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布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吕梁不屑一顾,满心思想看苏秉灯笑话。
临安城水路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一个从水路逃走的贼人,可以从临安城任意一个地方上岸,根本无处可寻。更何况众人都不知道贼人模样,哪怕遇见了也是两眼一抹黑,擦肩而过不自知。
苏秉灯将所有的亲卫都散了出去,去追击那个毫无线索的贼人,无异于大海捞针,竹篮打水,结果肯定两个字:失败。
到时候寻人不得,赵中郎自然会怪罪于他,众亲卫也会埋怨苏秉灯,届时他这个狼牙将的位置还能不能坐得稳就得打一个问号了。
正月十四,卯时,临安城。
皇城东华门边上的四方馆,此时点卯正热闹,一日的早朝就在此地开始。
与此同时,全城亲卫搜捕正在如火如荼,各大水门,各方水池,但凡与白洋池联通着的都布上了亲卫之人,还调动了禁军和巡检司配合搜捕。
整个临安城在城门开启之时被唤醒了。
可苏秉灯倒是不着急,领着吕梁出了亲卫府便朝着市南坊而去。
市南坊民食街是临安城最热闹的早食街,顾名思义,都是百姓吃早食的地方,一般官员不会来此地。官员大多数都会在四方馆边上吃,因为那里点卯之时都会有高级别官员闲聊,听得一些风声,对于底层官员而言可能就是重大消息,有利于他们投靠和寻找关系。所以哪怕是再远,临安城混迹官场之人都会准时去四方馆。
吕梁对于四方馆还是比较熟悉的,而民食街却不是很清楚。
“我们不去捉拿贼人,来这里做什么?”
吕梁问话带着一丝不屑,甚至都没有带上称谓,更别说官职了。
因为打心底里,他就不服苏秉灯。
“跟着就是了。”苏秉灯没有理会,径直走到一家早食店。
店面很小,路边就撑了一根竹竿,挂着一块破布,上面写着“小饼子葱油大饼”七个大字。字是用红色布绣的,歪七八扭不成样子,但也算是这家店的招牌了。
桌子就摆在路边,苏秉灯抓了一把四块木头拼接而成的小凳子,吹了吹凳子上的落叶,一屁股坐了上去。
吕梁不明所以,带着些许怒气,坐在了苏秉灯对面。
店家小饼子见客人来,隔着两口土灶大锅喊:“客官来点什么?”
“小饼子,老样子!”
小饼子一听这熟悉的声音,连忙跑了出来:“苏使,好久不见。”随后便“咚咚咚”跑回屋内,准备吃食了。
苏秉灯这才不急不慢的开口:“别小看这家店不起眼,这里做的可是全临安城最正宗的葱油饼,饼上的那个大芝麻最香最黑。”
“你还有心思在这里吃饼!?”
“不吃饱,哪来的力气追贼人?”
苏秉灯接过小饼子递来的两张大饼,还有一碗咸豆浆,温润顺口,香咸适宜,能提一天的神。
“那我们边吃边走!”
“不急,给赵中郎一些时间。”
吕梁一脸雾水,本能地想要发怒,可听到赵中郎的名字时又强行将怒火压下,一屁股坐在苏秉灯面前,一边随手掰着大饼塞嘴里,一边等着看他究竟何为。
还别说,这饼确实好吃。
大风吹过临安城街巷,掀起了地上的尘土。初晨的阳光洒在左摇右摆的旗帜上,印出来五花八门的影子。
人来人往,苏秉灯时不时地抬头注视着街对面的那条昏暗的巷子,又大口喝着豆浆。
那个巷子,阳光都照不进去。
吕梁记不清楚那条巷子里面住着什么人,甚至连巷子的名字都不曾记得。
约莫一刻钟,一匹快马飞驰而来。
快马在苏秉灯面前停下,马上之人交给苏秉灯一个竹筒,竹筒上面画着红点,刻着两个字:紧急!
苏秉灯连忙打开竹筒,抽出纸条。
“巡防营和城门监登记石油与各家商户出入无恙,这是什么意思?”
“意味着我们要从鬼市去寻找线索。”
苏秉灯看了一眼吕梁,又用眼睛瞪了瞪他,示意他付钱。
“凭什么我付?”吕梁不服气。
“我前一刻还在你们亲卫大牢,现在哪来的钱?”
吕梁无奈,只好从腰间掏出几个铜板,放在桌上。
小饼子见了,忙上前阻止:“苏使吃我几个饼,我岂能收钱,那不让我们那些兄弟笑话吗?”
“你得养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