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苹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二合一)
“常平仓之所以没能发挥效用,其原因还是在于朝廷的财税锐减。常平仓高收低出,本就是普惠于民。但这当中的差价,一直都是朝廷拨款填补。这本无可厚非,因为惠及于民,稳定粮价,稳定民心,便是稳定天下大局,这本就是朝廷应该做的事情。这就好比朝廷养兵一般,都是为了维护社稷的稳定。然而,因为财税的恶化,很多部门的拨款已经难以为继。常平仓便是其中之一。无朝廷拨款,常平仓这种赔本的机构还如何能运行下去?这便是如今半数常平仓基本荒废的原因所在。”严正肃朗声说道。
“……但其实,这是因噎废食之举。越是这种时候,常平仓的功能越是无可替代。故而,条例司新法第一部便是关于这常平仓的《常平新法》。此新法便是要变革常平仓旧制。使之发挥应有之功效。不但可以不用伸手向朝廷要银子,反而可以自生财路,且普惠万民,为增加朝廷财税起到巨大的作用。”
大多数人都有些发愣,他们的脑子里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如何能让常平仓这个明显赔本的机构可以不要朝廷拨款的情况下存活下去。这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因为无论如何,既是常平仓,便免不了是贵买贱卖,以丰补欠的性质,那就是个赔本的买卖。
严正肃展开了手中那卷硕大的公文纸,朗声道:“常平新法总则,其一,条例司下,设常平仓司。常平仓不再归属司农寺三司所辖,一切权责,归属制置三司条例司直接管辖。其二,大周各路府二十三家常平仓升为总仓,每州每县需设分仓,其主官由当地知州知县兼任。三年之内要做到大周天下,仓司全覆盖……”
光是这两条一宣布,顿时殿上便一片哗然。常平仓从行政上归属于政事堂司农寺主管,财政上隶属于三司管辖。严正肃的第一条便将常平仓从这两大主管机构之中剥离开来,直接成为了制置三司条例司的下属机构,这是公然的夺权行为。本就有人说条例司是‘小中书’。现在这个行为,似乎正在验证着这个‘小中书’正在蚕食大中书和朝廷其他机构。常平仓虽然只是个鸡肋机构,但就算是一双破鞋,那也是人家的东西,你拿了便是抢夺偷窃,性质上是恶劣的。而且今天你偷得破鞋,明日便可能是金银珠宝了。今日你将常平仓划归条例司,明日便有可能是其他的强力要害机构了。这才是根本的问题所在。
显然,严正肃早料到这一点,双目冷冽扫视殿上,沉声道:“诸位,这件事得圣上首肯,也已经得到吕相钱副相三司主官的同意。并无不妥之处。”
“啊?吕相居然同意了?”众官员愣愣的看着面无表情站在班列前方的吕中天。
“各位,严大人说的是事实,此事确实已经经圣上批准,吕相为了大局为重,也是点了头的。一切都是为了朝廷着想,诸位勿加妄议。”钱副相开口叫道。
众官员这才真正的相信这是事实。心中不免想道:“看起来吕相如今对严正肃也是礼让三分了。严正肃如此无礼的举动他都忍下来了,变法一派得势已成定局。吕相都如此韬晦,我等也还是低调些吧。”
对于第二条,要将常平仓开遍大周。众官员的猜测基本一致。之前严正肃已经说明了常平仓的好处,那么他的意思必是要增加常平仓的数量,进一步的扩大常平仓所能起到的作用,正是为了之前所提出的那些安抚百姓,增加财税的目的。但问题是,他口气倒是大的很,但却如何能铺开这么大的摊子。所需钱物以及日后的运营维持怎么进行?难不成这反而成为一个耗费大量财政拨款的机构?那可不是适得其反么?
而且这第二条最后的两句,说要各州县主官兼任常平仓主官,这是否又是一种变相的插手政务的行为呢?
