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次的考官也不例外。不过由于是院试考官,倒也没为难众人,出的题目是:“明明。”
这个倒是简单,大学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第一个”明“字,指彰显。然后,”明德“是光明的德行,表现为善的行为。”明德“一词在《书经》为常用之语,指称先王之明德,亦即君王对百姓的善行。
参考《书》。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要彰显一个人光明的德行。由此可知,人若为受大学教育,则未必彰显其明德。因此,学习与修养是必要的,是成己成人的第一步。大学即在教人明白此理。【1】
可是这句话的意思,明和后面的明德他们是两个词语,单单把明和明两个字提出来,却又有些变味儿了。
截搭题就是这样,不能从单一的,原本的意思入手,而更要考虑他们搭在一起形成的新的化学反应。
苏宇想了想。换了一种理解方式。把第一个“明”字,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形容词“明”带上宾语“明德”则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译为“使……彰明”。第二个“明",形容词,定语。光明,清明。德,道德,修养。“在明明德”译为“在于使光明的道德更加彰明”。【2】
这样这个明明就可以翻译为:使光明传播,使清明彰显。这样倒也能说得通。
想好了破题,接下来就简单了。
在古代所有的考试中拍皇帝马屁是一定正确的政治正确。
既然考官都这么出题了,苏宇自然是顺水推舟,细数了皇帝上位一来推行的一系列的政策。分析了这些政策的利弊,侧面夸赞皇上,经通过实行一系列的政策,让国家的风气更加光明,使皇帝的清明更加彰显。
一通夸赞之后,这篇文章就打好了草稿,接下来就是修改。
古代文章和现代文章除了一个用文言文一个用白话文的区别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古代文章是有格式的。
狠一点,连哪句话几个字,用什么韵脚都规定的清清楚楚。
不过科举倒是没有那么死的规定,却也对于字数,每句话有多少字有着或明或暗的“规矩”。
经过苏凌云和王秀才,苏简文的指点,苏宇也摸到了些许门道,这些倒是难不倒他。
写完了这篇文章,时间一经过去了小半天。接下来还有诗赋等的试题,苏宇也不着急,仔仔细细的把答案誊抄在了卷子上。
整场考试下来,苏宇对于考卷的印象就是:今年的题目倒不偏,就是难于破题。
对于破题小能手来说,这次考试苏宇倒是有可能爆个冷门,考中高名次。
作者有话要说: 【1】和【2】出自网络资料摘抄。
感谢在2021-06-15 23:52:18~2021-06-17 00:02:0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水清浅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