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小说网

5. 第4集《佛法修学概要》【2 / 2】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托钵。走着走着,前面刚好有一群小孩子在玩泥土。这群小孩中有一个是小孩子们的头头,领了几个小孩子,用泥土把它做成一个城堡的样子。佛陀带着弟子们威仪具足地经过那个地方。到了这个城堡的时候,佛陀停下来,当然佛陀每一个动作都一定有原因。这时候,那个孩子头头看到佛陀特别庄严,就起了欢喜心。他不一定懂佛法的道理,但他被佛陀的相状摄受,就跑到他所做的城堡前,他做的那个城堡有一个仓库,他用泥土做了很多的珍宝(他自己认为是珍宝,其实是泥土)。他就拿这个泥土的珍宝要来供养佛陀。

这时阿难尊者出来阻挡。佛陀叫阿难让开,他说:你不能阻挡,你一阻挡,他来生要毁灭佛教的。他叫阿难尊者离开。那么这个小孩子就拿泥土做的珍宝到了佛前,佛陀弯下身来,用钵把这些泥土盛起来,接受他的供养,贮存他的福德。当然这个泥土不能吃,佛陀就跟阿难尊者说:你拿这些泥土回去,在我的寮房里面有坑洞的地方把它填平。佛陀接受这个泥土以后,授记说:这个小孩在我灭度以后一百年,他是印度的转轮圣王,会护持我的正法。这个人是谁?诸位知道了吗?阿育王,对了!

在印度,佛灭度以后,护持佛教有几个:迦腻色迦王是一个,阿育王也是一个。阿育王他有好几个兄弟,这个人从小就很有志向。不过他早期的时候也到处打仗,因为印度是分裂的国家,十六个国家,到处打仗,他造了很多杀业。他中年学佛以后,盖了很多的塔,在经典上说,盖了八万四千塔,福报很大。那么他为什么今生能够做转轮圣王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遇到了佛陀。

其实一个人要修福报是靠机会的。你看我们现在很多人住豪宅,诸位,你认为他们这些人经常布施吗?不一定喔!你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这个人的富有是因为经常布施,今天布施,明天布施,他是以多取胜,那么他一定养成一个布施的习惯,对不对?但是你看今天,很多有钱人,今生他没有布施的习惯,这是矛盾啊!他前生有布施的习惯,他今生应该等流,应该继承前生的功能。那只有一种解释了:他前生只布施一次,但是他遇到好福田,他遇到大福报的境界。在佛陀这块福田里面,很多国王都是布施一次,就那一次,他刚好供养到佛陀,或者是辟支佛、阿罗汉等等。所以佛陀的出世,除了说法以外,他也用他的威仪来摄受众生,让众生成就福田。这个是佛陀的身业,让众生种福田。

这前面的四段:调伏烦恼,破除邪见,开显智慧,成就福报。这个是说明说法的功德。为什么要说法?就是让众生成就智慧福报。

最后一段,说明说法的次第,有四个次第。

第一个,是欢喜。“欲宣法,现欣笑。”佛陀说法的时候,他会先用功德相来摄受我们,让我们欢喜。如果你看《阿弥陀经》你会发觉,很明显地有这样的一层意思。你看佛陀讲《阿弥陀经》一开始,先赞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极乐世界的依报妙。依报有三个主题:宝树楼阁,宝树、楼阁、莲花;各种的宝物、光明、音乐等等;五尘的微妙殊胜。那么正报就是佛陀菩萨的庄严。诸位!佛陀在讲因果的时候,是先讲果报,你看,苦集灭道先讲苦谛,佛陀先讲痛苦的果报,然后再告诉你,这个果报是怎么来的;先讲涅槃的功德,再告诉你涅槃的功德是怎么成就的,讲道理。那么佛陀在引导我们亦复如是。他会先告诉你,有一个世界怎么好,然后再告诉你,你想不想去呢?那你想去,应该要记住什么样的方法呢?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所以佛陀在说法之前,先讲来生的功德让我们欢喜,欢喜益;再破恶,用各式各样的法门来破除心中的烦恼;再生善,生起智慧,“显现道义,无量功德。”最后入理,“授菩萨记,成等正觉。”我们成就道理以后不再退转了,佛陀跟我们授记,授成佛的记。说这个人经过什么时候,会在什么地方成佛,他的国土是什么名称,国土里住些什么人等等,授成佛之记。

