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猪有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术并没有直接找科研团队交涉,而是先找到了熟悉的杜强。得知九门风水局的想法后,杜强当即表示愿意帮忙沟通。
毕竟,九门风水局是安全司的特别顾问,杜强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向刘安转达了九门风水局的意愿:“刘组长,你们的设备很先进,已经有所发现了。那边的九门风水局是安全司的顾问,他们希望双方能交换一下线索。如果涉及到古文字之类的,九门风水局的调查员表示可以参与解读。”
刘安头也没抬,直接拒绝了:“不用了,我们是专业的。我们不需要其他人来参与解读。他们既然是特别顾问,就应该自己发掘线索。否则,还是趁早回去吧。”
刘安的话虽然不客气,但其实是对九门风水局的一种变相施压。他和组员们都对观星局有着高度的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九门风水局这种野路子根本比不上专业团队。
更何况,观星局还有最先进的科技辅助。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需要九门风水局的帮忙。
杜强尴尬地将刘安的态度告诉了陈术,陈术只好硬着头皮转达给王成几人。然而,让陈术意想不到的是,被拒绝后的王成几人并没有生气。
相反,汪思齐还无所谓地耸了耸肩:“无所谓,我们自己查。”
刘安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还是忍不住质疑这几人是不是太天真了。村碑上的这些痕迹,肉眼根本无法察觉,这是一种名为“奇书”的古老篆刻方式。
这种篆刻方式最早由姜子牙创造,通过一些古老的术数组合,将文字隐藏在看似装饰的痕迹中。如果没有高科技手段辅助,破译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就算观星局有高科技辅助破译古文字,也需要一定时间。然而,此时汪思齐已经从怀里拿出一个小纸包,里面装着鲜红的朱砂粉末。
他拿起刷子蘸上朱砂粉末,均匀地刷在村碑上。王成则在一旁用手电筒照射,高温下,朱砂很快凝固并褪色。
汪思齐小心地刷掉颜色较浅的粉末,只留下较深的颜色。因为朱砂会堆积在不易察觉的痕迹中,通过强光照射会形成鲜明反差。
很快,村碑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暗红色痕迹,这些痕迹正是观星局用高科技手段扫描得到的刻痕。
相比观星局的高科技手段,王成等人的方法显得非常接地气,但效果却异常明显,村碑上隐藏的刻痕一览无余。
陈术和杜强瞪大了眼睛,就连刘安也忍不住赞叹。这的确是个好方法,九门风水局虽然没有科技手段,但对古法的运用却非常娴熟。
不过,刘安赞叹的只是这种古法本身。在科技面前,古法的破译速度还是无法比拟。
此时,观星局的仪器显示屏上,由于组员们提前设置了多种古文字的破译程序,捕捉到刻痕后,仪器开始迅速组合。
但由于古文字资料库庞大,即便是高科技设备也需要长时间梳理。而王成几人则用最笨拙的方法,将这些刻痕在地上一一描绘出来。
随后,他们站在这些刻痕前,展开了长时间的讨论。在观星局其他组员看来,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他们的大脑难道能比得上高科技仪器?
然而,王成和汪思齐却丝毫不受影响,蹲在那里尝试破译这些刻痕。
“滴滴……”仪器发出响声,“组长,第一个字破译出来了,是‘封’字。”
观星局的速度明显要快很多,不到十分钟,第一个古文字就被成功破译。刘安面不改色地点了点头,似乎对此并不意外。
他习惯性地朝王成几人的方向看了一眼,却发现他们根本不受影响。那个奇怪的女孩也一脸认真地蹲在一旁,听着二人的对话,显得非常专注。
“这些刻痕之间一定有关连,而且似乎与天上的星象有关……”王成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一个三合罗盘。
这与汪思齐专门用于建筑风水的子午盘不同,让一直暗暗关注他们的刘安感到有些疑惑……
尽管观星局的成员们常常依赖罗盘作为辅助工具,几乎每人随身携带一个三合罗盘,但在此刻的情境下,罗盘似乎并无用武之地。
破译古文字,更多依靠的是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想象力,需要将那些看似杂乱的刻痕无数次地重新组合,才能从中窥见隐藏的古文字。
因此,当那个道士打扮的人突然拿出罗盘,还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刘安不由得更加留意起他们的举动。
只见王成蹲在地上,不停地摆弄着手中的罗盘,时不时还与地上画出的刻痕进行比对。
众所周知,三合罗盘的核心是二十四山,其中的地盘正针更是罗盘上最为关键的圈层。所有圈层都围绕这二十四个字展开,无论是格龙、立向、消砂还是纳水,都以地针正盘为理论基础。
然而,问题在于,刘安等人已经得知这些刻痕更多是基于天象变化而隐藏在村碑中的。虽然罗盘上有天盘缝针,但三合罗盘很难与天象精确对应。
除非……
刘安心中突然一动,紧接着皱起了眉头。而王成接下来的举动正如他所料,他开始通过地势来逆推天象。
风水看似与天象无关,但实际上天象是风水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刘安难以置信的是,这样做需要对天象有深入的了解,不仅要记住天象的每一个变化,还要掌握天象与风水之间的所有联系。
这样一来,确实可以分析出眼前这些刻痕所蕴含的天象规律,但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想到这里,刘安转向一旁的技术人员问道:“现在破译出几个字了?”
技术人员盯着屏幕,面露难色地说:“目前第二个字正在破译中,但进度才达到百分之四十……”
这样的进度实在缓慢,刘安也为此感到困惑。连科技手段都进展如此缓慢,他们那种古老的方法难道真的会有成效吗?
就在这时,一直盯着罗盘的王成突然眼前一亮,随即在旁边的地上写出了第一个字——“封”。(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