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绍市,是一个二线城市,不同于海城的繁华和摩登,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更为悠闲。
当然,这不意味着绍市是个破落的城市,它有它自己的市中心,市中心也是繁华的,霓虹灯同样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灯,令人炫目。
但它的节奏是相对缓慢的。
在这里,余好度过了她人生最为快乐的十八年。
傍晚的广场上会有一支支中年女士们跳着时下热门的舞曲,通俗而又朗朗上口的音乐从音响中传来,有些许失真,些许吵闹,但也给这个城市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临街的小店里有各色各样热腾腾的地方美食,时不时就会有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们来光顾。
他们穿着校服,嬉笑打闹,无忧无虑。
享受着美食,大谈阔论着梦想和未来。
余好到达绍市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傍晚。
出了火车站,她拦了辆的士,将行李放进后备箱,然后就上了车。
系好安全带,把身体埋进皮质座椅里,余好闭了闭干涩的眼睛,忍着旅途的疲惫往家去。
隐约是过了三个隧道,然后又过了长达半个小时的车程后,的士才有了停下的趋势。
等车到达目的地后,余好取出钱包,将车费付给司机后,又去车后备箱里取下她的两个行李箱,目送的士走远后才拉着行李箱往家走。
行李箱的万向轮跟水泥路面摩擦发出一些声响,不知为什么,余好有种近乡亲切之感。
这条路有些陌生了,但她知道,是属于她的路。
几分钟后,余好在一个院子前停下,她看向眼前的这个家。
这是一个在南方农村很常见的院子,院子周围有铁围栏围着,铁门上的锁也已经有了斑驳锈迹,或许是由于长时间没使用的缘故。
余好从包里拿出一个钥匙,开锁推门,推着行李箱迈步往里走去。
抬眼望去,院子两边原本种着的好些植物早已枯萎,枯藤缠绕着铁围栏,一派生机全无的景象。
余好抿了抿唇,在心里记下,得买些植物来,最好是买一株葡萄藤,夏天可以在绿色的藤叶下放一把摇椅,打着蒲扇,乘凉,她也喜欢吃葡萄。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余好回头一看,边上的路灯刚好亮了起来,一排排,很整齐,像是欢迎着她的归来。
蓦地,余好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了些许弧度。
回家的感觉,还不错。
三月里村子里的清晨,天蒙蒙亮时空气中会弥漫着淡淡的雾气。
伴随着的还有此起彼伏,似近又远的鸡鸣声,一声又一声。
余好睡得不太安稳。
房子里太久没住人,昨晚只来得及把她的那个房间通了通风,简单的打扫了一下。
可还是有股淡淡的霉味,萦绕在她鼻尖。
当鸡鸣声响起时,她索性起床,用冷水敷了把脸,开始洗漱。
从行李箱里翻了翻,她拿了件加绒的连帽黑色卫衣套上,配了条深色烟管裤,长发扎成马尾。
推开门,空气中弥漫着湿气,余好感觉自己的脸被扑上了一层细细的水雾。
她也不在意,锁上门,转身往村口走去。
村子里的人家不算密集,每户的格局都跟余好家大同小异,都有铁栏杆围墙围着。
比较注意隐私的人家,则会种上些攀藤植物,植物的生命力很茂盛,用不了多久,就会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围墙,既增加了观赏性,又满足了隐私。
这边的人家,说实话,她也不熟悉,几乎没有往来过,因为更早之前,她不住这。
余好走到村口的时候,看到一辆私家车已经停靠在那。
她点开手机上的叫车软件,仔细核对好昨晚预约的订单车牌号后,上了车。
坐上后座,驾驶座的中年男子操着一口家乡话,随意自在,“小姑娘,去中心陵园对伐?”
乍一听到家乡方言,余好还有些愣神,但很快又反应了过来,也跟着回道,“对,去中心陵园。”
说完,她将视线移向车外,不再交谈。
司机大哥颇有闲心,车里播放着广播,是戏曲频道。
就在一路的咿咿呀呀声中,车子慢慢驶向绍市中心陵园。
余好的目光淡淡的,即使很多店铺和建筑都和她记忆中的有了差别。
到达目的地后,她往陵园入口左边的一家卖祭祀用品的小店走去。
店主是一位老奶奶,有些年纪了,动作有些颤颤巍巍,手上的皮肤不再光滑,也没那么饱满了,还生出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老年斑。
“小姑娘,这么早啊,要点什么?”
“奶奶,帮我拿些祭品吧,香烛纸钱这些。”
面对老人家,余好多了几分好脾气,收敛了几分淡漠,想了想,她又补充道,“要两份。”
“哎,好~” 虽是上了年纪,但老奶奶的手脚还是很麻利的,不一会儿,就装好了余好要的两份祭品。
问过价格,余好拿出现金付给对方,然后才接过东西转身往园内走去。
陵园的石雕牌坊大门巍峨肃穆,余好一路目不斜视,穿梭在林立的墓碑中。
她脚步一步未顿,熟悉的仿佛逛自己家里一样,直到她在一座墓碑前站定。
墓碑的左右贴着两张照片,碑文是金色的,只不过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有些褪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