建若干商铺,位置有好有坏,现在就开始卖。”

何大清看了规划图纸以后迅速的选定了一个十字路口的商铺,一打听才两千多,豪横的直接付了全款,现场非常火爆,有的企业代表甚至想论街买,还好有限购措施,每一家最多买三间商铺,高家老大眼光还是不错的,挥舞着钞票要买下自己心仪的铺子,好不容易挤进去自己看上的铺子已经卖了,无奈只好退而求其次买下位置没那么好的。

不到一天的功夫连影子都还没有的自由市场连同仓库都卖完了,一共卖了几百万,还好现款不多,企业都是公对公转账只需签下认购合同就行了,就算是这样还有几十万,市场主任第一次见这么多钱担心得不行,带领管委会所有人一起押运着巨款去了红星财务处。

事情报上去以后又是惊掉了一地的下巴,很多领导同志都搞不懂这里面的原理,不值几个钱的荒地为什么能卖得比四九城还贵,毛都没看到一根的情况下就完成了市场商铺的销售,几百万的资金正躺在账面上,从上海调来的经济方面专家大概明白了咋回事,一通解释领导们更迷了

四九城的建设队伍已经彻底忙不过来了,不得已王建国只好公开发函向别的省市求援,各地闲置下来的队伍纷纷响应,见这么个情况王建国立即启动了别的项目,首先就是开发区到四九城的水泥道路铺设,建成以后预计开车只需二十来分钟,由设计院帮忙勘测设计的开发区地标建筑高达二十四层的红星集团总部大楼也正式投入了建设。

红星集团辐射范围的经济越来越发达了,跟秦家村一河之隔的李家坡眼睛都要红了,河对面的村子越过越红火了,自家村子虽然比往年好了很多,凡事就是怕对比,对面村都穿上了新式棉衣,小孩子也不在面黄肌瘦,跟自家村里一比就像是地主家的少爷,就连村里的姑娘都想方设法嫁过去

随着差别越来越大,底下老百姓都闹起来了,地方上的领导们也坐不住了,纷纷上报中央,还好这个情况早就预料到了,趁着这个机会正式宣布了包产到户的计划,报纸上同时还登出在农村实行有限度的自由经济,有评论员专门发表文章解释了一通,就是农村里面农副产品可以小批量自由交易了,

消息一出举国沸腾,广大农村自发开展起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庆祝活动,在陕北人们打起了腰鼓,在东北老娘们门扭起了秧歌,在广东各地都舞起了狮,后来这一事件被定义为我国真正走向繁荣富强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