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47章 从中斡旋【1 / 1】

山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日新这几天都在办公室里研究全国各地政府关于新能源汽车招商的优惠措施,由于这类优惠措施都属于保密协议,他在网络上根本无从查找,只得根据苏志诚提供的文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测算。

根据君天多年来的运行模式,一旦董事局做出了投资决策,林日新这个执行总裁必须针对这项投资进行全面的分析测算,包括国家政策走向,市场预期,内在风险以及资金保障等等方面,然后再制定投资步骤,确保让风险降到最低。

从他内心来说,他一直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感到不十分的放心,尽管他也对倪大路的干事创业激情比较欣赏,但这隔行如隔山,虽然国家层面这几年出台很多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可是,他知道国家政策的扶持也会导致社会资本盲目投资,因而很可能会造成行业产能过剩,进而形成内卷。他看着材料左思右想,忽然想到了一件往事。

几年前,国家大力扶持光伏产业,欧美国家对这个产业政府补贴也很大,一旦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利润率将会很高。所以,当时全国各地的光伏生产简直有风起云涌之势。也有几个自称在国内光伏研究方面领先的大学教授,找到君天集团,说他们提供技术,让君天投资生产光伏产品,并信誓旦旦地保证,如果君天公司生产的光伏产品进不了国际市场,他们的技术报酬分文不取。

可是,当赵向军就进军光伏市场的问题,征求林日新意见的时候,他却坚决反对。他认为光伏产业本身技术含量不高,投资门槛也不高,既然大家知道其中利润高,大量的资本将会在这里积聚,君天作为跟风者,一下子也不可能研发技术含量高的拳头产品,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后果将不堪设想。他还说:

“老赵,有时你所看到的繁荣,其实不过是过度投资形成的泡沫,当泡沫散尽,所有的投资将也会像泡沫一样烟消云散,剩下的只会是一地鸡毛。”

在他的反对下,赵向军最后把对光伏产业的投资否决掉了。

果不其然,国内的光伏市场经过短暂的繁荣之后,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调整了光伏补贴政策,并对国内一些光伏生产企业实行反倾销调查,整个光伏市场立刻就陷入了低迷状态,那些跟风涌入光伏行业的中小企业一下子跌入了产能过程的深渊。就在此时,本来对光伏产业十分支持的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收紧了光伏产业方面的信贷资金,结果,光伏生产一时间哀鸿遍野,很多企业资金链瞬间断裂,无法维持运营,大部分都陷入了倒闭清算风潮之中。

有了这次的成功的研判,他更倾向于稳健投资策略,但这稳健投资的理念也经常被赵向军揶揄,说市场形势瞬息万变,有时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就是贻误战机。而今年以来君天公司业绩的下滑,更是让他稳健投资的做法备受公司一些人的争议。尽管如此,他仍尽量坚持自己的观点,说市场运营如逆水行舟,不能有丝毫大意。可既然赵向军代表董事局的做了决定,他必须执行,他必须尽快就投资新能源汽车板块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尽管苏志诚的拿出的初步方案比较详尽,可林日新总还觉得有纸上谈兵之嫌。造新能源汽车对技术要求相当高,苏志诚的团队仅仅是在汽车电机研发这块比较专业,而汽车底盘、外观设计以及操纵系统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却还没有仔细的对接,虽然,苏志诚拍着胸脯说自己很快就能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聚集国内一流的研发团队加盟飞马汽车,可他的话里到底有没有水分,林日新一时还无法判断。上次在圩江口围垦区考察,他故意就待遇问题试探了一下苏志诚,哪知他说自己根本不考虑待遇,还在赵向军面前当场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干事业的人,这样唱高调,不免让林日新心里对他多了一层心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个人如果不为了自身的利益,那么他肯定会有其他更多的考虑,虽说倪大路一直在他面前说苏志诚是一个大格局的人,但知人知面不知心,一旦新能源汽车生产开始上了马,苏志诚如果再谈起了什么条件,或者在运作当中做起了什么手脚,该做怎么监督呢?真到了那时,恐怕没把他一炒了之这么简单,那样的话对君天的伤害将是巨大的。

