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桓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却不知是哪三策?”
何晏立即说道:
“上策,是先从我等势力最为充沛的豫州下手,此地乃曹氏龙兴之地、且有仲恭照应,改制最为容易,但缺憾是见效较慢,若要在全天下慢慢完成变法,恐怕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之期;中策,是同时在豫州和司马氏老家河北一带进行改制,此举双管齐下,若河北官员迁延贻误变法大计,就会与豫州形成鲜明对比,届时对那些不从变法之人要抓要杀,都就有了充足的理由,遵循此策,十年之内便可完成撤郡事宜;下策,乃是直接大刀阔斧的从司马家势力最大的河北之地——司州之北、并州、冀州入手,如若成功,则天下再无任何阻力,五年内天下州郡皆可完成撤郡,见效最快,但此举也极其冒险,如若失败,我等定会被所有氏族孤立,陷入危地!”
曹爽听了何晏的想法后,心中思绪万千,他低头望着方才从鬓边揪下的一缕白发,陷入了人沉思。自己已经年过不惑,早已青春不再,哪里能坐等的了十几年二十年!
曹爽思忖了片刻之后,看着何晏说道:
“孤决定,先行分割司马一族盘根错节的河东郡!”
何晏闻言,心中一惊,他打算开口劝谏之时,曹爽的犟劲又上来了:
“平叔不必多言,我意已决!”
何晏看着眼神坚定的曹爽,心中感到了些许惶恐,他似乎有些后悔说出这个下下策。他原以为曹爽必定不会选择此下策的。曹爽的脾气近年来变得有些古怪,他心情好的时候,再难听的话似乎都能听得进去——前些时日四公子曹则想委托卢钦为自己做媒娶妾,可卢钦却直接来到大将军面前,狠狠指责了四公子一番,大将军当时心情不错,非但夸赞了卢钦,而且还狠狠教训了四弟曹则一番。
可当他心情差劲或心生急躁的时候,则是半句好话听不进去,当初自己举荐王弼,以及方才自己想要劝谏之时,都是这个样子。
何晏叹了口气,没办法的他只能遵从曹爽的意思,毕竟这些年曹爽权威日渐深重,自己与他也早就不是单纯的友人了。
曹爽此刻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他问道:
“对了平叔,先前我等商议的,先让各郡的闲散郡官下任县官一事,可有着落啊?”
早就有所准备的何晏听了这话,从袖中取出了第二份拟定的名单,递给了曹爽:
“大将军,在下在拟定各地官员态度名单的时候,已经让尚书台的郎官们一并统计了支持变法、自愿下放各县的人选,这是名单,还请大将军过目!”
曹爽闻言大喜,急忙接过了那份名单:
“下放县官郡级官员名单如左:
新任氐池长崔游,氐池县隶属凉州张掖郡
新任清河令徐季龙,清河县隶属冀州清河郡
新任赵令王俊,赵县隶属冀州常山郡
新任安德令刘长仁,安德县隶属冀州平原郡
新任广川长岑文瑜,广川县隶属冀州渤海郡
新任闻喜长沐云,闻喜县隶属司州北河东郡
新任襄陵令沐仪,襄陵县隶属司州北河东郡
新任大阳长朱南,大阳县隶属司州北河东郡
新任平陆县令贲伯玮,平陆县隶属司州北平阳郡
新任外黄县令高覠,外黄县隶属兖州陈留国
”
曹爽看完名单以后,不禁念叨道:
“沐云、沐仪,济阴太守沐并的两个儿子,竟然都自请下放了,沐家真可谓是满门忠良。崔游?孤记得,他应该是清河崔氏的旁系子弟吧,他的两个族兄襄阳太守崔述、南阳太守崔随,都是大儒崔德林的儿子,现如今都是我们变法的得力人才,有了他们,清河崔氏氏族应该不会再阻挠变法了,很好。”
何晏笑着说道:
“像徐季龙、王俊、刘长仁、岑文瑜、朱南、贲伯玮、高覠,也都是当地有名的青年才俊啊!”