殿上,严正肃继续侃侃而宣:“总则第三条,经核查,各地常平仓所存粮食,以市场价格换算为现银,其数目为八百万两,着同转运司兑换为现银八百万两。另条例司将拨银七百万两,此一千五百万两便是常平司总本钱,至此以后,朝廷不再拨付款项。三年之内,常平司必须自负盈亏之责,并自己负责分仓开办的费用及人力支出。其四,借常平仓之利,行官贷之法,以避免百姓借高利贷为豪富之家兼并盘剥。”
敏感的人一下子便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第四条上,他们敏锐的感觉到了这一条绝非如字面所言的那般轻描淡写。
“细则……其一……其二……其三……其九……”
严正肃的声音在殿上回荡着,每一条细则都是近半个多月来条例司上下争论斟酌的结果,包括了程序上的常平仓的这种运营的细节以及各种必要的管控措施和规章制度。可谓是事无巨细,考虑详尽。
“其十,有关常平仓官贷之法细则:凡每年正月五月青黄不接之期,农户可请贷夏秋二料。正月可请夏料,五月还夏料本息之后可请贷秋料。十月底秋料还本付息。百姓向常平仓借贷需付息二分,本息归还方可再贷。未免贷银不还,以五户或十户结为一保相互作保。或以三等以上户作保方可借贷。常平仓只准以半数钱银为贷,另半数需行常平之职,以丰补欠,赈济救助……”
这关键的第十条一经严正肃之口说出,顿时殿中一片惊讶之
声。水落石出之极,一切都是那么的直接和赤裸裸。原来,维持常平仓运作的秘密就是这么直接。常平仓要放官贷,而且是一年两次,利息高达两分利,以两次来算,便是四分利的高利官贷。这虽然和世面上那些动辄八分十分十五分的高利贷利滚利的有所区别,但也算是一种高利了。
不过细细想来,这项新法可谓是煞费苦心。既然百姓要借高利贷,那么何不由官府来放贷收取利息。从表面上看,总是要比向富户地主借八分十分十五分的高利贷要好的多。青黄不接之际,百姓们得了贷款可以维持生计,发展生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避免了因为借他人高利而造成的破产和流离失所。不过,总觉的怪怪的,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哼!这哪里是惠民,这是取利于民,盘剥百姓之举啊。严正肃方敦孺枉读圣贤书,居然想出了这么个从百姓身上渔利之法,简直是一种耻辱。”
“就是,这不是官营商事,朝廷体统何在?各州县主官从此沦为商贾渔利之徒,这是什么狗屁新法?”
“君子羞于谈利,我大周以儒法立国,仁爱敦厚之风盛行。到如今,却要做这等营苟渔利之事。简直是笑话!”
一瞬间,便有不少官员出言大声的喧嚷起来。殿上的秩序瞬间乱了起来。
林觉也目瞪口呆的站在人群之中,心中不知何种滋味。之前所宣布的常平仓贷银之条款,正是林觉在过去十几天时间里据理力争要删除的地方。在此之前,林觉已经觉察出此次《常平新法》跟另一个时空中一位名叫王安石的人在那个平行时空的大宋朝所行的《青苗法》如出一辙。这个发现让林觉当时既觉得忧虑同时也觉得高兴。
忧虑的是,王安石的变法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而遭遇失败。他本人也落得后世一片骂名。所以,倘若这是不同时空同时演进的两件同样的事情,那么不免也有失败之虞。因为从严正肃和方敦孺的指导思想来看,和王安石等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高兴的是,自己是知道那场变法的弊端所在的,所以林觉认为,自己恰逢此事,或许可以以已知的经验来休整变法的方向和步骤,不让它滑向失败的边缘。所以林觉为了条款的事情据理力争,他要求要删掉常平仓贷银的条款,因为他知道那必会招致非议和一系列的后续麻烦。但严正肃和方敦孺怎肯同意。近乎执拗和翻脸的状况下,林觉提出了替代的条款,便是贷银一年一次,利息减为一分,并且要求条款上标明借贷自由,不得强制要求。
然而,现在看来,自己所做的努力化为泡影,昨夜最后的定稿之时,也许是为了避免争吵和辩论,严正肃同意了自己的建议,但现在看来那只是权宜之计,忽悠自己而已。今日殿上所宣布的条款根本就不知昨晚议定的条款。不但没有采纳林觉的意见,反而加上了结保互保的内容。而夏秋两次贷款,利息二分的条款丝毫未变。林觉都有些傻了。
同样目瞪口呆的还有站在林觉侧手边的新科探花郎杜微渐,在《常平新法》的制定过程中,杜微渐无疑是最为用心的一个。他对于新法要达成的目标抱有极大的热情。所以,他也是和严正肃方敦孺他们争吵很多的一个。他所争吵的重点在于常平仓该不该在百姓身上取利,他和大多数的读书人想的一样,这种变法建立在取利于民的基础上是不道德的。杜微渐认为,无论如何,不能有这么明显的剥削百姓的行为。