林日新思前想后,各种担心和顾虑在他的脑海里缠绕,他始终无法静下心来把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整个思路梳理清楚。前几天,圩江口管委会已经就招引君天的飞马汽车入住草拟了相关优惠条款,本来,按照他的工作风格,他会很快组织人员进行审查,然后迅速作出答复,可是,由于他心神未定,所以,这个条款他还一直没仔细琢磨。

坐着思考久了,林日新感觉要站起来走走,并且最好找个人聊聊,于是,他想到了莫立新。由于他的办公室在9楼,而莫立新的办公室在7楼,他今天也不打电话让莫立新上来,自己就走到了7楼。

当他经过7楼员工办公室的时候,那些员工突然起身鼓起掌来,他身前身后看了一下,也没见什么异样,他不禁大感诧异,就问一个和他有点面熟的员工:

“你们这是怎么啦,我们平时都是同事,我过来,你们为什么鼓掌?”

那个员工挺着胸膛,说:

“您是我们公司的高级领导,您的到来,我们必须要鼓掌,以表示我们大家对您的尊重,这是我们公司张总要求的。”

“那个张总?我怎么不知道?”

“张海涵张总,他说我们君天要向世界五百强进军,首先必须要从员工的行为礼仪上向世界五百强看齐,他还说这也是我们君天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什么什么?什么时候这种形式主义也开始在君天公司蔓延了,你们都坐下,以后我们公司任何人经过你们这里,你们都不要鼓掌,我们君天不需要这样的形式主义。”

岂知,他的话还没说完,那些员工又鼓起掌来。林日新很生气,大声说:

“我让你们不鼓掌了,你们的掌声为什么还这么热烈?”

“张总指示,我们对领导的讲话必须报以热烈掌声……”

林日新的气不打一处来,他正无可奈何之间,莫立新从办公室出来了,于是两人就进了莫立新的办公室。

莫立新赶紧为他泡上茶,然后问道:

“林总,看您的脸色不太好看,你过来是找我吗?”

“立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一进门,这一大帮人就给我鼓掌,这像什么嘛,不行,你马上打电话给张海涵,让他立刻过来,我倒要问问他是为什么!”

莫立新见林日新火气还是很大,赶紧劝导:

“林总,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冲动是魔鬼,您还是冷静一下,冷静一下。”

不一会,张海涵一路小跑进了莫立新的办公室,稍带气喘,问林日新:

“林总,您找我?不知您有何指示?”

这时,林日新的情绪稍有缓和,问道:

“海涵,听说你要求员工看到我经过,都要对我鼓掌表示尊重,有这回事吗?”

“嗯,是有这么回事,怎么啦,林总?”

“虽然我是公司执行总裁,但我们大家都是同事,你何必要让大家搞这样形式主义的这套呢?”

“林总,您可能有所不知,通过这样的鼓掌方式表示对领导的尊重,这是我们君天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在上次的企业文化研讨会上,赵董提出要向世界五百强冲击,可谓是志存高远,所以,我们的企业文化也应该要对标世界五百强。”

“对标世界五百强我不反对,但一个企业最关键就是要产出效益,员工每个人手头上都有具体的事务需要思考和处理,我这么一进来,他们就要放下手头的工作来给我鼓掌,这能产生什么效益,这岂不是浪费大家时间和情绪吗,这不是形式主义是什么?”

林日新的问题虽然很直接,态度也很严肃,可张海涵却笑了笑,说:

“林总,我倒觉得恰恰相反,这些员工的行为礼仪更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只有员工发自内心对领导的尊重甚至崇拜,才能更好地领会领导的意图,从而有更加愉悦的心情和状态干好他们的本职工作。像赵总是公司的创始人和最高领导,而您是赵董最亲密的合作伙伴,每一个员工都应该用自己的行动表示对您两位的尊重。”

由于张海涵的话里提到了赵向军,林日新也不好一口否定,只得问:

“你这么做,赵董知道你这样做的吗?”