整段的□□相,就是说明了三个主题:说法的内容、说法的功德跟说法的次第。佛陀度化众生,他知道一个人改变,只有通过思想的转变,所以佛法是从文字上用音声来说法。不过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我们看佛法,在佛教历史上□□要切成两块来看:第一个,佛在世的时候□□,佛陀是主动的,“为诸众生不请友”,主动积极的。所以我们看佛陀在□□宣扬佛法的时候,是佛陀的应化身还在;第二个,佛灭度以后,那就靠经典。那就不是主动,就化主动成被动,你就要主动去学习。

我们讲一讲佛陀在世一个主动度化的因缘。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大富长者,他生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看起来非常丑陋,在经典上说,他看起来不像一个人,像一只猪,根本不像一个人的样子。这个大富长者把他生下来了也就没办法,只好养养到稍微大一点,就把他丢到森林去了,让他自生自灭。这个小孩福德力不可思议,我们都知道福报是综合的,他虽然过去生有毁谤三宝的过失,所以今生丑陋,但是他有善业力,所以把他丢到森林,他也不会死掉。他吃这个森林里面的生果活下来了。但是这个人因为长得丑陋,就有自卑感,看到人很怕,就跑。

但是他有善根。有一天,佛陀知道这个丑陋人的善根成熟了。佛陀就变现一个大丑陋,跟丑陋长得一模一样的,当然身高高一点,来到丑陋的面前。这个丑陋一看,哎呀,这个人跟我长得一样,大欢喜!就跟他做朋友。两个人一起生活,一起去采生果,一起活动。有一天这个大丑陋就跟小丑陋说:我今天带你去一个地方,好不好?他说:好啊!因为这个小丑陋跟他变好朋友了。这个大丑陋就带着小丑陋走到河边,两个就在河边坐着,这条河里就映出两个人的相状:一个大丑陋,一个小丑陋。大丑陋就拿出吃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丑陋吃。这个东西快吃完时,这小丑陋突然间看到这个河上面的影像,看到另一个丑陋突然间相貌变得很庄严。这时小丑陋就说:欸!你以前跟我长得一样,你现在怎么变得庄严了?大丑陋说:我跟你本来是一样的,但是我跟你吃东西时,看到远方有一队出家众,坐在那边打坐,我就用赞美的言词,不断地赞美他们,所以我就变得庄严了。他说:你也可以试试。这个丑陋因为对大丑陋有信心,他就用美好的言词赞叹:这个出家众很庄严,身相很具足,内心很寂静!他就不断用美好的言词,赞美前面的出家众。欸!他的相貌也变得庄严了,他起了大欢喜!这个时候佛陀从人的相状,变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出佛陀的原来相状。这个丑陋非常感动,拜下去。佛陀就跟他讲四谛法门,这个丑陋当下证得初果。

诸位!这个丑陋根本不想学佛,他在森林里面,佛陀主动去找他的,但是他有幸生长在佛陀的时代。诸位!你要是生长在佛的时代,你不用来上课了。你该干啥干啥去,佛陀会去找你。但是你在佛陀灭度以后,那就没办法了,你就乖乖地来上课。因为佛陀在的时候,佛就是法。佛能够主动地出手,“为诸众生不请友”。只要你善根成熟,你不管学不学佛,都不是问题。但是佛灭度以后,佛陀的法变成文字相,你只有从文字去学习了,因为道都在文字里面了,它不会主动来找你,不可能!我们知道法灭恶生善,但是有主动跟被动之别。佛世的时候是主动地说法;佛灭度以后,我们必须要从被动中努力地学习思惟,才能够获得。

八、入涅槃相

好,我们看第八段的入涅槃相。

佛陀□□以后,既然示现是一个凡夫,就必须要示现老病死,这个才是正常的情况,所以佛陀也有死亡的一天。我们看看佛陀死亡是怎么回事?

