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29章 进击的沈默【1 / 1】

十六夜键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人,你的意思是,天珠的消息,是苏淮雪故意传播的?”

“这不很明显吗?”沈默指尖点了点桌面:“她知道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报复苏家,所以把天珠的事爆出来,让那些江湖人去找苏家麻烦。”

“只是……她这样做,似乎反而帮了苏嫣然一把,苏嫣然以此为借口,把苏家搬到京城,三皇子为了顺理成章接收苏家财产,与苏嫣然成亲,如今已经贵为皇子妃,享受荣华富贵。”手下说出自己的理解。

可沈默却冷笑一声:“你真觉得苏嫣然嫁给三皇子会幸福吗?那些谣言你没听说过?现在全京城都在说三皇子娶了个残花败柳,不管是不是谣言,三皇子的脸却是丢了,这甚至还会成为三皇子竞争皇位的阻碍。”

还有一点,沈默没说,他看得出来,三皇子娶苏嫣然,这背后还有夏皇的手笔。

夏皇痴心武学,却卡在宗师多少年了?

如今天珠这个秘宝出现,他难道不心动?

可现在,三皇子和苏嫣然前脚刚成亲,后脚就曝出消息,天珠是一枚丹药,已经用了。

甚至沈默怀疑,那个阿银的出现,也是洛荧安排的。

他猜测,洛荧从苏淮雪那得知天珠的存在,所以故意安排阿银接近苏嫣然,俘获苏嫣然的芳心,从而得到天珠。

毕竟,阿银的几次出现,真的是太巧了。

第一次在京都城门口,当众突破宗师,“无意间”说出那些话,让大家确认天珠就在苏嫣然手中。

第二次,大家忌惮阿银这个宗师,不敢对苏嫣然动手,结果没多久,就传出消息,阿银去无帝城挑战,尸骨无存。

阿银身死,江湖人再无顾虑。

第三次,已经死去的阿银,现身抢亲,当众突破大宗师,与苏嫣然当众做出亲密动作,这无疑是在狠狠打脸三皇子,可下一秒,阿银又死了。

他这一手,证明了天珠的确能帮人突破大宗师,再次死去,又一次让苏嫣然失去保护伞。

失去大宗师保护,苏嫣然的状况可谓是群狼环伺,身怀能够突破大宗师的秘宝,能护住她的只有大夏朝廷。

所以苏嫣然只能再次转投三皇子怀抱,而三皇子,为了帮夏皇得到天珠,也只能原谅苏嫣然。

两人面上一副恩爱的样子,但因阿银产生的芥蒂已经出现,裂缝只会越来越大。

紧接着,接连曝出苏嫣然非完璧之身。

还曝出天珠其实是一颗药,已经被苏嫣然吃下,通过男女那档子事,可以把药力灌输给了阿银。

这样一来,苏嫣然作为保命符的天珠没有了,又因为阿银抢亲引得三皇子厌恶,她在三皇子府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

这计划可谓是一环扣一环,让苏嫣然一步步踏入深渊而不自知。

而那个再一次死去的阿银……恐怕又是假死吧?

沈默单是想想就觉得毛骨悚然。

更可怕的是,这只是针对苏嫣然的计划,那针对三皇子的呢?

看到郑环珠出现在两人身边,沈默猜测,之前许敬之搞出来的事,恐怕也是洛荧在搞鬼。

这小女孩很有可能是平王那边的人。

她针对三皇子的计划,绝对不止这点程度,如果再让她进行下去,恐怕整个大夏都会陷入混乱。

越想,沈默越觉得背脊发寒,很想立刻下令逮捕客栈里的三个女人。

但沈默在顾虑一个问题。

洛荧三人这些天都没有任何动作,这是不是说明,她们的计划已经展开,会自动往下执行,不再需要她们亲自动手?

那逮捕她们还有什么意义?

从她们口中问出纤细计划?

问得出来吗?

沈默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动手,然而当他带人冲进客栈时,三人已经人去楼空。

毕竟他天天这么盯着,洛荧想不察觉都难,怎么可能不防他。

既然他盯着自己,那自己就让阿银反过来盯着他。

知道他要动手,洛荧不跑才怪。

布局已经完成,她也没必要继续留在京城。

扑了个空,沈默回去又把事情重新捋一遍,然后他又发现一个令他毛骨悚然的细节。

替阿银收尸的,是大吴国师周洪。

这是不是说明平王已经和大吴勾结在一起?

如果是真的话,那这次大夏与大吴的贸易,是不是有鬼?

大吴缺粮,用战马换粮食……这其中能有什么猫腻?

很快,他又否决这个猜测,平王许啸不可能通吴叛国,就算他想,大吴也不会答应,毕竟许啸当年设计大吴,坑人家出兵,战争赢下之后,又忽然大吴藩王造反,被大夏夺取胜利果实。

这些年还不断入侵大吴边境抢掠。

如果说让大吴选出一个最恨的敌人,那肯定就是许啸。

吴人恨不得将许啸千刀万剐,怎么可能与他合作,大吴朝廷如果这么做,绝对会引起民愤的。

因为一切都是沈默自己的猜测推测,没有证据,也没有抓到人,他无法上报,只是写了个奏折提醒夏皇。

然而这时候,人缘差的坏处就体现出来了。

他的奏折,被人给过滤掉,直接扔垃圾桶里。

接下来的时间,沈默想继续追查洛荧的报复三皇子的计划是什么。

然而还没查多久,就被人弹劾玩忽职守不务正业。然后手里被人推过来一堆需要处理的案子。

许敬之已经回到北地三州,平王再无顾忌,眼看就要造反。

大夏自然全力备战,为了得到更多战马,没等大吴开口,大夏主动增加交易额。

仅是一次交易,几乎就交易走大夏朝廷三分之二储备粮。

储备粮没了三分之二,朝廷自然要征收粮食,这一次把百姓手里的存粮要走了一半。

同时,为了应对北方寒冷的天气,夏皇下令多种些棉花。这导致种植粮食的人更少了。

而且,明知道平王要造反,大夏不可能坐以待毙,抽调大量兵马去北方镇守。

可平王却特别沉得住气,继续在北地三州苟着。

因为北地三州已经被封锁,在大夏各地收购的粮食无法运进北地,平王直接下令让他们把粮食就地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