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21章【1 / 1】

深碧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她虽没明说,但最后打圆场那句,足见心中偏倚。

“若是麻烦,也不必为此勉强。”容锦翻了个身,向他道,“我只是觉着,那些话并非全无道理,人是莽撞了些,但罪不至死。”

这想法与沈衡先前所言不谋而合,沈裕不以为然:“莽撞?我看他是蠢透了。”

那些话说出口,除了发泄毫无用处。

命可轻可重,哪怕做不到纵横谋划,咬咬牙,从对方身上撕下些血肉也好。

为了一时口舌之快,就这样葬送,兴许会有人觉着是“刚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却只觉这是在自轻自贱。

容锦无声地叹了口气。

沈裕这话是刻薄,但她也清楚,优柔寡断的人是坐不到如今的位置的,故而并没与他争论。

倒是沈裕自己回过味,意识到自己的反应有些过,放缓了语气:“我并没说你不对的意思。”

换了旁人,沈裕决不会多费口舌,解释这么一句。

可这是容锦。

在他这里,容锦总是不同的。

“我知道,”容锦轻轻勾着他的小指,“朝中的形势很不好了,是吗?”

就眼下种种迹象,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天灾人祸,民不聊生,那位圣上竟在为了个后妃大肆铺张……一斑窥豹,还能指望他做什么呢?

沈裕没说是,也没说不是,只道:“总是在所难免。”

就好比一处伤,只有溃烂、流脓,再也无可遮掩、无药可救之时,才能顺理成章地,连带血肉将其剜除。

而这一日,不会太远了。

第124章

无论性情,还是一贯待人接物的行事,容锦与沈裕皆大不相同。

两人对这点心知肚明,遇着相左之事,只要不触及底线,都会心照不宣地揭过,不再多提。

上元夜那桩事,容锦无能为力,也没强求沈裕依着自己的意思来。

第二日,沈裕自去上朝,她则依旧随着春夫人学刺绣。

彼时她未曾料到,月余之后,此事会闹得沸沸扬扬,乃至天下皆知。

上元那夜,内侍迫于沈裕的威压,不敢多言,只得由着禁军将人带走。可回了皇宫后,转头就添油加醋地将此事告知封禧。

若往前数两年,封禧也不敢与沈裕过不去。

可时至今日,圣上早已与沈裕离心,他有郦妃这个靠山后日益势大,已暗暗起了相争之意。

朝堂上那些清流、武将看不上他们这样“谄媚逢迎”的宦官,可只要能讨得圣上的欢心,想要办成事,实则容易不少。

封禧揣度着,并没直接将此事捅到御前,而是悄无声息给望仙台递了消息。

郦妃会意。

第二日一早,望仙台便传了太医。

萧平衍怜惜她体弱,怀了身孕后更是小病不断,特地指了太医署最德高望重的荀太医令每日来请平安脉。

荀老爷子医术出类拔萃,可为人清正,又“不知变通”。

她费了好些功夫,才换了另一位海姓太医。

海太医是个会见风使舵的,“闻弦音而知雅意”,转头就令人大张旗鼓地抓药、煮药。

午后,郦妃动了胎气的消息便传到紫宸殿。

萧平衍正听那些国事听得百般不耐,听闻爱妃身体抱恙,转头就舍了喋喋不休的御史,亲自到游仙台探看去了。

郦妃先是暗暗垂泪,后又扑在他怀中,哭得梨花带雨,我见犹怜。

萧平衍再三追问,才由贴身伺候的侍女讲了此事。

“臣妾明白自己出身不好,比不得皇后娘娘,是世家清贵教养出来的闺秀,饱读诗书……”她眼中含着泪,啜泣道,“可纵有千般不好,臣妾腹中怀着的终究是您的龙裔,若由着人这般戳脊梁骨,又该如何自处?”

“何况您心系社稷,这些时日不知操劳多少,那些酸儒却因几盏灯妄加非议,实在可恨。”

萧平衍七分火气成了十分,又是心疼又是震怒,当即令人传旨下去,严办此事。

在此之前,无论朝中党争如何,总翻不了天。

虽说秦家一蹶不振,但那确实是自家不争气,扶都扶不起来,在江南水患之事上被抓到要命的把柄;而赐婚没能成,也是穆家自己行事不断,猝死青楼,成了满京城的笑话。

可这书生,不过是连功名都未曾考取的白身,于帝王而言不过蝼蚁。

萧平衍也没料到,有人胆大包天,当街妄议尊上,自己竟连他的命都要不成。

初一的大朝会上,对于京兆府拖了数日、最终给出的“流放之刑”,萧平衍气得险些拂了长案,怒骂道:“你也想欺君不成!”

群臣缄默不语,大殿之中一片死寂。

“圣上明鉴,”京兆府尹跪伏在地,掷地有声道,“微臣依律行事,这些时日传召上元那夜一干人等问询,口供均记录在册,可随时查验。臣俯仰无愧,亦可公之于众,请天下共见。”

萧平衍脸色铁青,不断喘着粗气,指着他的手都在微微颤抖:“冯垣,你竟敢威胁朕……”

若遇着识趣的,不消两日,就能罗织出来重重罪状,不会伤及天家颜面,轻而易举就能要了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