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黄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印尼小说网https://www.ynxdj.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47章治国的目的
做生意的人比读书人更加追捧《国富论》,一些机户、染坊主不识多少字,但是却争相求购《国富论》,甚至为了读懂此书找先生一个字一个字念来听。
王文龙的《国富论》发表之后迅速催生出最早的本土经济学家,在万历年间他们还不是多么有声望,但这股风潮一直延续下去,到几十年后,这批经济学家将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他所树立的《国富论》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鼻祖起点太高,一本书直接涵盖了后世许多经济学的讨论范围,也直接限制了后世中国经济学家百多年的视野。
直到几十年后不少大明经济学家还直接高呼:“吾笔只为静观先生作注也。”
而且许多学者将这本书往奇怪方向解释,间接塑造了一种新的儒学类型,试图将儒家学说和经济学统合在一起,造出的东西不伦不类,最终归于陈腐一流。
此时《国富论》的影响力其实还未发生到极致,因为在三吴之外大明的资本主义萌芽还不明显,要随着时代发展,这本书的伟大将越发为世人所知。
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欧洲最早的宏观经济学者威廉·配第还要二十几年以后才出生。
以至于后世东西方经济学家们讨论经济学的起始,一直有一个很大争论。
中国学者以为王文龙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结晶,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先哲。
但许多欧洲学者却坚持认为经济学的根源起源在欧洲,因为欧洲的经济学从大航海时代到工业革命有一条明确的发展脉络,而中国的经济学像是石头里生长出来的。
甚至有欧洲人宣称:“没有王文龙,中国再过一百年也不会有经济学。”
“王文龙是西方教育在东方的产物,是一朵生长于石头之间的花朵。”
但是欧洲人又不能不承认最早的经济学著作诞生于大明,而且以此为起点,大明的经济学研究也流传下了一条明显的繁衍脉络,反超欧洲,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这时的王文龙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国富论》已经引起这么大影响,他还待在福州忙着报纸发行的事情,一些看到《国富论》心情激动的读者却已经找到福建去。
……
“建阳先生,建阳先生可在?”
一大早王文龙还没吃过早饭,就听到屋门外有人在大喊他的名字。
王文龙让王平保去看看,王平保出门看了一眼回复说道:“是那位仙霞关上遇到的黄小先生带着两个朋友来了。”
王文龙忙让王平保把他们领进来。
黄尊素和汪文言是在入闽的船上遇到黄道周的,听说两方都要来找王文龙,于是便结伴而来。
原本随着邓志谟等人各自买房、租屋搬出去之后,王文龙家中空闲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王平保的老婆带着孩子来到福州,因为王平保平时要跟着王文龙办事只能住在王文龙家中,他一家人也都住到了后宅,所以吃饭时还挺热闹。
这情况下王平保也不能继续坚持不和王文龙同桌吃饭了,否则他一家和马婆子别开一桌,王文龙独自一人坐远远的吃饭,倒像是被冷落的样子。
可这时一有外人到来王平保的老婆孩子就连忙下桌,给客人让位置。
王平保带着老婆孩子进到厨房,听到外边王文龙在讨论读书的道理,便让老婆快把儿子小虎牵来,小声嘱咐“小虎,你仔细听外边的先生们说话,好好学。”
王平保也不想自己孩子一辈子就做个长班,如今已经准备让自家孩儿去开蒙。
跟在王文龙这样的读书人身边伺候的机会难得,所以王平保总是带着自家小虎和王文龙多接触,不求儿子能听懂,只希望自家孩儿能熏到点王文龙的文气。
一进房间黄道周就为王文龙引荐,“这位是余姚黄尊素字真长,这位是歙州汪文言字守泰。”
王文龙点头道:“幸会。”心想原来是后世的东林两大智囊,王文龙读书时就对这两人的称号印象深刻,黄尊素和汪文言在后来并称“黄汪”……总觉得莫名其妙的难听。
黄尊素和汪文言见王文龙的态度不错并没有嫌弃他们没有名气,都颇为高兴。
王文龙自然不会看不起两人,汪文言以白衣之身左右天下自不必说,黄尊素同样也是东林干将,两人未来的实力都不容小觑。
而且黄尊素还很会教儿子,他的儿子:黄宗羲,黄宗会,黄宗炎并称“浙东三黄”,是浙东学派经学研究的开山祖。
话说黄尊素家族给王文龙最深的印象就是:这一家人都像是从小说中跑出来的人物。
黄尊素年少苦读,惊才绝艳号称“东林智囊”,最后死于阉党之手而死不变节,是郭靖一样的忠诚人物。
而黄宗会和黄宗炎两兄弟科举不成,觉得自己读书多年没有成就,决心增长学问,于是两人相约“闭门读尽天下书,然后出而问世”。
他们读完书正好碰上清军南下,于是两兄弟抱着满腹才学投身抗清斗争,机智百出,虽然最后失败,但两人都扬名天下,俱皆成为浙东学派一代大家。
标准的勤学苦练逆袭套路。
至于黄宗羲的传奇事迹则更有爽文色彩,十九岁出山为父报仇,扳倒所有杀父仇人,此后一生更是无比传奇,随便举一例:
话说明清之际宁波范家有座天下第一藏书阁“天一阁”,阁中藏了无数古籍善本。
范家建立了严格的藏书族规,规定藏书由全家人所有,共同保存,家族各房掌管着集书橱的钥匙,必须所有子弟凑齐钥匙才能开锁,外姓人一律不得入阁。
此规遵守几十年,直到黄宗羲来到宁波求入天一阁观书。
他凭借自己的过人才学征服范家各房,获准成为进入天一阁的第一位外姓人物。
此后仿佛功法认主,天一阁的藏书遇到真正能发挥它们威力的读书人。
黄宗羲入天一阁,通读阁中诸子藏书,类似于武侠小说里的学遍天下武学,最终融会贯通。
此后黄宗羲写成洋洋百万字、记载明代所有儒家思想流派的中国古代数一数二的思想史——《明儒学案》。
此书地位相当于明代儒家版《九阴真经》,有明一朝各家各派的思想、流变、传播历史都可看的清清楚楚,黄宗羲出阁著书,彻底成就海内鸿儒的地位!
这家人的故事有练功,有阻碍,有爆发,完完全全是标准的武侠小说套路。
只不过如今的黄尊素还只是个十几岁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小角色,在士林之中远没有可以和王文龙相提并论的名望。
王文龙问道:“三位特来福州,不知有什么问题要问我?”
见王文龙态度温和黄尊素心道王文龙果然是个谦谦君子。
黄尊素觉得向王文龙提问的机会十分难得,于是开口就问出核心问题:“不知先生为何只在常州提出那三条国策,却不抨击太监?”
王文龙笑道:“我一开始就抨击了太监,只是不像其他人说的那么狠厉而已。”
此言一出三人都笑了,王文龙在常州会讲上的言语黄尊素和汪文言也告诉了黄道周,三人回想一下,确实王文龙在一开始就说太监用种种阴损手段抢夺民财十分可恶,只不过和东林党的区别在于王文龙把话题后来转到别处,没有用全部时间大骂太监。
王文龙又看向黄道周,黄道周也连忙提出自己问题:“我今日看了先生所著的《国富论》一卷,先生以为国家应该要靠经商手段致富吗?”
黄道周果然极具灵性,所问一下就切中更深本质。