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17章 文能提笔安天下(二)【1 / 1】

来一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宦官骄纵违禁,不受惩戒,守卫忠于职守却要被杀头,这不是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了嘛!

于是翰林院侍读陈宝琛便仗义执言,拟疏上奏,措词还颇为激烈,甚至还将原本一件太监与守卫之间的冲突,延展开来,直言太后处事的公正性。

当时还是陈宝琛下属的张香涛知道了此事,便担心上司此举大是不妥,别人没救出,自己还搭了进去。

于是连夜写了八个字,命人送去陈府。

福三未曾听说过这等趣闻,问道:“他写的是什么?”

王壬秋轻轻道:“附子一片,请勿入药。”

“这是什么意思?”

福三不明白。

王壬秋点了点杨皙子,说道:“你来讲。”

杨皙子道:“附子,应该是药材的一种,这话表面上说去掉一味药,实则是请陈宝琛就事论事即可,别将事态扩大,牵连到太后处事是否公允上面。”

“不错!”

王壬秋很满意,杨皙子的帝王之学没有白学,对这官场手段已是大有心得。

福三却有些不以为然,这文化人说话啊,还真是高深莫测。

“那些侍卫后来如何了?”

比起做官的学问,福三更关心的是那些个守卫的下场。

“张香涛另写了一份奏折,言辞恳切,委婉含蓄,说了历朝历代的阉人之祸,又说了本朝宫禁森严,治理有方,这全是太后之功,再详细附录了那件争斗之事旁观人的言证,让此事终于真相大白。”

王壬秋见福三志不在此,便用简洁明了的话,直接说出了结果。

“那便好。”

福三听得圆满解决,就不再打岔,继续听老师讲张香涛的生平。

没过几年,张香涛以内阁学士外放山西巡抚,任上三年,政绩卓著,朝野俱是欣喜,这国家又出了一位大才。

“你们可知,他不仅治国有方,领军更是出类拔萃!”

“什么?”

王壬秋的话让两位弟子精神为之一振。

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兰西自越南攻入广西,当年十二月,攻占镇南关,西南战事弥漫。

当时还在山西的张香涛,密切关注朝中态度和外资局势,于十一月三十日,接连上表奏折,提出了决战计、顾根本、策敌情、择战地、用刘团、务持久、散乱援等建议,还提前布局了两广、云贵甚至香港各地的情报体系。

次年四月十二,上谕:著来京陛见。

五月二十二,授署理两广总督,赴西南前线主持战局。

张香涛赴任便调刘永福的黑旗军配合西线战事,起到了显著效果,围困占据宣光城法军长达三月,首战告捷。

光绪十一年二月,落于下风的法兰西增兵越南,由波里也领军两个旅团约上万人向清军突袭。

广西巡抚潘鼎新不战而逃,战略要冲谅山被法军占据。

二月初三,法军攻打镇南关,守将杨玉科力战身亡,清军失去西南门户。

张香涛大怒,弹劾潘鼎新,革去了他巡抚顶戴,另外急调年逾七旬的名将冯子才,帮办广西军务。

冯子才不负重望,亲赴前线勘察地形,利用有利地势构筑了防御阵地,建成了一道长三里,高七尺的石墙,将四万余清兵悉数部署在阵地上。

三月中旬,法军绕道镇南关北,妄图迂回偷袭,冯子才洞察敌情,调兵及时挫败了法军意图。

十九日,探得法军分兵去攻打龙州,冯子才于二十一日夜袭法军,毙敌无数。

二十三日,法军总攻,以第2旅为主攻力量,剩余部队为预备队。

上午九点,在炮火掩护下,法军接连攻下三座清军堡垒,气势高涨。

冯子才在现场督战,临危不乱,调兵遣将,指挥若定,清军有他坐镇,全都奋力杀敌,力战不退。

下午四点,清军苏元春,率援军抵达,王德榜部亦自侧翼夹击法军,战局逐渐向有利于清军的方向发展。

次日凌晨,法军统帅分三路再次发起进攻。

冯子才传令各部:“有退者,皆斩之!”

两军战至酣时,冯子才持大刀亲自上阵砍杀,激起清军斗志,齐齐冲向法军,两边进行白刃格斗。

战至正午,双方弹药皆尽,拼得就是血勇,比得就是毅力了。

法军人越打越少,终是不敌,狼狈败退。

冯子才率部乘胜追击,三日后夺回文渊,六日后光复谅山,重伤法军将领尼格里,击毙法军数千,随后又将法军残部一路驱逐至朗甲以南。

西南光复,是为镇南关大捷!

“好啊!”

福三大声叫好,纵是他再恨清廷,听得此等扬眉吐气的畅快事,还是会感到大有面子的。

这是近五十年来,满清极为罕见的外战胜利,赢的还是号称陆军无敌的法兰西,要知道这场战役的结果传回了欧罗巴,直接就让法兰西那时的茹费理内阁倒了台。

作为此战的最高领导者,张香涛自然是赢得了朝野的一片赞誉,经此一役,“香帅”之名无人不知,其官场上的声势,也一度跃升至了天下疆吏之首。

“真人杰也!”

福三真心佩服,他军伍世家,庚子之难时也见识过洋人的枪炮之威,明白正面硬撼洋兵,而且还是陆军战斗力拔尖的法兰西,最后还能战而胜之,这有多么不容易。

“不止于此,张香涛此人,书读得好,官做得好,仗打得好,这已经是世人皆知,但是要我来说,他的最大的长处啊,还在别处!”

王壬秋抚着花白的胡子,缓缓评价。

福三与杨皙子对视一眼,不由咂舌,读书读出个探花,做官做到了督抚之首,打仗可以击溃法兰西,如果这些都不是最大的长处,那还能有什么吗?

见弟子不解,王壬秋道:“他最大的长处是重教育、兴洋务,实干强国!”

光绪十三年,广州多家书院在他的主持下开办,他甚至为了聘用有识之士不惜开罪了朝中重臣和太后身边的大太监。

光绪十五年,湖广总督任上,他成立了自强学堂、武备学堂、农务学堂、工艺学堂等等一系列新式学堂。

可以这么说,中南、西南各地大半新式学堂,皆是在他的支持下开办起来的,这些学校,为神州大地培养了不计其数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