“上次会议后,我根据赵董的指示,和潘教授的团队认真拟定了君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大纲,对企业价值观、品牌形象塑造、团建组织氛围以及员工行为规范都做了具体规定,然后我也向赵董做了详细的汇报,他都表示同意。我们也把大纲送给您一份,不知您看了没有?”

张海涵这么一问,林日新想起了曾经在几个月前看到一份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文本,当时他觉得这对企业经营有推动作用,所以也不以为意,想不到这里面竟然有这么一出,他不禁在心里一阵苦笑。过了一会,他问仍毕恭毕敬站在他面前的张海涵:

“看来这个企业文化规范我还要好好学习一下,最近关于企业文化这块,你们还有什么新的举措吗?”

“哎,林总,不瞒您说,我最近被这个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头都大了,这段时间,我们准备要打造一个君天业绩展示陈列馆,要把君天公司这30多年的创业历程,特别是赵董一路奋斗过来的形象通过文物和图文的形式展现出来……”

“我们一个规模不大的企业,这样做有必要吗?”林日新打断了张海涵的话。

“这太有必要了,现在连理发店都对老板大加宣传,说他们的老板掌握万物之规律,凡事只要过了他的眼睛和大脑,一切都会内外通透,再大的难题也会被他轻松解决。比起上海那家理发店,我们赵总身上可以挖掘事迹就更多了。前几天,赵董还从家里找了几件他在香港打拼时用的老物件以及照片,说是给展示陈列馆收藏。”

林日新听着张海涵振振有词,言必赵董,他一时也是无语。他对张海涵还是比较了解的,当初在是通过他原来的秘书吴皓然邀请在人民银行颇为失意的张海涵加盟君天,因此,林日新既是张海涵的引路人,还是他在东海大学的师兄,所以,他在公司里对林日新一向较为尊重。

由于张海涵对金融财务业务颇为熟悉,加之他在君天公司上市时负责整个流程的操作,所以,后来他就被董事会任命为董秘。董秘在上市公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对外负责公司信息披露事宜,对内负责筹备董事会议和股东大会,以及负责一些重要文件的记录和保管,在上市公司的运行层面,董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张海涵在公司可谓也是位高权重,同时,他最近又兼管了本来由吴越剑负责的办公室,所以他和赵向军的接触非常紧密,现在在公司大楼的10楼办公的高管,仅仅就是赵向军和他,林日新也被安排到了9楼。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林日新在和张海涵讲话的时候也不得不留一些面子和余地。

刚才,张海涵所说的理发店员工发文吹捧老板确有此事,他讲的是上海一家美发连锁店,他们的员工不但要每个月写短文歌颂老板,每天还要诵读老板语录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不过这家理发店最后因为经营没什么特色而成为笑谈。但林日新根本想不到赵向军竟然对建君天业绩展示陈列馆这么重视,此时他顿感无语。张海涵的话已说到这样的份上,他如果当场予以指责,那么无疑是公开给赵向军难堪,所以,他沉默了一会,说:

“嗯,海涵,你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这么上心也真是难得,我希望你们策划的公司企业文化能真正推动公司业务的发展,而不是成为一场游戏。”

“那是一定,那是一定。”

张海涵频频点头后离去。林日新端着茶杯陷入了沉思,忽地,静坐一旁的莫立新说道:

“林总,今天您到我这边来最好不过了,我刚好有事和您商量。”

林日新看着莫立新,问道:

“立新,看你的气色,比年初好了不少,这是好事啊,你以后一定还要劳逸结合,确保身体不要出毛病啊,这世上的事是干不完的……唔,你今天有什么事这么急着和我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