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8章 朝堂之争【1 / 2】

位面天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哼,崔侍郎,你的那个家人,大概只是想回家享清福,而找的借口吧,我看,侍郎大人没必要将这等小事,扯上军国大事!”

崔宏一看,说话的人正是大魏开国二十一功臣之一,皇帝拓跋珪的宗室亲族,建国基石,尤其是在开国皇帝流亡期间,更是屡立战功,深得皇帝器重,朝堂之上地位非常显赫,他就是拓跋纥罗。

而崔宏这种后来人,根本不入皇室宗亲的法眼,因此他们才敢毫不忌讳地嘲讽他。

“上谷公说的有理!”

“是,有理!”

紧接着多位皇室宗亲,纷纷赞同,这些人里面,不乏陈留公拓跋虔之子,朱提王拓跋悦,卫王拓跋仪等人。

崔宏看着他们,就像一个侏儒看到了一群巨人一般,只得仰望,不敢造次。

但他内心深处,早已经有一万个不服了。

“各位元老误会啦,我这个家人并不是想回来,他只是详细叙述了云中城及周边发生的事,是下官分析出来的。”

“还是瞎猜喽,崔大人,朝堂之上议论的都是军国大事,崔侍郎的话,未免太儿戏了吧!”

说话的是西昌公庾岳,他旁边站着的内侍长庾和辰,是他的哥哥,俩人同朝为官,也是大魏开国功臣,显赫地位仅次于拓跋氏。

“没有,没有,下臣不敢!”

崔宏已经开始有些紧张了,没想到号称足智多谋的庾氏宗族的人,如此武断自己的推测。

然而这些人同样是不敢得罪的朝中重臣。

“崔侍郎,你也知道,朝中每日都能收到,来自云中城发来的无数的军情报告,为什么你之前没有分析出有大事发生呢,而偏偏是阁下的家人,一封家书,就让崔大人有了新的猜想呢?”

这次说话的更是皇帝拓跋珪的救命恩人,而且还是两次的征虏将军,穆崇,大魏开国功臣。

崔宏被气得说不出话,这纯粹开始找茬攻击自己了,但穆崇也是皇帝的宠臣,此时,还是只能憋在心里。

“就算有大事要发生,凭借我大魏数十万兵马,还在乎柔然蠕蠕的虾兵蟹将吗?”

安平公叔孙建,也趁机凑热闹,一同嘲讽崔宏。

崔宏此时脸色憋的通红,甚至偷眼看了看站在百官最末端的儿子崔浩,似有让儿子给自己解围的期盼。

上阵父子兵,年轻有为,且对木兰单相思的崔浩,见到父亲的窘境,心领神会。

“陛下,边关是否有大事要发生,现在确实不能妄下断定!”

崔宏一听,差点没背过气去,自己一手栽培的亲儿子,竟然附和他人反对自己。

于是,崔宏暗自窝火,心道:回家再找你小子算帐!

“不过,近日以来,盛乐城里多了很多边关逃来的难民,人数不下数十万之众,微臣查阅过户部档案,靠近边关的村镇,有记录的人口数,与难民数大有接近之势,就是说,边关的百姓,大部分都搬到了这里,这又说明了什么?”

崔浩话音一落,父亲崔宏这才喜形于色,原来这小子话还没说完,差点误会了他。

“哼,年轻人,此话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吧,城中难民最多万人有余,哪里像你说的那么多,不要妖言惑众,欺瞒皇上!”

此话一出,简直是大帽子乱盖,崔氏父子大吃一惊。

说话的人,同样是开国功臣,高阳公安同。

接着他又说道:“再说,不就是一些难民吗,我看他都是一群不愿种地干活的懒惰下贱小民,他们对我大魏毫无贡献,而且还只会浪费粮食,他们的死活,不是我们要关心的军国大事,哼!”

“高阳公说的对,再说,这么多年来,柔然人从来不敢进犯我边疆关隘,充其量一些不服管教的小部落蛮兵,绕进关内,进行一些骚扰,抢个村庄,杀个农民,根本不成气候,何足挂齿!”

又是一个大魏开国功臣,皇太后贺兰氏宗亲的外朝重臣,贺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