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6章 斯文,不存在的【1 / 2】

胖青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税?

朝廷增税。

这一下木盼总算是云田村的百姓为什么那么辛苦还过得这样苦了。

天灾加上人祸,国库空虚,想要充盈国库的办法增税是其中一种,让老百姓的东西进国库。

朝廷只要发布增税令,各地官员就只能照办,不照办就会革职贬黜。

老百姓日日劳作,若是收成好还好,若是老天见不得好来了个坏天气,影响收成,那么除去上交的粮食,基本上剩不了多少,可以说撑不到下一个收成季。

沉重的赋税就是要老百姓的命,朝廷把那么重的担子全压在贫苦百姓身上,让老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民不聊生。

想到这里她的心情变得沉重,她之前并未关注过这些,因为她有一位秀才父亲所以从不需要担心赋税。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通过三试(县试、府试、院试)的书生被称为秀才,身份在官之下,在民之上,比普通老百姓享有更多特权。

秀才犯法,县官不能随意逮捕询问,有些地方的秀才上堂不需要跪县官。

要说秀才最直接的特权,那就是免除赋税。

家中只要出了一个秀才,不仅不用赋税,还不用交粮。

若是朝廷有什么重大工程,需要大量壮丁,官府会派人抓壮丁,秀才却不用担心这些。

她家就是这样,因为秀才父亲不需要交税,自己赚多少都是自己的,以至于她家没有那么多劳动力,却可以过得比云家好。

可是啊,读书太难了,学堂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

对于老百姓来说让孩子上学堂,不仅仅失去一个劳动力,还要给学堂的先生准备束脩。

日子都过不下去了,哪里还能准备束脩,又哪里能失去一个劳动力。

就算勒紧裤腰带准备好束脩,顺利上了学堂开始寒窗苦读,寒窗十年可不一定能通过三试。

县试、府试、院试这三试甚至都算不上是科举。

科举科举,考中举人的乡试(春闱)才是科举的第一步。

前面的三试只是获得参加科举的第一步,只有通过这三次考试,得了秀才的身份才有资格参加真正的科举考试。

即便如此,三试也不是那么好通过,若是一次不通过,再考一次就要等三年。

这里面需要花费的银钱,哪里是这些贫苦老百姓能负担得起的。

穷苦百姓想要出头何其艰难,如今赋税又重,光是养活自己便已经累死累活。

而这样的情况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贫农的后代会重复过着贫苦的生活,没有出头之日。

如今想想,她父亲真的身在福中不知福,拥有秀才的身份,享受不少优待,不需要辛苦劳作只需要在家读书即可。

即便这样还是对生活心生怨怼,开始郁郁不得志,开始嗜赌,开始成为赌徒。

家中那么多的圣贤书都没教会他珍惜这一切,而贫苦的老百姓连珍惜这一切的机会都没有,一生忙忙碌碌只能勉强活着,想想都觉得世道不公。

更可笑的是赋税加重就是这些读书人的成果。

赋税加重为的就是国库,为了让皇宫那些人和京城那些官能继续之前的奢靡的生活。

明明只要缩减后宫开支,避免宫中的奢靡浪费,减少宫中不必要的各种赏赐,少建一些行宫,国库自然浪费得没那么快。

除此之外还可以整治贪官污吏,随便抓一个朝廷硕鼠,该处决处决,家产全部收入国库,就已经能把国库填满一角。

实在不行又可以从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的商人入手。

可以增加老百姓的赋税,为什么就不能增加对商人的税收。

明明有那么多充盈国库的办法,偏偏对最无能为力最辛苦的老百姓下手。

她读了些书,却始终不知道这世道是怎么了。

——

木盼吃着简单的早膳,目送他们去田里干活,转头开始收拾桌子和碗筷。

饭菜没什么油水,轻易就能洗干净。

“盼儿,我去菜地里,家里这些事儿就交给你了。”

说完云母去了菜地,木盼把家里收拾一遍后开始做衣服。

镇上成衣贵了点,云家没什么家底,能省一个铜板就省一个,买回来的料子自己抽空做。

云家的针线实在是太简陋了些,她在家用的针线都不错,大针小针都有,各种材质的绣线也齐全。

云母给她的针线,都是一些比较粗糙的。

不过想想也是,这个小山村的村民穿的都是粗布麻衣,好些已经洗得发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