而且他的另外一个观点也很重要,就是,如果将新法的推行纳入官员的政绩之中,便会让地方官员去强行推行新法。一旦纳入强制推行的行为,便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譬如百姓根本不需要借贷,但官府为了完成政绩而强行摊派,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这比之高利贷还要可恶,高利贷起码只是个别人去借贷,而这新法的借贷却成了百姓身上的常态,这是一种变相的加税和盘剥行为。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林觉的支持。这也是两个人在之前不愉快的相处中难得的共同点。
“肃静!肃静!朝堂之上,吵吵嚷嚷,成何体统?”方敦孺忽然嗔目大喝道。
他这一嗓子吓得坐在龙椅上的郭冲都打了个激灵。下边的议论纷纷的众官员也吓得闭了嘴。
“你们吵吵嚷嚷的做什么?就知道嘴皮子利索,就知道拿大道理来说嘴。老夫只问你们一句,辽人要撕毁燕云之盟,要攻我大周,咱们怎么办?投降自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和他们死战。那么再问你们,打仗的银子从何而来?幽州大捷你们知道打了多少银子么?一场不算大的战事花了三百多万两,两国若是死战,要花多少银子?这银子谁给?你们这些嘴巴上利索的人捐献家产么?你们倘若愿意捐出全部身家银两,并且愿意不要朝廷每年给你们的丰厚俸禄的话,那么这新法不变也罢,因为朝廷会非常的有钱。可惜的是,朝廷少给你们一两银子你们都要吵吵个没完,打仗?拿嘴打仗么?大道理谁不懂?可是朝廷现在需要的是立刻有银子钱粮应付危机之时,谁要是喜欢说嘴,请他上来告诉皇上怎么办。”
方敦孺毫不留情的一顿训斥,殿下众人顿时雅雀无声。
严正肃和方敦孺不是傻子,他们当然知道有些事会引来非议。 但新法变法的目的就在于
理财强军,他们自然需要一些非常的手段。而且他们也并不认为这种办法是盘剥百姓,而是因势利导,急百姓之所需。二分利虽然略高,但比之高利贷低了太多了。再说了,利息过低,如何能维持常平仓的运作?常平仓成功运作乃是此次变法的重点,否则便是一场难堪的失败了。
无论反对还是赞成,《常平新法》在宣布之后,便将正式实施。郭冲的态度说明了一切,他下令拟旨,昭告天下,即日起实行新法,不得违背。
就在郭冲盖下玉玺大印之时,殿外的天空中忽然咔嚓一声爆响,殿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紧接着,便听到噼里啪啦密集的爆豆一般的声响。
“怎么回事?”郭冲惊讶的问道。
“启奏陛下,天降甘霖了。”有人高声叫道。
“下雨了,下大雨了。这下好了,几个月了,终于下大雨了。”殿外传来内侍和禁军侍卫们的欢呼之声。
“真的下雨了么?哎呀,这可太好了。天降甘霖啊,天降甘霖啊。”郭冲大喜笑道。
“钦天司说的没错啊,确实是老天爷需要一个契机啊,这新法刚刚颁布实施,天便降下甘霖,这岂非正是说明,此新法顺应天时民意,老天爷也是赞许的么?”有人大声道。
“是啊,是啊,还真的是。新法一宣布便天降甘霖,这正是个好兆头啊。这新法看来真的是一件好事。”群臣纷纷议论道。
郭冲哈哈大笑,重重的在圣旨上盖上玉玺,转头看向侧下方的吕中天笑道:“吕相,看来朕不必再去祭天了,钦天司的祭天仪式取消了吧,得省点银子啊。”
吕中天躬身沉声道:“老臣遵旨。”
……
一场倾盆豪雨浇透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数月大旱,京畿之地已经干的冒烟。城中几大河流和湖泊已经水位骤减,人畜饮水也有了困难。百姓们也有些恐慌之感。这时候的一场倾盆大雨真真如天降甘霖一般,将人们心中的惶恐彻底浇灭。
雨势甚大,只半个时辰的时间,大街小巷中便有了横流的积水。但百姓们不以为意,男女老少都站在雨水中欢笑,任由雨水浇透衣衫,兀自不肯进屋避雨。
对于城市中百姓们而言,这场雨虽然来得迟了些,但依旧还是有所补救的。城中几乎要断绝的航运生意恢复生机,河道通畅,商事便可繁荣,有生意做便有钱赚,有钱赚便有饭吃。这都是一而二,二而三的事情。对于城外种田的百姓们而言,农时虽然已经稍迟,但是半死不活的秋粮还是能得到一些滋润。种地的都知道,庄稼在最后关头会有一拨返青快速成熟的过程。此刻才八月初,在今年的寒潮到来之前,还是有时间让它们长出些粮食的。当然,大幅度的减产是肯定的了,但总不至于颗粒无收。
所以,上上下下,每行每业都在因为这场及时雨而欢欣雀跃。与此同时,有一个奇怪的消息在城中迅速的流传着。有人说,上午皇上早朝时,当今副相和御史中丞两位大人颁布了一部惠及百姓的新法。这新法刚一颁布,老天立刻降下甘霖。由此可见,此新法顺应天意,老天爷都高兴的下雨道贺。
有人绘声绘色的描绘了那副场景。严正肃严大人如何如何的力排众议。圣上如何的当即立断。圣上的玉玺大印拿起来时,天上便乌云聚集,地上落叶纷飞。圣上的大印盖在颁布的诏书上那一刻,顿时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据说,大内皇宫上空的云层里,有人隐隐看到巨龙翻腾在乌云之中的模样。凡此种种的言论不胜枚举。众百姓对这新颁布的新法好奇之极,街头巷尾所议话题也自围绕其中,纷纭不止。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