我们请看经文,请合掌。

经云:“示现灭度,拯济无极。消除诸漏,殖众德本。”

我们先看佛陀入灭的因缘,再说明佛陀入灭所产生的功德。

他的因缘:“示现灭度,拯济无极”。佛陀的灭度,或者我们说佛陀的死亡,它有一个因缘。在藏经上说,佛陀八十岁的时候,吃了一种东西,很像现在的菇类,洋菇、蘑菇这种有毒的菇。当然佛陀也知道,他的因缘成熟了,就吃下去,吃下去就生病了。那个菇类听说是剧毒,所以非常严重地病痛。佛陀病痛就躺在床上,这时魔王出来了,魔王不是请佛住世,而是请佛灭度。说:佛陀啊,你一成道的时候,我就叫你赶紧灭度,你说你要度化众生,那么你三十岁出家,现在八十岁,已经度化众生五十年了,你也该休息一下、入灭了吧?佛陀说:“止!止!不须说,我自知其时。”就是你不要说了,我自己知道我入灭的时间,就把魔王打发走了。

魔王走了以后,阿难尊者进来了。阿难尊者是佛陀的侍者,诸位知道,佛陀就跟阿难尊者讲一件事,他说:我听说得到四禅定的人,他的寿命是可以达到一劫(一劫时间很长),佛陀已经成就四禅定了。暗示阿难尊者请佛住世。但阿难尊者那时没有请佛住世,当然这个也说明了众生的共业。佛陀讲了三次,暗示他说:“得到四禅定的人得住世一劫,佛已经成就四禅定。”讲了三次,暗示阿难尊者要赶快请佛住世,但是阿难尊者三次都没开口。佛陀就知道他入灭的时间成熟了。这时魔王再出现,佛陀说,你不用说了,我三个月后入灭。魔王欢喜地离开了。这就是佛陀入灭的因缘,度化的缘已经尽了。

不过,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佛陀的度化,从经典上可以看出两件事:第一个,“其可度者,皆已得度;其未度者,已作得度因缘。”佛陀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其可度者,皆已得度。”你有幸生长在佛世,他不管你烦恼多重,他也不管你业障多深,只要你有善根,佛陀可以“月映千江”,他可以同时到一千个地方、一万个地方,度化已经善根成熟的人。所以跟佛陀同世的人,有善根的几乎都度化了——“其可度者,皆已得度”。那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怎么办呢?没事!其未度者,皆已作得度的因缘。佛陀有所交代,他交代弟子们:把法整理流传后世。佛陀的音声相转成文字相,会流传到佛陀的像法跟末法,就是为未来的度化做了布局,这个我们待会儿再做说明。总而言之,佛陀看这个人世间里面该度的都度过了,没有度的佛陀也把这个文字留下来了。

佛陀的灭度,在《法华经》讲到一个道理:佛陀其实是可以住世一劫,但是佛陀没有这样做。《法华经》的解释是说,它讲一个故事,讲一个譬喻。它说有一个医生医术很高明,他几个儿子都身强力壮。但是有一天这几个孩子跑出去玩,不小心吃了毒药,这个毒药是慢性毒,这小孩子吃了毒药他也不知道怕。他父亲就对每一个人开了不同的药:这个是老大的,这是老二的,这老三、老四的,就把药写上名字发给他们。这些小孩子说,怕啥啊!反正我父亲是个医生,我着急什么?不吃了,就把药丢了。父亲一想这样不是个办法,这些孩子对他依赖性太重了。这个医生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把所有儿子集合起来说,我要到其他国家去旅游了,你们的药都帮你们收好在柜子里面,我都标上名字了,你们要吃就自己去吃。儿子也不当一回事。那么这个老爸就带着侍者,到其他国家去旅游了。过一段时间,侍者回来说,你爸爸死在国外了。哇!这个小孩子一听,不得了了!以前我们都靠父亲,依赖父亲的,现在父亲死了,每一个小孩子都冲到柜子里去拿自己的药,因为父亲死了要赶紧吃药了。