曹爽点了点头道:
“沐云、沐仪、朱南三人都自请担任河东郡的县令,这正好对我等分割河东郡极为有利!此次变法,孤就要先拿河东郡这个氏族盘踞的宝地开刀!”
【注一:此两份名单为笔者自行考证,个别人物官职略有虚构改动。高珣为虚构人物。凉州刺史王浑王长源为竹林七贤之一王戎之父,尚书郎王浑王玄冲为荆州刺史王昶之子,读者注意区分。】
看着曹爽自信无比、踌躇满志的模样,何晏心中没来由的闪过了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易察觉的担忧。
就在两人长叹改制大事之际,大将军府家宰孙谦入了大堂,递给了曹爽一份紧急邸报:
“大将军,这是自荆州八百里加急送来的紧急军情!”
曹爽、何晏两人一听八百里加急,心中惊了一跳,曹爽夹手夺过军报,览目望去,只见军报上写着:
“吴将朱然入侵柤中,大魏偏将军、柤中夷王梅敷及其万余家部曲大败于吴军,折损数千,柤中官民万余户渡沔水北逃!”
曹爽看完急报后,脸色大变,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放开手脚变法,东吴又来给自己添堵了。
何晏看完军报后,立即谏言道:
“大将军,此事事关重大,以卑职之见,应当立即举行朝议,商定对策!”
曹爽不知可否,当下便携带着手中的军报紧急入宫面圣去了。
当曹爽见到皇帝后,此时邸报也已经传到了曹芳的手中,曹芳立即便下诏传来了太傅司马懿、司空高柔、太尉蒋济、骠骑将军刘放、卫将军孙资、兵曹尚书陈泰,以及曹彦、司马骏等一众常侍来到了太极殿东堂。
众人到齐以后,皇帝首先将目光移到了曹爽的身上:
“此次朱然悍然北犯,不知大将军以为应当如何应对?”
曹爽思忖片刻之后,开口答道:
“听闻征南将军王昶已经派了大军,正在与朱然对峙相持,吴军暂时应该无法继续北上。如今的关键问题,是向北逃窜的百姓和沔南夷王梅敷那三万家部曲应当如何安排。以微臣之见,如今吴军正对沔南二百里河谷沃土虎视眈眈,如若夷王梅敷部曲不继续修守沔南,反而羁留于沔北,时日已久必定安于沔北而不敢返回,如此一来沔南沃土必定空虚,终非长久之计,因此臣以为应当立即下诏命夷王率其部曲返回沔南大寨,方为上策!”
皇帝听了曹爽的话后,觉得颇有道理,这时太傅司马懿开口了:
“大将军此言差矣,此时夷王部曲北撤,正合兵法‘坚壁清野’之计,吴贼找不到可以劫掠之百姓,时日一久必定南归,届时再令夷王返回。如今若贸然令他们返回沔南,必然再次招致吴军,以老夫之见,应将他们暂且留在沔北,才是万全之策!”
曹爽眼神倨傲,看着司马懿,冷冷的反驳道:
“太傅难道是想将沔南二百里沃土拱手让给东吴吗?”
司马懿此刻并不示弱,同样冷冷的盯着曹爽:
“但凡天下之物,都是置于安地则安,危地则危,兵书云:‘成败在形,安危在势,形势乃御众之要,不可不详。’假设吴贼遣二万人阻断沔水,三万人与沔南诸军相持,另外再遣一万人走陆路钞掠返回柤中的夷王部曲和百姓,君将何以救之?”
曹爽此刻来了犟劲,依旧态度强硬,他厉声言道:
“如若沔南过于空虚,而为敌军所占据,君又将如何担当此责?!”
司马懿见曹爽态度如此强硬,自然也就不再劝阻了。
皇帝见无人再反驳曹爽,犹豫了片刻之后,终于还是下了诏令:
“着令夷王梅敷,即刻率领麾下三万户部曲返回沔南,协助荆州大军抵御吴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