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第392章 徐允恭的见闻【2 / 4】

见月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里部族多,但实力弱,真打起来不是大明的对手。

他们的优势就是拖,将大明的后勤拖垮。

只要大明能在这里建立稳定的据点,这些部族掀不起风浪。

至于苦寒?

东北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还有棉花,足够百姓有一套冬衣。

且东北最不缺的就是林业资源,足够百姓的火炕燃烧一整个冬天。

真要说过冬,北方的舒适是南方人想象不到的。

当然了,前提是要有火炕之类的取暖设备。

当年渤海国和高句丽,都能在这里建立稳定的秩序,难道汉人就不行了吗?

可以说,这里的自然环境并不是阻碍。

真正阻碍汉人在这里生存,建立稳定秩序的,是缺少一种适应当地又高产的粮食作物。

解决了这一点,就可以迁徙汉人百姓,可以建立村镇城池。

有了这些据点,就可以慢慢开发周边,同化本地的部族。

没有人喜欢朝不保夕的生活,靠种地就能填饱肚子,没有哪个部族愿意流浪。

大明给他们划分土地,提供农具种子,还有几个部族愿意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

只要他们固定下来,就有了同化他们的条件。

可以说,想要实现对辽东的有效统治,单纯靠武力是无法做到的。

粮食才是首要问题。

正因为明白这一点,徐允恭才更加的佩服陈景恪。

刚打下辽东,别人还沉浸在欢喜之中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布局研究稻种。

当初很多人都不以为然……准确说是所有人都不以为然。

就连徐允恭自己,都觉得毫无意义。

大明百废待兴,到处都需要人手,怎么能把宝贵资源浪费在这里呢。

是陈景恪一力坚持,才把这个项目推行了下来。

现在,事实再一次证明,他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

他就好像是提前知道了结果一样,一出手就直指最正确的那个答案。

高瞻远瞩这句话真的是说了不知道多少遍,但知道了他的布局,还是让人忍不住想一遍又一遍去说。

考察过水稻研究室,带着满满的资料,徐允恭再次踏上了归途。

越靠近中原,人口就越密集,也就越繁华。

到了辽宁行省的时候,这里除了气候比较寒冷,论人气已经与中原的偏远地区差不多了。

尤其是几个交通要道所在,说一声繁华都不为过。

这让徐允恭对东北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就如南方一般,唐朝时期江南还是贫瘠之地,到了南宋时期就成为经济中心了。

而现在,就连流放犯人的岭南,都变得繁华起来。

总有一天,大明也能将东北变成繁华之地。

一路继续走,很快就到了北平。

然后他就被这里的繁华给震惊了。

百姓安居乐业,大街上行人不绝,时不时就能看到一队商旅走过。

如果不说这里是北平,他几以为到了江南重镇。

作为小舅子,他对朱棣颇为关注。

在确定去天竺建立封国之后,朝廷解开了对朱棣的限制,允许他发展自己的力量。

这几年燕王府的实力爆炸式增长。

北平作为燕王府的临时封地,被顺带着发展起来并不意外。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竟然发展的这么好。

于是他就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答案也并不复杂,很快他就知道了个大概。

一切都源于那个叫道衍的和尚。

燕王忙于草原事务,将燕王府的政务托付于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