那么这是说明什么呢?说明如果佛陀长久住世,对众生没有好处。心生骄慢,弟子们不愿好好学习了,你靠在佛陀的身边,你就是依人不会依法了。那么佛陀示现灭度,大家有危机意识了,没有佛可以靠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法上学习,从佛陀的法去得到佛陀的道理,有这一层意思,让大家警觉无常。

其实修学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不可能!所以宗喀巴大师说:“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非将己德置于余,唯为说法令解脱。”佛陀出世,他不可能去拔除你的罪业,不可能!他也不可能把功德送给你。那么佛陀做什么事呢?“唯为说法令解脱”,佛陀把这个道理告诉你,让你自己去改变,你自己去走你该走的路。所以佛陀必须要入灭,因为修行是自己的事情,跟佛有没有住世其实没有关系。如果你好好学习,佛陀对你来说就住世;你不好好学习,你在佛的旁边也没有用。你看佛世的时候他的弟子,六群比丘有两个堕三恶道,生长在佛旁边跟佛出家,照样堕三恶道。所以你的修行成功失败,跟佛陀有没有住世没有关系,但是跟法有关系,三皈依真正的皈依是法。所以佛陀既然他不是扮演一个主导的角色,佛陀只是扮演一个次要的角色,佛陀的出世只是说法,那能不能改变是你自己的事情,跟佛在不在世没有关系。所以佛陀该走的时候他还是要走,这是“示现灭度,拯济无极。”

我们再看,佛陀灭度有什么好处呢?

“消除诸漏,殖众德本。”佛陀的入灭让我们知道:人只有靠自己,只有依止法修学。让我们知道从法当中产生善根,是这个意思。诸位!我们没有看到佛陀,所以我们不知道弟子们对佛陀的依赖。但是你看经典《遗教经》,那些亲近过佛陀的人,在佛陀灭度的时候,那种伤心是非常严重的。伤心到什么程度呢?连阿罗汉都哭啊,这不得了!阿罗汉这种没有感情的人,都忍不住要感伤!“世尊入灭一何疾哉!”佛陀怎么入灭这么快?能有一件事情触动阿罗汉的心,是非常难的。因为阿罗汉是安住在空,我们可以想像佛在世的时候,弟子们对佛陀那种依赖心有多重!你读读《遗教经》就知道了。那个悲痛啊!弟子们悲痛啊,诸天掉的眼泪像下雨一样。

但是,佛陀不得不这样做。他要让弟子们知道:我们真正皈依的是法,人是暂时的,佛陀的出世只是把法带动出来。所以我们成功与否,跟你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没有太大直接的关系。你愿意依法修学,这里面就有道,就有往生净土之道,就有转凡成圣之道,就有安乐之道。你愿意学习,佛陀就没有灭度;你不愿意学习,佛陀对你来说就灭度了。

丁三、结叹

好,我们再看最后一段的结叹。

前面的八相成道,是说明佛陀依止八种相状,来开显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这种如来之道。

我们看最后的总结。看经文:

经云:“具足功德,微妙难量,游诸佛国,普现道教。”

在经文最后,《无量寿经》把佛陀的身分成两块:第一个是佛陀的法身,这一块天台宗把它判作本门,根本的本,房间的门。就是说佛陀的身,有一个是不生不灭,就是佛陀的法身跟报身,这是佛陀自受用的,不能跟人家分享的。那么佛陀的法身,没有所谓的生老病死这一块,没有这个问题。佛陀一念明了的心,恒常安住在“常乐我净”四种功德,叫“具足功德,微妙难量”,是赞叹佛陀的本门。

