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电风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日一早,长孙无忌进宫上朝,本来他想早朝后先探探李世民的口风。
可是不知为何,李世民老躲着他,就让长孙无忌颇为不解,等想找个私下的时间,去李世民的御书房问,皇太妃的侍女琥珀拦住长孙无忌的去路。
“齐国公,皇太妃有请!”
长孙无忌注意到琥珀凝重的表情,心里莫名一咯噔,快步到了皇太妃寝宫。
皇太妃见了长孙无忌,也不寒暄,直接将昨日发生在自己这里的事情,告诉了对方。
“什么?陛下反对冲儿和长乐的婚事,还跟太妃动怒了?这,这没道理啊!”
长孙无忌一脸惊讶,不敢置信,皇太妃也是一脸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
“哀家也觉得奇怪,无忌,昨夜哀家思来想去,会不会是你在无意间,触怒了陛下?”
长孙无忌眉头一挑,沉吟半晌,连连摇头,“此事断无可能,这段时间,我一直都尽忠职守,与陛下相处的时候,也恪守君臣本分。”
“昨日在御书房的时候,还与陛下有说有笑的,当时房玄龄等人也在,不能啊……”
长孙无忌认真思考了,自己最近几天和李世民之间的相处,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会在哪里得罪李世民。
皇太妃眼中费解更浓,“哀家是相信你的,可是陛下的举动,着实令人难以揣测。”
何止是难以揣测,这简直就根本让人想不明白,长孙无忌头一次有种帝心难测的感觉。
事实上李世民没有长孙无忌那么的帝心难测,只是因为李福的缘故,而且今日李世民确实是有要事处理。
吐蕃派来了他们的丞相为使臣,代表他们的大王松赞干布向大唐求亲。
对与吐蕃求亲这件事,李世民想要听听李福的想法,所以下朝之后,李世民就召见了太子李福,李福一如既往没发表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但是内心里却吐槽开了。
【这时间点不对啊,怎么禄东赞这么早就来大唐求亲了?难不成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
【唉,不管了,反正李二那蠢货肯定会答应联姻的,由此拉开大唐与外邦联姻的序幕。】
【话说最后嫁给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叫啥来着?好像是李成彤,对,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儿,李二那老货是绝对不可能嫁自己女儿入吐蕃的。】
【可怜这对父女,李道宗还好像亲自把李成彤送进了吐蕃,然后就开启了文成公主苦逼的一生,吐蕃也开始跟东瀛一样,从这次联姻中获得了天大的好处。】
【唉,李二这老货,总是不干人事,还总喜欢祸害千年,真不知道为啥后世说他是千古一帝,在我看来,千古贻害才对!】
朕又干什么了?怎么就贻害千年了?李世民一脑门子黑线。
他发现在太子李福眼里,自己总是在做错事,而且做的都是那种遗臭万年的大错事!
但同时李世民心头很是震惊,因为确实如李福所想,他决定与吐蕃联姻,人选也已经订好了,甚至今日晨间自己才敲定了赦封的公主号,就是文成。
为了应对吐蕃的求亲,李世民专门从宗室中选定一位貌美如花的适龄公主,正是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李成彤。
可是整件事直到现在都处于绝密状态,李世民甚至都没与房玄龄等人提过,只是早朝时隐晦告诉了江夏郡王李道宗。
李世民相信江夏郡王李道宗,不可能这么快就把消息传递给李福,因为江夏郡王李道宗行事最为低调,几乎从不与宗室来往。
可问题现在李福一口就曝出,自己要嫁的公主,就是江夏郡王李道宗之女李成彤,而且封号文成他也知道了,就让李世民十分震惊。
“太子,你对吐蕃这次求情,有没有什么自己的看法?”李世民强忍着激动,询问李福。
他这么问是有目的性的,有了上次东瀛遣唐使的事情,李世民知道,必须这么问才能够搞清楚,吐蕃究竟对大唐有什么狼子野心。
“此乃国家大事,一切单凭父皇乾纲独断!”李福一脸谦恭,一副唯命是从的样子。
他现在是太子,对于国家大事没有决定权,没必要为此得罪李世民,李世民喜欢就嫁呗,反正只要不是嫁李明达,他都觉得无所谓。
李世民还想问点什么的时候,李君羡忽然匆匆赶来,“陛下,房相与吐蕃丞相禄东赞,在侧殿等候。”
听到这话,李世民微微眉头一皱,看来吐蕃这次决心很大,禄东赞应该是没找到鸿胪寺寺正,就直接找上了房玄龄。
从百骑哪里,李世民已经知道,松赞干布这次派来他的丞相,敬献给自己五千两黄金和珍宝无数,就是要求娶大唐公主联姻的。
本来基于国事,和大唐目前的态势,答应松赞干布求亲,附和大唐的战略需求,毕竟未来的大唐攻略都是向东发展的。
可是今日李世民从李福的心声中,所听到的内容,却让李世民有些犹豫。
“去,让卫国公和英国公一起过来侧殿。”李世民挥手示意,李君羡立刻去了。
看到李世民有事,李福赶紧拱手:“父皇,您既然有要事,那儿臣就退下了。”
“不必。”李世民眼疾手快,一把拽住想溜的李福,“你是鸿胪寺寺正,正好随朕一同会会那位吐蕃丞相,顺便帮朕出出主意。”
“啊?”李福一听还要跟着,顿然哭丧着脸,他想不通李世民带上他干什么,他能出什么主意!
到了侧殿,李世民和李福踏入大殿之中,一副异域打扮,长得精瘦黝黑的吐蕃丞相禄东赞,立刻冲李世民躬身行礼。
李福一眼就看到,禄东赞在行礼的时候,眼底那一抹不屑的光芒,心中顿时了然。
此时的吐蕃,其实打心里瞧不上大唐,求亲也是为了战略需要,他们对大唐的认知,还在贞观初年,因为那个时候的大唐,差一点点就被突厥给灭国了。
尽管随后李世民灭了突厥,可是那场仗打得很险,如果不是李靖指挥得当,谁胜谁负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