第二个,“游诸佛国,普现道教”,这个是赞叹佛陀的迹门。佛陀所示现的八相成道的一生的事迹,佛陀一生,他从出生到结婚生子,到出家成道□□,他是到十方世界里面示现。这个示现,古人有一个譬喻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佛陀的法身就像月亮,佛陀的应化身就像月亮的影子,哪一个地方的水平静了,哪一个地方的众生善根成熟了,佛陀就示现八相成道,他可以同时照很多很多的水出现月影。这个月影就是有生灭了,有生老病死。

所以我们了解佛陀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没有生老病死的佛陀,“具足功德,微妙难量”;一个是有生老病死的佛陀,就是在两千五百多年前,陪着我们成长,陪着我们生老病死“游诸佛国,普现道教”。

佛灭度以后,当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经典的结集。我们都知道佛陀在世的时候,他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他带了一个一千两百五十个人的僧团到处走,活动范围在现在的印度、尼泊尔一带。佛陀是采取游化的方式,走到哪一个地方,有因缘就说法,所以佛陀的法是散落各地。

佛陀灭度以后,就是结集经典。这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叫大迦叶尊者,值得我们一提,对我们的贡献太大了。佛陀在世的时候,他有两大弟子:一个舍利弗尊者,一个目犍连尊者。几乎所有僧团的事情,佛陀都是交给这两个来做的。迦叶尊者排行老三。佛在世的时候,迦叶尊者以修苦行为主,他大部分时间是住在坟墓旁边,没有跟佛陀的僧团一起游化。佛陀往生以后,他的经典应该由舍利弗跟目犍连尊者来主持。但是这两个是先佛陀灭度。因为三世诸佛的常法,譬如泰山将崩,大石先坠,就是泰山要崩之前,大石头要先掉下来。所以三世诸佛的大弟子,都要先佛陀灭度。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在佛住世时都已经往生了。所以佛陀灭度以后,你看《阿含经》,僧团是群龙无首,有些阿罗汉看佛陀灭度了,万念俱灰就入灭了。这时迦叶尊者就很重要了。

他看到了两件事情,启发他要结集。第一个,他看到了非法的议论。他本来都是在坟墓里面修学,有弟子就通知他,说佛陀入灭了,你赶紧回来。他在回精舍的路上,看到六群比丘说的道理跟佛陀的道理完全不一样。他心想:佛陀刚刚灭度,众生的法就出现这么多的分歧,所以他觉得必须要有一个标准。这是第一个,他听到非法的议论。第二个,他得到佛陀的启示。在藏经上说,迦叶尊者回来看到佛陀棺木时,佛陀有一只脚是放在外面的,有一只脚是在棺木里面的。那么等到迦叶尊者见到棺木拜下去时,佛陀的脚再缩回棺木里面去。迦叶尊者就说:善哉大德!我当奉持正法,广为流传!迦叶尊者就知道,这个脚表示什么?流通后世嘛!他知道佛陀把流通后世的这个重责大任,交给了迦叶尊者。

所以这两种因缘:第一个,佛陀的启示;第二个,非法议论。迦叶尊者在佛陀灭度,第一个结夏安居,就昭告所有阿罗汉,请大家暂时不要入灭,我知道诸位遇到佛陀的死亡,阿罗汉伤心很重,但是请你们不要马上入灭,我们还有一个重要工作要做。我们必须把佛陀一生的法做一个结集。所以这时出现了声闻藏的结集跟菩萨藏的结集。声闻藏就是迦叶尊者提起来的,菩萨藏就是由阿难尊者来主持的,同时有了小乘跟大乘的经典。那么把这些曾经亲近过佛陀的小乘的圣者跟大乘的菩萨集合起来,你一句我一句:我在什么时候听过这段经文,你在哪里听过《遗教经》,他在哪里听过《阿含经》等等,阿罗汉把它结合起来,才有我们末法时代这个法宝的学习。就是说,只要我们能够好好地学习,就是佛陀的法身常住,是这个意思。

我们今天先把佛陀的八相成道——八个相状来引导我们趋向于如来之道,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有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